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共找到2筆符合 森田望智 的資料 搜尋全站» 《AV帝王》第二季:璀璨卻短暫的美好時光。 稱霸情色業的村西,急速擴張,想要在衛星電視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然而,日本泡沫經濟海嘯來襲,村西的事業岌岌可危,旗下女優與工作人員對村西的不滿聲音也日漸高漲 ...

  2. 真正最究竟、圓滿的緣起就是法界緣起,任何一樣東西要推它的原因,可以推到重重無盡,這就不是普通人所能緣得到的,但是世尊能夠緣得到,這是盡所有性。 性空則是說任何一樣東西它的體性都是空,這叫如所有性。 因為是性空所以是緣起,因為是緣起所以性空。 佛對這兩個都能夠看得很清楚,所以說「無礙轉」,能夠沒有任何障礙地了知一切,所以世尊(能仁就是世尊)的智慧遍知一切,除了佛以外,其他的菩薩、聲聞就沒有辦法了解得這麼透徹。 世間的凡夫那根本不必談,就算相似的認識了一點點,真正的內涵也不可能知道的。 【如《讚應讚》云:「唯尊智能遍,一切所知事,除尊餘一切,唯所知寬廣。 」又云:「世尊墮時法,一切種生本,如掌中酸果,是尊意行境。 諸法動非動,若一若種種,如風行於空,尊意無所礙。 」應如是念。

  3. 己一、總示親近意樂. 華嚴經說,以九種心,親近承事諸善知識,能攝一切親近意樂所有扼要。. 即彼九心攝之為四。. 《華嚴經》中說,要以九種心 (孝子心、金剛心、大地心、輪圍山心、世間僕役心、除穢人心、乘心、犬心、船心) 來親近承事善知識,而這九種 ...

  4. 2020年12月4日 · 今初。 因為菩提心的誓願是從現在開始乃至於證得菩提,所以不但今生要守護,而且將來也要使它一直增長而不可失壞。 怎麼樣使來生能夠不離菩提心? 如果造了四種惡法,餘生就會失去菩提心,反過來,由於造了四種善法,以後自然不會失去菩提心,這是出自《大寶積經》。 在《大寶積經》一開頭,世尊跟迦葉菩薩提起的就是這件事情。 卯一、斷除能失四種黑法分二: ① 宣說黑白四法之出處 二、正說黑四法. 辰一、宣說黑白四法之出處. 《大寶積經‧迦葉問品》說:成就四法,於餘生中忘失發心或不現行。 又成就四法,乃至未證菩提中間,不忘菩提之心或能現行。 此即願心學處。

  5. 2021年2月9日 · 一、淨信境,指佛法僧三寶的真實功德。 因為是由思擇三寶功德而引生清淨的信心,所以叫淨信境。 二、現證境者,謂無我真實。 二、現證境,指無我真實義,包括人無我和法無我。 因為是由思擇無我真實義而現證真如,所以叫現證境。 三、希樂境者,謂諸佛菩薩廣大神力。 此復有三,謂神通力、六波羅蜜多力及俱生力。 三、希樂境,指諸佛菩薩的廣大神力,包括神通力、六波羅蜜多力和俱生力。 因為是由思擇諸佛菩薩的廣大神力而引起希求的欲樂,所以叫希樂境。 《瑜伽師地論‧卷三十七》中說:“云何諸佛菩薩威力? 當知略有三種。 一者聖威力,謂佛菩薩得定自在,依定自在,隨其所欲,一切事成。 心調柔故,善修心故,是名聖威力。 二者法威力,謂諸勝法,有廣大果,有大勝利,是名法威力。 此中法者,即是六波羅蜜多,所謂佈施乃至般若。

  6. 2021年1月17日 · 此分類下一篇:廣論消文281 與諸菩薩大悲性者共同學處,永斷一切惡行種子,得淨妙。此分類上一篇:廣論消文280 若就自性增上,斷七不善是七能斷身語業性。

  7. 今初。 子一、發心已後須學學處之因相分二: ① 不學學處定不成佛故當修學. ② 學處是成佛的方便故當修學. 丑一、不學學處定不成佛故當修學. 如是發願心已,若不修學施等學處,雖如前引《慈氏解脫經》說有大勝利,然不修學菩薩學處定不成佛,故於勝行應當修學。 如是發了願心之後,若不修學佈施等學處,雖然如前文所引的《慈氏解脫經》所說,僅發願心便具有大利益;然而,若不修學菩薩學處,則必定不能成佛。 因此,對於殊勝的菩薩六度萬行應當修學。 “前引《慈氏解脫經》”,即上士道開始時引《聖彌勒解脫經》說:“善男子,譬如破碎金剛寶石,然能映蔽一切勝妙金莊嚴具,亦不棄捨金剛寶名,亦能遣除一切貧窮。 善男子,如是發起一切心金剛寶石,縱離修習,然能映蔽聲聞獨覺一切功德金莊嚴具,亦不棄捨菩薩之名,能除一切生死貧窮。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