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27日 · # 大腸癌第三期復發率:「大腸癌腫瘤的分期」,結直腸外科及腹腔鏡手術中心; 5年內中風復發率:「國家狀況 — 中風統計2018」,中風協會 (Stroke Association, UK); 預計每年心臟病復發發病率:「心臟病和中風統計資料 — 2020」,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2. 2020年10月25日 ·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首度公布癌症存活率數據收集2010至2017年確診女性乳癌及腸癌個案期數等資料並分析至2019年底的存活統計數據數據顯示乳癌及大腸癌患者5年存活率分別為83.2%及50.3%但第四期的大腸癌患者5年存活率不足1成。 分析顯示,2010至17年間有28,468名女士患上乳癌,已轉介第二期個案約有1萬宗較多;第一期及第二期患者,5年後存活率達95%;但達擴散的第四期患者,5年存活率則跌至29.8%。 同期亦有37,790人確診腸癌,第三期個案最多,有約1萬宗,第四期亦有逾9,500宗。 分析指第一、二期患者,5年存活率介乎87%至96%,第四期5年存活率則跌至9.3%。 【醫療保險有冇癌症定義? 唔中定義就唔會賠癌症治療? : 按此 】 篩查計劃 料助提升存活率

  3. 2021年1月26日 · 政府去年全面大腸癌篩查計劃資助50歲至75歲沒有大腸癌徵狀的香港居民每2年在私營機構接受篩查及早識別患者進行治療。 【2018年逾3.4萬人患癌 大腸癌仍是本港頭號殺手」: 按此 】 合資格人士: 年滿50至75歲(1945至1971年出生) 持香港身份證或豁免登記證明書. 已加入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詳情瀏覽 政府網頁. 不過,此計劃不包括有大腸癌症狀、有高風險因素或指定期限內曾進行大腸癌篩查或檢查的人士。 而基層醫療醫生會評估準參加者是否適合參加計劃。 申請及篩查流程: 1. 登記加入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 按此 ) 2. 在 網頁 或致電至3565 6288,尋找參與計劃的基層醫療醫生. 3.

  4. 2022年5月6日 · 癌症除有年輕化趨勢復發機會亦較高以大腸癌為例即使已成功切除大腸腫瘤仍有約5成的患者會出現腫瘤復發或轉移因此一次性賠償或許不足以應付潛在的龐大醫療開支一份提供多重防綫的危疾保障計劃能有助對冲癌症引致的財務風險 ...

  5. 2023年4月13日 · PET-CT Scan能夠檢查大部份腫瘤包括常見的肺癌肝癌大腸癌和乳癌。 MRI(磁力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唯一沒有X光輻射的影像診斷技術它利用強力磁場將人體內的氫原子短暫地重新排列並經無線電釋放訊號透過電腦運算後轉化為多角度影像。 對比其他影像診斷技術,MRI在檢查身體軟組織和神經組織方面比較優勝,常用於檢查腦部、韌帶和關節等,亦可用於診斷部份癌症。 CT vs PET vs MRI 影像診斷技術的特點比較. 點擊圖片放大. 不論哪種影像診斷技術,掃描結果都需要由受過專門訓練的醫生解讀。 同時,疾病的診斷需要多方面考慮,包括臨床病徵等,病人應與主診醫生溝通,決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法。 醫療保險有得claim嗎?

  6. 2018年12月15日 · 根據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謝耀昌的經驗分享,指一般人平日較少接觸癌症資訊,一旦被確診未必有充分知識向醫生發問,反而會倒過來質疑醫生,甚至錯過了治療黃金時期。 謬誤一:化療或標靶藥的效果欠佳? 肺癌及肝癌病人,一般首選是接受化療或標靶藥物治療,但不少人一聽到化療已很抗拒,希望改為接受免疫治療,有些中產人士會doctor-shopping,期望有醫生「說出」符合他想要的治療方案,結果拖延一、兩個月甚至半年才進行治療,最終影響治療效果。 謬誤二:化療導致「作嘔作悶」? 謝醫生指,不少病人對化療和電療的副作用存在誤解,例如化療導致「作嘔作悶」的副作用,現時已可透過藥物改善。 謬誤三:電療導致嚴重「生痱滋」?

  7. 2024年4月27日 · 2. 無需先持有個人/團體門診醫保,可獨立索償的計劃: (假設投保人為35歲非吸煙人士) 大多保障普通科、專科、中醫門診. 此類計劃可獨立索償,保費愈高,自付費愈低,目前市面上的計劃一般都會保障普通科、專科、中醫門診、物理治療,僅個別不保後兩者。 專科大多需要轉介信。 藥物方面,普通科、專科門診一般包最多3天基本藥物,中醫門診一般包2天中藥。 少數計劃的專科藥物保障額較高,blue、保誠可包4天,信諾可包5天。 約一半計劃保障X光及化驗測試,每年賠償限額在500~5000港元之間。 大多數計劃不保門診手術,或者作為附加保障需另付保費。 部分計劃包牙科、癌症治療. 一些計劃也涵蓋其他保障,例如牙科服務、跌打、針灸、身體檢查、疫苗注射、癌症治療等。

  1. 相關搜尋

    梅啟明 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