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0月6日 · 特首林鄭月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施政報告2021》,本文整理《施政報告2021》有關土地、房屋政策的發言重點: 為確保適時提供未來十年330 000個公營房屋單位,在切實可行範圍內盡量提前落成後五年

    • ▼重溫2019施政報告重點▼
    • 收地建屋——只聞樓梯響
    • 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局部)——收地須再等3年
    • 棕地發展——被指太少
    • 填海、明日大嶼——緩慢推進中
    • 增加過渡性房屋——三分二已覓地,但已落成只有……
    • 現金津貼非公屋住戶——已推行
    • 空置稅——進入混沌狀態
    • 劏房租管——小組代表性成疑
    • 重推租置——繼續助長公共房屋商品化

    (一)土地 土地是房屋發展的「麵粉」。林鄭上任後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由曾擔任多項房屋公職的黃遠輝任主席,啟動「土地大辯論」,小組報告出爐後,政府去年2月宣布全面接納小組提出的8個優先選項。公道而言,土地政策是長遠目標,需較長時間規劃無可厚非,但政府對於部分土地選項,如收地建屋上的表現,確實難以拿出足夠說服力。

    香港其中一項未有盡用的土地資源,為新界閒置私人農地,其中四大地產商擁有約1,000公頃。釋放這些土地潛力的方式有兩個:公私營合作,或是由政府訂定「公共用途」後動用《收回土地條例》直接收回發展,這亦是土地大辯論的主題之一。事實上,政府一直都有動用此條例收地,如古洞北、粉嶺北和洪水橋新發展區。不過對於發展商所擁有的農地,則長期原封不動。《香港01》及多個關注團體一直倡議,公私合營容易將發展主導交給地產商,無助解決普羅大眾房屋需求,因此應由政府直接收回發展,只不過建制派及官方立場一直對此有保留。 土地大辯論結果出爐後,小組建議兩者並行,同時探討可行性。政府去年2月回應報告時,雖表示「全面接納」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土地選項建議,但略去《收回土地條例》,只提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即公私合營)。不過去年9月,...

    土地大辯論其中一個爭議核心,在於佔地逾170公頃、屬政府「私人遊樂場地契約用地」的粉嶺高爾夫球場,能否收回發展。土供組最終報告建議,政府只收回粉錦公路以東的32公頃用地。政府去年2月宣布採納相關建議,但要等三年「特別過渡安排」後,2023年才正式收回用地,翌年開始動工建屋,最快2028或2029年才可入住。 發展局回覆《香港01》查詢,指正如去年所公布,政府為該32公頃用地於其現有契約於2020年8月到期後,會訂立一個為期3年的特別過渡安排,至2023年八月完結。該32公頃用地會在2023年9月復歸政府。為跟進公營房屋的發展建議,政府去年9月展開技術研究,進度理想,預計能按原計劃在2021年年初完成。政府會因應各項研究結果和所需程序的進度,爭取在土地復歸政府後盡快展開土地平整工程,以配合日後...

    土供組建議加快發展棕地,涉及正在發展的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洪水橋新發展區及元朗南發展中積極推動當中約340公頃的土地,另有其餘尚未包括在現時或擬議新發展區內的760公頃棕地,建議獲政府接納。當然,如何處理現有的棕土作業,也是一個重要的技術問題。 規劃署《新界棕地使用及作業現況研究》於2019年底出爐,全港有7,373幅有作業營運的棕地,所涉面積約為1,414公頃。政府初步敲定八組適合興建公營房屋的用地,當中五幅位於元朗、兩幅於屯門及一幅在大埔,涉及約共63公頃土地,當中約36公頃為棕地。不過,也有團體質疑可發展的棕地上千公頃,36公頃的建議實在太少。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指,政府以範圍2公頃以上棕地群作考量,忽視面積較小棕地發展的可能性,欠缺整全的新界土地發展計劃。 發展局回覆查詢指,土木...

    填海於土供組的報告中,屬於中長期土地選項。政府審視報告後,有4個填海選址研究項目將會繼續推展,包括屯門龍鼓灘、欣澳、小蠔灣的近岸填海,以及中部水域人工島(即明日大嶼)。 其中爭議最大的明日大嶼,政府於今年向立法會提交相關計劃的前期研究撥款,原先未能於今個立法會會期審議完成,要「推倒重來」。不過由於立法會延任一年,撥款建議隨即有機會「翻生」,財委會可繼續審議未完成的撥款。從各大建制派政黨的反應也可知,續推明日大嶼幾乎勢在必行。 發展局回覆指,上述的填海計劃,是考慮到香港持續發展的需要和這些建議方案所帶來的公眾裨益,包括增加公營房屋供應、紓緩交通擠塞、創造就業機會、以及其他對社會具效益的土地用途等。政府會繼續爭取早日開展相關的研究。 (二)房屋 相對於土地政策的制肘重重,林鄭上任後對房屋政策的改...

    「過渡性房屋」原先已在香港房屋政策中逐漸式微,但由於房屋問題太過嚴重、公屋平均輪候時間不斷上升,林鄭政府重提過渡性房屋項目,和社福團體、發展商等合作,將閒置土地改建成過渡性房屋,讓有需要市民(如輪候公屋3年以上、居住在惡劣居所等)。其中,社聯首個「組合社會房屋計劃」的南昌街項目,已於今年7月取得「入伙紙」,住戶8月底起陸續入住。 去年施政報告中,林鄭提及將會大幅增加過渡性房屋項目,在未來三年合共提供10,000個單位,今年1月再宣布加碼至15,000個,主要服務輪候公共租住房屋家庭和其他居住環境惡劣人士。換言之,本屆政府擬大力推動過渡性房屋,短期內先紓緩基層住屋問題。 距離去年施政報告已過一年,即承諾的時間已過三分之一。運房局回覆查詢指,截至2020年8月底,已有1,085個過渡性房屋單位已...

    施政報告提到,將研究透過現金津貼,為非公屋、非綜援的低收入住戶,包括輪候公屋人士提供支援。在研究完成前,政府邀請關愛基金先為這些市民提供津貼。 政府其後於今年1月宣布,以試行方式,為非公屋、非綜援低收入住戶提供現金津貼,發放給輪候公屋超過3年,又沒有領取綜援的一般申請住戶,涉及經常開支約28.2億元,預計明年下半年;對於沒有申請公屋,或者輪候公屋不足三年,非正領取綜援又屬低收入的家庭,政府以職津形式,給予較寬鬆的住戶入息上限水平,讓他們領取較高額的職津。

    林鄭於2018年6月底公布的六大房屋政策改動,最有新意的,是社會爭論多年的「空置稅」。政府建議以額外差餉的形式,向獲發「入伙紙」達12個月的一手住宅單位收取費用,促使發展商盡快將新建樓盤推出市場,加快樓宇供應。 運房局去年向立法會提交《2019年差餉(修訂)條例草案》,不過過程遇到大量阻滯。其一,商界本身已對於徵收額外差餉有保留,自由黨、經民聯的立法會議員都曾開腔質疑政策成效;其二,立法會內務委員會由於去年10月起,受民主派拖延而陷入停滯,法案委員會到今年5月才正式成立。 由於條例本身有一定爭議性,有多名委員都一早表明會提出修正案,在6月23日的會議上,法案委員會宣布由於時間不足、當局提交的資料不全,停止審議相關法案,意味整個程序要推倒重來。由於原先的商界反對聲音未除,立法會延任後,條例有否...

    香港目前至少有20多萬人居於分間單位(劏房),生活環境惡劣,並且面對呎價直迫豪宅、濫收水電費、疫情下逆市加租等問題。政府於今年1月公布的十項民生政策中,其中一項為研究推行劏房租務管制。運房局於今年4月成立「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任期18個月。 小組今年8月匯報工作進度,主席梁永祥表示得悉劏房戶居住情況並不理想,有業主濫收水電費情況出現,不過強調小組沒有執法權力,只負責研究工作。他指,明年上半年會提交報告。 只不過,小組的成員主要是學者同專業人士,被指欠缺基層或相關社福機構代表,無法真正反映基層人士的苦況。即使小組不時約見劏房住戶,但始終日常工作沒有基層人士發聲,代表性也成疑。另外,梁永祥提出的劏房戶居住環境問題、濫收水電費等情況,只要有留意新聞即可得知,情況顯而易見,不用另外研究也能知...

    有見於私樓樓價過高,資助出售房屋供不應求,近年社會上增加一種聲音,要求政府重推九十年代末的租者置其屋計劃,讓公屋租戶以較大的折扣率購買所在單位。在政治上,租置也可以讓更多市民享受樓市升值,齊齊成為「有產階級」皆大歡喜,紓緩社會一部分怨氣。只不過當年租置計劃推行過後,混合業權之下管理問題叢生,是以政府一直不太願意重推相關計劃。 最終政府採取節衷方法,林鄭於去年施政報告宣布,將加快出售租者置其屋計劃剩餘單位,即不再推出新的租置屋邨,只集中推售已實行計劃的39個屋邨單位。房屋署自今年3月起,凍結出租租置屋邨回收單位,並將於今年底推售441個相關屋邨的回收單位,連同下一期綠置居項目一併推售,只要是綠表人士即有資格申請,價格可低至市價一五折。 不過,租置計劃其中一個被詬病之處為將公共房屋資源當成投資工...

  2. 2021年10月6日 · 特首林鄭月娥今日(6日)上午11時在立法會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早前林鄭月娥已預告,土地房屋供應會是餘下任期的施政重點。 【12:45】油旺地區

  3. 2021年9月21日 · 林鄭月娥又指本屆政府大幅調整房屋政策,向公營房屋傾斜,重置置業階梯,現時最大是土地問題。 她指近年親身體會,與發展商打交道,認為發展商願意配合,包括透過土地共享政策,發展公營房屋,亦有一半過渡性房屋用地,都是由發展商無償借出,希望未來公私合作,共同解決民生議題,在完善選舉制度後可見到達致更大成效。 有權在明年投票選特首的選舉委員會已經產生,有關詳細名單即看:https://bit.ly/39lNKnx. 《健康台》最新熱門影片: TOPick診症室. 【TOPick診症室】眼藥水、隱形眼鏡如何減慢兒童近視加深? 眼科醫生建議3招防近視. 一文看清不同疫苗獎賞及優惠: https://bit.ly/3vw84v0.

  4. 2021年10月6日 ·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房屋政策首要目標是讓市民安居。 政府持續覓地的努力已見成效,會透過壓縮土地開發和建屋程序,興建更多公私營房屋單位,並採取多項措施加快土地供應。

  5. 2021年10月5日 ·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5日)出席行政會議前見記者表示, 明日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早前舉行逾40場諮詢會,收到3,800份書面及電郵意見書,市民最關心房屋及土地供應問題,並指紓困措施早前已公布,故不

  6. 2021年7月15日 ·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增加土地和房屋供應是本屆政府重中之重的工作,政府一向採取多管齊下的策略,未來會在五方面加倍努力。 林鄭月娥今日在立法會行政長官答問會上說,本屆政府的造地工作從沒好整以暇,反之,在發展局局長領導下如同行軍打仗,寸土必爭。 政府去年已覓得330公頃用地,足以滿足《長遠房屋策略》未來十年公營房屋供應目標,而預計在本屆政府五年任期內落成的公營房屋有96,500伙,較之前五年的66,800伙多近五成。 她表示,未來一年,政府會在五方面加倍努力,首先是加強高層督導,絕不容許政出多門。 其次,政府會積極推展交椅洲人工島及新界北的研究和規劃,確保十年後的土地供應充裕。 第三,政府會更進取地採納基建先行和創造容量的原則,加快新策略鐵路和道路網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