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杨伟伦_百度百科. 个人中心. 收藏. 0有用+1. 杨伟伦. 播报 讨论 上传视频. 演员. 杨伟伦,演员,代表作品有《 再见UFO 》《 妈妈的神奇小子 》等。 [1-2] 2021年,主演了改编自 残奥会 冠军 苏桦伟 真人真事的电影《妈妈的神奇小子》。 [2] 中文名. 杨伟伦. 外文名. Alan Yeung. 别 名. 阿卵. 毕业院校. 香港演艺学院. 职 业. 演员. 代表作品. 再见UFO 、 妈妈的神奇小子. 目录. 1 演艺经历. 2 参演电视剧. 3 参演电影. 4 获奖记录. 演艺经历. 播报. 编辑.

    • 概览
    • 人物生平
    • 主要影响
    • 历史评价
    • 主要作品
    • 轶事典故
    • 人际关系
    • 后世纪念
    • 人物争议

    明代文学家、官员

    杨慎(1488年12月8日 [1]—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 [2]、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明代文学家、学者、官员,明代三才子 [174]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杨慎于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授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武宗出居庸关时上疏抗谏。明世宗继位,复任翰林修撰兼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卷入“大礼议”事件,触怒世宗,被杖责罢官,谪戍云南永昌卫。在滇南时,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戍所逝世,享年七十二岁。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

    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其诗词曲各体皆备,自有一定的风格。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风气之外。而乐府首倡《花间》,影响隆、万以下风尚,同趋绮丽。 [82]著作达四百余种,涉及经史方志、天文地理、金石书画、音乐戏剧、宗教语言、民俗民族等,被后人辑为《升庵集》。

    神童名起

    杨慎生于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十一月初六日 [1](12月8日)。为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3]。他自幼聪慧过人,又非常好学,再加上出生于书香门第,所以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七岁时,杨慎的母亲教他句读和唐代绝句,常能背诵。 弘治十一年(1498年),十一岁的杨慎与云南永昌张志淳之子张含订为金石之交。 [2]杨慎此年已经开始创作近体诗。 弘治十二年(1499年)四月,杨慎第一次出京,随其父杨廷和回蜀守制,奉祖母叶氏柩葬于新都城西门外祖茔。杨慎还模仿名贤作《吊古战场文》,叔父兵部侍郎杨廷仪见文中“青楼断红粉之魂,白日照翠苔之骨”数语,不禁击节称赞。祖父杨春阅后建议杨慎拟作贾谊的《过秦论》,杨慎第二天呈上一篇拟作,议论秦朝得到天下而很快迅速灭亡的教训,与贾谊的很多观点都相契合。祖父杨春读后又惊又喜,称杨慎有贾谊之才。 弘治十四年(1501年)夏,父亲杨廷和守丧期满,杨慎随父经汉中、西安、邯郸等地入京,沿途写有《过渭城送别诗》《霜叶赋》《马嵬坡》等诗记录这些事情。同年秋天,杨慎跟随进士魏浚学习,创作的《黄叶诗》轰动京师。当时茶陵诗派的首领、内阁首辅李东阳见诗后大为赞赏,遂收杨慎为门生 [4],并称杨慎为“小友”。 [38],大学士李东阳又命杨慎仿作诸葛亮《出师表》和傅奕《请汰僧尼表》,李东阳阅览后称赞其韵味“不减唐宋词人”。 弘治十八年(1505年)二月,杨廷和与张元祯同主会试。杨慎在礼部考场侍奉杨廷和。时崔铣试卷在分考刘武臣帘下,疑其刻深,没有被录取。杨慎看到了后十分喜欢崔铣奇隽的文字,向父亲推荐。杨廷和便提拔崔铣为《诗经》魁。崔铣知道了后用“小座主”称呼杨慎,二人结为知己。

    蟾宫折桂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秋,杨慎与同乡士子冯驯、石天柱、夏邦谟、刘景宇、程启充成立丽泽会,又与山东即墨的蓝田和云南永昌的张含结社唱和。 正德二年(1507年)春,杨慎第二次出京,与弟杨惇回到家乡应试,按照惯例进入县学,成为王颖斌所教授的弟子员。 [2]八月,杨慎与弟杨惇同举四川乡试。四川提学刘丙批阅杨慎的试卷,称赞他为罕见的奇才,说:“我不能像欧阳修一样,但是我却得到了苏轼这样的学生。”当时评论的人都认为刘丙慧眼识人。九月,发榜时,杨慎果然被点为乡试第一。杨廷和不以科第中举接连不断为喜事,而是说:“读书第二,登科第三,修身齐家,乃是第一件事。” 正德三年(1508年),杨慎参加会试,主考官王鏊、梁储已将杨慎写的文章列为卷首。不料烛花竟落到考卷上烧坏,以致名落孙山。遭此意外的打击,杨慎并没有灰心失望。 经过几年的刻苦努力,杨慎终于在正德六年(1511年)二十四岁时,殿试第一,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5]从此,杨慎正式登上明朝政治舞台。 正德八年(1513年)正月,杨慎继母喻夫人病逝于京师。二月七日,杨慎代父亲杨廷和函致陕西巡抚蓝章,称杨慎将亲自带着喻氏的灵柩回到四川,请求派遣人马护送。二月二十七日,杨慎第三次出京,与王安人扶继母喻夫人的灵柩离开京师回到家乡。杨慎一行人到达陕州(今三门峡市),巡抚蓝章遣使者迎接。抵达西安后,蓝章又设馆饯别杨慎。杨慎离陕西后,于途中四月二十三日向巡抚蓝章致函答谢。 [2]服丧完毕后,杨慎恢复翰林院修撰的职务。

    坎坷政途

    正德十二年(1517年),因明武宗喜欢到处巡游,不理朝政。杨慎呈上《丁丑封事》的奏章,指责武宗“轻举妄动,非事而游”,劝他停止这种荒唐行为。武宗根本不理睬,依旧我行我素。杨慎无可奈何,只得称病告假,辞官归里。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世宗即位后,授杨慎为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 嘉靖二年(1523年),杨慎参与纂修《武宗实录》,充任纂修官。杨慎利用给世宗讲书的机会,经常联系当时实际情况教育世宗。如对已判死罪尚未诛杀的佞宦张锐、于经等人,由于大肆行贿,世宗破例赦免了他们的死罪。杨慎在经筵讲课时,便特地讲解《舜典》:“圣人设立赎罪的法子,是用于不大的罪过的,是为了让百姓自做新人。如果是首恶或大奸,没有可以用钱财赎免的道理。”世宗听后很不高兴,常常借故停止讲书。 [9]杨慎因性格耿直,既失欢于皇帝,又结怨于权奸。虽胸怀壮志,力图报国,但其政治才能在当时是难以施展的。

    文学

    •诗歌 杨慎存诗约2300首,年轻时诗歌十分浮华,时而伤感艳丽。自入仕途后,参加大礼议遭受廷杖,被贬谪到蛮荒之地后,诗风为之一变,多感时伤怀、文质并茂之作,当然不乏模仿他人、词藻繁饰之文。但其主流诗风仍然是“博雅宏丽”。 [145]其所写的内容也极为广泛。因他居滇30余年,所以“思乡”、“怀归”之诗,所占比重很大。他在被谪滇时,妻子黄娥伴送到江陵话别,所作的《江陵别内》表现别情思绪,深挚凄婉。《宿金沙江》描写往返川滇途中的感慨:“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以今昔行旅思情相对,衬出离愁的痛苦。他临终前所作《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诗:“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叙述自己因病归蜀,途中却被追回的憾恨,深为感人。 杨慎也有一些诗作表现了对人民疾苦的关怀。《海口行》及《后海口行》揭露豪绅地主勾结地方官吏,借疏海口占田肥私。他在诗中指出,“疏浚海口银十万,委官欢喜海夫怨”,并呼吁“安得仁人罢此宴,亿兆歌舞如更生”。他在《观刈稻纪谚》中托老农之语,说“乐土宁无咏,丰年亦有歌。惟愁军饷急,松茂正干戈”。表现了农民遇丰年,却因军饷赋敛沉重而仍然不得温饱的贫苦生活。其他如《宝井篇》《滇池涸》等,也是此类作品。 杨慎的写景诗也不少。他叙写云南风光,描绘祖国山河,颇有特色。《海风行》写了下关的风:“苍山峡束沧江口,天梁中断晴雷吼。中有不断之长风,冲破动林沙石走。咫尺颠崖迥不分,征马长嘶客低首。”气势雄伟,有雷霆万钧之力。而《龙关歌》:“双洱烟波似五津,渔灯点点水粼粼。月中对影遥传酒,树里闻歌不见人。”写洱海夜色,渔舟灯火,月映水波,细腻清新。当他来到有川南胜景之称的西昌泸山,看到这里的美景与火把节的盛况后,在此吟出了名句《夜宿泸山》:“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此外,杨慎又有描述、歌颂历史英雄、忠臣义士以至耕夫樵叟的诗,其中也不乏佳作。 杨慎在前七子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复古风气较为流行的时候,能别张垒壁。他广泛吸收六朝、初唐诗歌的一些长处,形成他“浓丽婉至”的诗歌风格。如《滇海曲》12首、三峡《竹枝词》9首,描绘山川风情,颇得乐府遗韵。他的《垂柳篇》,深具初唐风范。《于役江乡归经板桥》:“千里长征不惮遥,解鞍明日问归桡,真如谢姚宣城路,南浦新林过板桥。”抒发行役倦苦的情怀,情致绵细,别出新境。杨慎又广为采揽“桑间濮上”的民歌的长处,以丰富自己诗作。如《送余学官归罗江》,全用绵州民歌,后缀四句送行语,构思新颖,别致清新。 •词 杨慎《词品》6卷是明代篇幅最大的一部词话,在词学史上具有广泛的影响。 [112]他在《词品》中对词调名的考证、对词作的校勘与辑佚,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对词作中生僻意象的求源考释,有助于人们准确地鉴赏词作的意义;其词体起源论、词体风格论以及词体主情说在词学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词品》是研究明代词学史以及中国词学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著作。 [114]杨慎论词主张应当以委婉为体。这一词学主张在杨慎词中得到实现,其词具有意内言外、含蓄蕴藉、寄意深远的特点。 [110]但杨慎的曲化现象(即以曲的声情填词)相当严重,其词中不仅很多元曲的语言,而且整篇文体感也接近散曲风味。杨慎词的曲化实质上是词长久失去本来归属而生的一种表现,这种归属就是词的“音乐性”或“可唱性”。也是其回归音乐文学的标志。 杨慎的小令词,颇有五代北宋的余韵,内容是相思怀旧的传统题材,风格是清新流丽的传统风貌,杨慎的词在词史上的同类作品中,是可以占据一席之地的。杨慎《词品》提到韩世忠“生长兵间,未尝知书,晚岁忽若有悟,能作字及小词,皆有意趣”。可见杨慎很欣赏以才情入词。杨慎的长调中亦有佳作,如《水调歌头·灵宝县赏牡丹》等,和这些小令一样,都“风致婉丽”(杨慎《词品》语)。虽然后期作品较前期在感情上更为深沉抑郁,也或有旷达粗豪的作品,但总体上说来,杨慎词是属婉约派。 杨慎在词体风格的取向上表现出宏通开放的思维。豪放、婉约并重,他对苏轼、辛弃疾词给予很高的评价,同时又认可追求骚雅的周邦彦、姜夔词。他赞同词体风格的多样化,认为词体风格不是单一的 [111]。因此,对于音律和谐的周、姜词亦表示赞赏。杨慎在嘉靖诗坛以宗六朝而闻名,他把这种偏爱引入词评。如:“周美成《浣溪沙·鹜外红绡一缕霞》,句句绮丽,字字清新。寇平仲《踏莎行·小径红希》(实欧阳修词),春词之婉媚藻丽者。” [111]他评价婉约词时表现出的审美理想,对当时及以后影响很大。 •散曲 杨慎是南北兼善的散曲家,散曲集《陶情乐府》中,其作有北曲小令130首,套数7套;南曲小令125首,套数3套。从数量上来看,杨慎作北曲就多于南曲。具体而言,杨慎“宗尚北曲”这一曲学观体现在其创作上是其作南曲而用北韵,即所谓“南曲北韵”。 文学方面,杨慎散曲在理论上宗尚北曲,认为南音不正而北曲调平,这归根于杨慎自身受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是其宗尚北曲最主要的原因。在其创作上,他也用北法作南曲,即杨慎作南曲好用北韵:一是体现在其散曲用韵与《洪武正韵》的不同上,而在杨慎自身看来,其所用“川调”是个人乡音习惯之使然,更是其在儒家正统思想主导下将“川调”归类为正统北音之必然;二是后世南曲选本作者如陈铎、凌濛初主张南曲应该用《中原音韵》所确立的中州韵为标准韵,而这些南曲选本选录了大量杨慎散曲;三是王骥德将杨慎划入北派散曲家之列,虽道其也作南散曲,但却非当家,实则也是间接否定了杨慎所作的南曲,意指其好以北韵作南曲。杨慎此举以图挽回北音之势,虽然无法改变明中期北曲衰落趋势,但对明代北曲艺术的传承起着重要作用。 杨慎散曲在情感上内容丰富,从初时的叹世抒愤到无奈放浪,最后能正视自己的境遇而淡然自适。杨慎在经历了夫妇间相思别离之苦后,又因为夫妻间聚少离多等种种原因,夫妇间感情最终走向决裂,其散曲情感也多表现其内心的怨望之痛。贬谪与夫妇离别的双重压力之下,杨慎转而将自身情感寄托于朋友与男女之情,以解情愁,获得生活的乐趣,宽解内心的沉痛,也在诗词曲赋中抚慰内心的创伤。“陶情”之中包含杨慎的贬谪、夫妇、朋友、男女之情,实则也是自勉之辞,在艰难困苦中依然怡悦性情,淡然生活。 杨慎“以词为曲”有时代的影响,也有个人的原因。他的散曲大多作于贬后,其时,他的诗词理论和创作早已成名,也基本定型,虽然此后仍有变化,但其变化的方向由其前期的理论主张和创作特色所决定。因此,他的散曲创作当深受其词的理论观念和创作经验影响。特别是在他还未完全掌握曲体而处于探索阶段之时,这种影响甚至是不自觉的。我们还应该看到,杨慎的“以词为曲”有合体之处,亦有破体之处。其合体者是对散曲创作的创新和发展,而其破体之处,则往往混淆词曲之别,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曲体的独立性。 杨慎曲学影响从曲观、曲作影响和曲选传播三个方面可见。曲观方面,杨慎对北曲的推崇,对后世如何良俊、焦竑等人的曲学理论产生了影响。曲作方面,杨慎带动了云南以至其它地区作家的散曲创作,推广集曲【七犯玲珑】,又认识到南曲【黄莺儿】和【金衣公子】曲牌的渊源关系,影响了当世以及后世曲家的散曲创作。曲选方面,杨慎兼及其妻黄峨的很多散曲都收录在后世的曲选之中,直至近代到当代多有杨慎散曲的整编校本,以此可见杨慎散曲在曲学中的地位,以及对后世曲学的深远影响。 从内容看,杨慎所创作的散曲作品主要包括归怨之作、咏物与写景之作、言情之作,其中也有少量道情、怀古、赠别之作,出语率真自然,大多俊爽清丽。 [118]杨慎才气横溢,读书既博,他的诸多散曲皆属于兴到神会、一挥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 其小令《水仙子》云:“想佳人倚画楼,隔天涯万里悠悠”,杨慎写思念妻子,但没有从自己写起,而是着力描写对方的情状,通过写妻子的梳妆、装饰,处处显示出她对丈夫爱之深、思之切,与杜甫《望月》诗有异曲同工之妙,显得典雅含蓄,又能体现缠绵委婉的情味。 杨慎还有一些散曲继承了元代散曲真率直白,以俗为美的特点,口语化、散文化的现象比较明显。如重头《朝天紫》其一、其三中, [119]杨慎用高度口语化的代言方式写男女恋情,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保留了散曲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率直爽逸、通俗诙谐的风貌。而且俗语比比皆是,刻画了女子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感情真切,措辞直率泼辣,具有浓郁的民间气息。 杨慎的散曲代表作《和王舜卿舟行之咏》,写月下舟行幽景,江天一色,月光如水,并畅想驶入长空银河,意境优美,记叙细微。他的长篇弹唱叙史之作《二十一史弹词》,叙三代至元及明季历史,文笔畅达、语词流利,广为传诵。 [120]其送别曲作《[中吕·普天乐]别张愈光》 [121],较之于其他送别作品蕴有更为深厚的内涵,铺展出四层意思,线贯穿,卒章显志。第一层为友情,第二层通过写四季时光的代谢暗寓政治气候的风云变幻。第三层表面上写二人相别时所目击的千村社戏、万里波涛的情景,其实语带双关,有讽喻朝廷昏庸、贤愚不分、薰莸莫辨的意味。末三句是第四层,表达杨慎对时光飞逝、壮志未酬表示无限感慨。此曲采用近似“意识流”的手法,情感起伏跌宕,思绪一波三折,为一般赠别题材所少见。 •散文 杨慎的散文总体来说,其文学成就不如诗歌,因此一直没有得到重视,但是也渊博婉丽,内容丰富,别具风格。杨慎的散文集中于《升庵集》前十一卷,共分为六大类:赋类、序跋类、记类、论类、书类、碑铭墓铭祭文类。 [115]他的散文古朴高逸,笔力奔放。 [117]在杨慎的各种文体散文中,他都能大胆融入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因此其文章或显得义正辞严,或情真意切。杨慎早年间,毫无顾忌地大胆谏书君主 [116],于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年)的疏奏《丁丑封事》,规劝明武宗“偏听生奸,独任成乱”,以“古之圣人必谋于众”相谏诫,情挚意切,时婉时激。他的《新都县八阵图记》《碧峣精舍记》等也是记叙散文的佳品。 杨慎生活的明代中期,文坛盛行前后七子的复古风潮,尽管杨慎对七子一味地摹古、泥古表示反对,认为文章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主张独立创新,也就与当时的文学复古思潮异趣,但同时,在他的文学观念中,反复古却又有复古的倾向。如杨慎的文章史观,他认为文章还是前人的好,越往上追溯则越有价值,所以杨慎在其论文专文中明确地推崇先秦两汉、魏晋、唐代的散文。 •杂剧

    儒学

    •揭示理学和心学弊端 “尊德性而道问学”,本为《中庸》所谓,但宋儒中,朱熹主张以究理问学为主,提倡研读经传,一依圣贤遗教去做,有偏重于“道问学”的倾向,陆九渊讥评其支离破碎;陆九渊主张学者从经典中解脱出来,求诸本心,认为“学苛知本,‘六经’皆我注脚”,有“尊德性”的倾向,朱熹斥责其尽废讲学。 自南宋朱、陆相争以来,两家之学渐成水火之势。这对儒学发展影响甚大。杨慎在这里则对朱、陆都进行了批评,指出陆学之弊在于“以空索为一贯”,趋简凭虚而入于禅,“学而无实”;朱学之弊在于“以杂博相高”,遗本溺心而流于俗,学而无用。两者对学术风气和儒学的发展都产生了不良影响。 [47]这样,杨慎便全面否定了宋儒所倡通学。 对于当世流行的“道学”(即理学)和“心学”,杨慎亦持全面否定态度。他认为儒学本是“明明白白,平平正正”,“内外一者也”,但承袭宋儒之学风而流行于明世的所谓“道学”、“心学”,尽管名称不一,形式有异,而其实都是只知“阔论高谈、虚饰文词、只说不行、空洞无用之物。其恶果,一是欺世,二是乱民,故皆为“圣王之所必诛而不以赦者也”。 [158]如此之“道学”、“心学”,根本背离了儒学的基本精神。 •指出心学、理学同禅学联系 杨慎指出朱熹《中庸章句》所引程颐“活泼泼地”之类的话就是以佛家语录入章句,他还评论陈献章(白沙心学)所为的是“以打乖筋斗入诗章,以闭眼合眉入文字” [160]。可见,在杨慎看来,“学禅家”而导致儒学之“理”难知,圣道几晦,实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通病。 [153]此外,杨慎认为,庄子所谓“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乃切要之言,丘长春所谓“世间之事尚不能究,况天下之事乎”乃正论。而邵雍、朱熹论天则是强不知为知,实为“妄说”。 [161]他还对宋儒鬼神之论予以批判,指出朱熹对《中庸》所谓“鬼神为德”之解有悖儒家作书之旨, [159]所以,杨慎讥笑宋儒“杂博”、“支离”、“割裂”,如同“伎儿之舞迓鼓”。如此必定借助于佛家之言以装饰门面。 •批判阳明心学 杨慎借云南副使陈梦祥《六经》“一字一义皆圣贤实理之所寓,实心之所发”的话,指责陈献章“六经皆虚”论实“非圣人之蕴”,乃“佛者幻妄之意”。杨慎更怒斥王阳明为“霸儒”、“儒枭”,批评其以儒为表、以佛为里,证性见心、“驱儒归禅”,背叛了儒家的经义。 [163]他又寓庄于谐地引其友蒋芝之语,对人们何以会对阳明心学“靡然从之”作了分析。 [153] •批判朱熹

    经学

    在宋明理学笼罩的时代,杨慎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来解经,于理学之外提出独立的学术见解,体现出卓然不群的学术精神。他以文本校勘的方法探求经文原貌与本义,以文字训释的方法诠释经典的含义,以名物制度考证的方法求得对经学更接近原意的理解,以历史的方法揭示经学义理建构中的历史因素,并以诸经互证的方法解决经学研究中的疑义。在经学不甚突出的时代,杨慎丰富多样的经学研究方法对明代中后期的学术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后世的经学研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是清代经学繁盛的重要先驱。 杨慎批评宋明理学是以其学术思想与方法为基础的,尤其是在经学研究中,杨慎非常重视从文献校勘、文字音义的训释与古代制度和思想的历史流变等多个角度考察儒家经典,以此为基础,杨慎对儒学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杨慎在《升庵经说》中每每以朱子的经注、经解作对比,发宋学之短而举汉学之长,于宋学不无补益,于后学不无启发。 杨慎突破明代学术界的“理学”与“心学”两家的理论禁锢,力图恢复汉学,建立一种新学风。杨慎提倡以怀疑的态度做学问,实开清代考据之先河。他指出治学的大方向:“古之学者,成于善疑。”与此同时,杨慎还深刻批评了明代学者。杨慎敢于对经书权威性的解释大胆提出怀疑,并旁征博引、用多种证据以证成其说。他继承了前代鸿儒敢于怀疑的学术传统。杨慎痛感当时学界的死气沉沉、不思进取,提出:“古之学者成于善疑,今之学者囿于不疑。谈经者日吾知有朱而已,朱之类义可精义也。言诗者日吾知有杜而已,杜之窳句亦秀句也。宁可佞不肯为忠,宁可僻不肯为通。”杨慎为学,反对明代空疏学风,痛斥明代学者泥于成说,如有訾议者,“辄欲苦之,甚则鄙之如异域,而仇之如不同戴天一的“竺癃沈痼”,主张博通约取,笃于实际,对后世学者影响深远。 杨慎是较早进行专门音韵研究的学者,单行著作有《古音余》、《转注古音略》等十余种。他认为:“音韵之原,起于唐虞之世。《舜典》日声依永,律和声是也。吴才老、沈约都祖法于此。”(《丹铅总录·卷十九》)他善于从文字的音义上考虑,通过古音通假,阐明诗义。杨慎认为古韵语中不押韵之处,并非本就如此,而是古今音变化造成的。在《升庵经说》中,他关于《诗经》古音的研究有数十条之多。如《瓠叶》“有兔斯首”,斯、鲜音相近,训白。“《左传》‘于思于思',服虔注:思,头白貌。思、斯字异而音同。”这些观点虽有的为前人遗说,但从古音通假的角度加以阐释,意思更加明白。 杨慎重视训诂注经。他批驳“昔人乃注《本草》误杀人而注《易》误无害”(《丹铅续录,卷一》),努力探讨古人训诂,以为“古人训诂缓而简”。但他又主张”不可溺训诂”(《丹铅总录·卷十三》),反对“章句之病,党枯护朽,守缺保残”(《丹铅总录·卷二十二》)。如《关睢》“窃窕”古有幽闲、深宫、美心为窃,美容为窕等说,杨慎《升庵经说》为证实郑玄、孔颖达的“窃窕深宫”说,一口气举了十二条证据,以证明“窃窕”有深的意思,并非言德。

    •明朝

    蒋冕:用修之博,何减古之苏颂乎!

    简绍芳:公颖敏过人,家学相承,益以该博。凡宇宙名物之广,经史百家之奥,下至稗官小说之微,医卜技能、草木虫鱼之细,靡不究心多识,阐其理,博其趣,而订其讹谬焉。平生著述,四百余种,散佚颇多,学者恨未睹其全也。

    王廷:嗟乎,大雅其有作乎。夫诗自三百篇后,惟汉魏最为近古,降及有唐,而声律之学渐盛。然开元天宝之间,犹敦崇古雅,大历以还,益尚雕琢,篇章虽工,而诗人之意兴索然矣。今观先生之诗,气格雄浑,声调沉著,其陈述土风,阐扬情景,广博美丽,环奇高雅,文质彬彬,才情兼至。盖取材于汉魏,而宪章乎盛唐,可谓卓尔不群者矣。 [91](引自《刻升庵诗序》)

    孔天胤:升庵者,太史新都杨先生也。先生既适去滇南,岁久留滞,端居覃省,发愤著书,神莹理解,垂文表义,而撰述弘,此编裁一而已。刻中有叙三篇,大抵皆尽美品式,自古文辞传到于今,如三百篇及楚骚汉赋,讵先注意阴式哉!要之,情成文耳。情深文明,虚浮靡曼,深莫深于发愤,明莫明于感人,高言逸响,识血听真,三复此编,当自得之矣。智哉,司马子长识已往之作,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也,何谓来贤而弗然哉:故先生发愤著书明矣,于是谭子以为道其情也。 [91](《刻升庵南中集序》)

    薛蕙:①升庵学博才高,一时罕俪,第如是卷,四杰莫能过也。 [91](引自《刻升庵诗序》)②南岷王先生示余升庵杨先生诗澎一卷,其穷极词章之绮靡,可以见其卓绝之才;其牢笼载籍之菁华,可以见其弘博之学。此其意将欲追轧古人,而不屑与近代相上下。盖余畴昔所愿见,乃今得之先生矣。抑此卷者,第往者谪居滇中之作耳,若其今之所造诣,与夫他日之所就,又非止于如此而止也。虽然,即此卷而论之,唐之四杰,不能过也。 [91](《升庵诗序》)

    关于杨慎著述种类之丰富,明清学者皆称其第一。其数量,明人简绍芳说400余种,嘉靖年间王世贞说92种(撰45种,编47种),万历年间李贽《续藏书》卷12中说有117部。焦兹说访求到153种。《明史》本传说100余种,清乾隆年间编辑《四库全书》搜集到杨慎著作42种,收入该书中有39种。 [25]民国初,杨守敬《增订丛书举要》卷60中说有145种。杨慎的著作今有明陶宗仪《说郛》中的12种,清《四库全书》中的39种,李调元《函海》中存45种,民国《丛书集成初编》中存76种。除此之外,还有散见于全国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文管所、纪念馆者数十种。据专家调查统计,杨慎著作流传至今者,共存174种。如:

    经学:《升庵经说》《易解》《檀弓丛训》《周官音诂》《檀弓记》(注)等等。

    史学:《南诏野史》《全蜀艺文志》《云南山川志》《滇载记》《滇程记》《南诏野史》《晏子春秋》(评点)《鬻子》(评注)《山海经补注》等等。

    杂著考订:《丹铅总录》《丹铅余录》《丹铅别录》《金石古文》《石鼓文音释》等等。

    音韵文字:《转注古音略》《古音从目》《奇字韵》《古音猎要》《古音骈字》《六书索隐》《音韵略例》等等。

    诗词评论:《升庵诗话》《千里面谭》《谭苑醍醐》《艺林伐山》《升庵词品》《词品拾遗》等等。

    伉俪情笃

    杨慎的政治生活虽然十分坎坷,但爱情生活却很幸福美满。他的夫人黄娥,善诗词,尤为擅长散曲。婚后他们夫妇感情非常融洽,在桂湖之滨过着诗情画意、相敬如宾的甜蜜生活。他俩经常在湖畔散步,榴阁赋诗,相互酬答。 [83]杨慎夫妇虽然情投意合,但并未陶醉于卿卿我我的儿女之情。婚后第二年,在黄娥的支持和劝促下,杨慎就动身进京复官。 杨慎与黄娥的忠贞爱情是经得起严峻考验的。因为在他俩的生活旅途中,春光明媚的顺境很短暂,而更多的是漫长的急风暴雨的逆境。当杨慎因仗义执言,遣戍滇南时,黄娥对丈夫不仅毫无怨言,而且深表同情,曲意劝慰,殷勤照顾。黄娥不辞风霜之苦,千里跋涉,亲自护送杨慎从北京到云南。 [85]嘉靖三年(1524年)十二月十五日的寒夜,黄娥陪伴着骨瘦如柴、身戴枷锁的杨慎,行至江陵的驿站门前,他看到妻子风尘满面,疲惫不堪,再也不忍心让她向前护送了,力劝妻子回四川新都老家。临别之际,杨慎填写了一首《临江仙》词云:“楚塞巴山横渡口,行人莫上江楼。征骖去棹两悠悠,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却羡多情沙上鸟,双飞双宿何洲?今霄明月为谁留?团圆清影好,偏照别离愁。”(《戍云南·江陵别内》)。情辞凄楚,催人泪下。黄娥回到新都,看到桂湖景物依旧,物是人非,写了一首怀念丈夫的《七律·寄外》:“雁飞曾不度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感情十分真挚。此后,黄娥曾越山涉水,到云南永昌探望杨慎,并在戍所住过两年多的光阴。 嘉靖八年(1529年),因父亲杨廷和去世,杨慎赶回新都治丧 [14],夫妇才得短期会面。相见时难别亦难。临别时,黄娥写了《罗江怨》散曲,与杨慎送别。曲云:“青山隐隐遮,行人去也,羊肠鸟道几回折?雁声不到,马蹄又怯,恼人正是寒冬节。长空孤鸟灭,平芜远树接,倚楼人冷栏干热。”以冷与热的强烈对比,反映自己内心的一片深情,凄婉动人,遂成千古名句。 花开花落,春去春回,杨慎和黄峨在孤苦与相思中守望着他们的爱情。相思无涯,相见无日,他们只有寄希望于朝廷的特赦。然而嘉靖帝至死也不肯原谅杨慎,就算是天下大赦,嘉靖帝也特旨不赦于他。他们只有传书带信以解思念和牵挂。黄峨悲苦之中写下了“昨夜梦里分明见,醒来时枕剩衾单。费长房缩不就相思地,女娲氏补不完离恨天”的诗句。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客死异乡。噩耗传来,黄峨悲痛万分,以花甲高龄和羸弱之身,徒步赶赴云南奔丧,而后扶榇归里,安葬新都。明世宗驾崩,穆宗即位,杨慎冤案才得以昭雪,杨慎被追封光禄寺少卿,黄峨也曾受封。隆庆三年(1569年),黄峨病故并与丈夫合葬。至此,杨慎与黄峨结束了他们的爱情守望。

    遗书锄奸

    杨慎充军云南,熬过了三十多个春秋,已成为七十岁的老人。他遵照明朝的律例,回到了故乡四川。但是嘉靖帝偏偏使云南巡抚派了四个军汉把他抓了转来。年逾古稀的杨慎来到一座古庙,早已奄奄一息。幸好庙里长老和附近老百姓素来就敬仰他的品德学问,纷纷跑来送医送药,有个木匠老汉和他的儿子更是端茶送饭。杨慎非常明白,这是京中的那班权贵,勾结云南巡抚对他进行最后一次打击。”临死前,他写了遗书,嘱咐了老汉死后要办的一些事情。杨慎死后,保山县令立即来到庙里查看遗体遗物。他从木匠老汉手里拿到杨慎遗书,连夜派人送给了巡抚。那巡抚来不及细看,立刻传令派急脚快马带上遗书星夜兼程上北京去了。 杨慎的遗书送到京城某大学士府里。大学士拆开一看,发现杨慎写的两首“寄怀”诗篇,暗中讽刺他的落井下石。他看罢立刻气急败坏地策划陷害杨家的新阴谋去了。第二天早朝,这班人便奏本说杨慎死在保山,遗诗诽谤朝廷,侮辱大臣,并将遗诗上呈。按照明朝律例,谪戍官员死后,一定要经朝廷派人查验,才能埋葬。因此,嘉靖就派这班人前去勘验。 正当杨慎灵柩滞留保山古庙时,巡抚因贪污大案拿交刑部问罪。新任巡抚十分敬慕和同情升庵,便命令保山地官派人搬运杨慎遗体回四川原籍安葬。那个木匠老汉也跟随灵柩来到了四川新都县状元府。他将遗书交给了黄夫人,并再三转述升庵嘱咐“遗书要在朝廷派人查看之后才能开拆”的遗言。 权贵们来到四川新都状元府,喝令锦衣卫开棺查验。当棺材盖一揭开,只见杨慎头戴乌纱帽,身穿圆领红袍,玉带围腰,脚下粉底靴,完全按状元品服装殓。因为明朝规定:充军犯官死后只能藁葬,如仍用官袍礼服便有目无朝廷国法之罪,不仅死者碎尸,还要祸连家族。杨慎的对头们连忙喝令盖上棺材,贴上大印封条,回京请旨去了。查验的官员走后,黄夫人把木匠老汉请了出来,拆开遗书商量一阵之后,便连夜带领子侄布置停当。不久,嘉靖另派了以东阁学士为首的几位大臣来到杨家复查。宣读圣旨以后,便命锦衣卫移开棺盖。却见杨慎头挽椎髻,身穿赭衣,脚下蒜鞋,完全囚徒打扮。众官看了,立命地方官召集邻里地保和一城官绅在勘验文书上画押。立即起程回京复旨,同时纷纷题本弹劾前十批宦官权臣结党营私,诬告陷害的罪行。嘉靖在朝野压力下,只得将奸臣们各廷杖一百,并交刑部定罪,发往边远地方充军。后来有人碰到老木匠的儿子,才知道原来老木匠应杨慎遗嘱造的是漏底棺材。

    幼童妙对

    杨慎从小就刻苦好学。一天中午,杨慎路过一所私塾,见先生正用戒尺责打一个学生,便上前询问。先生告诉他说:“今晨我出一下联,要他们对出上联,时过半日,尚未成句,因而一一责罚。”小杨慎向先生请教那下联的内容,先生于是说出了下联:谷黄米白饭如霜。杨慎本想替他的学生解围,但沉思许久也没有结果,此后,他随时都在想,可是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 后来,他随父亲杨廷和到北京。一日,弘治帝在御花园中宴请群臣,十五六岁的杨慎也随父亲前往。时值寒冬,取暖的火盆中,黑色的木炭正烧着熊熊的红火。弘治帝见景生情,对众大臣说:“朕有一联,看众卿谁可对上。”于是念出上联:炭黑火红灰似雪。说完,笑看群臣,等候对答。大臣们个个低头沉思。杨慎见大家都不反对,就向前走了两步,从容对曰:谷黄米白饭如霜。弘治帝一听,不禁拍案叫绝,高声赞道:“对得好!对得好!” 还有一天,杨慎的父亲和叔父们观画,问杨慎:“景之美者,人曰似画;画之佳者,人曰似真,孰为正?”要求他写一首诗加以说明,杨慎略加思索,立即写诗云:“会心山水真如画,名手丹青画似真;梦觉难分列御寇,影形相赠晋诗人。” [89]

    杨慎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官宦之家。他家从曾祖父杨玫起,一门五世为官,从祖父杨春起,四代出了六个进士和一个状元。父亲杨廷和历仕三朝,做了十八年宰相,为一代重臣,勋业文章并萃一时。四川自古为人文荟萃之邦,在历史上出了许多名人。新都人常以“相如赋、太白诗、东坡文、升庵科第”并称,可见杨家煊赫一时。

    墓址

    主词条:新都状元坟 杨慎墓在四川省新都城西北(今新都体育场北端),为明代杨春、杨廷和、杨升庵祖孙三人的家庭墓地。之中有“培修状元坟功德碑”碑刻,讲述了杨慎的生平事迹、1988年墓地重修过程和1997年杨清钦恢复状元坟昔日宏构的乐捐功德。 [41]其墓规模宏大,基园有祭坛、神道,神道两旁有石人、石马石狮子。“文革”被毁,仅存三米高的封土,1988年重修其基,现为新都县重点保护文物。

    故居

    主词条: 杨升庵祠 杨升庵祠为杨慎的故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街道桂湖中路109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成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3]历经明、清及近、现代修建,杨升庵祠及其所在桂湖现有楼台亭阁等古迹20余处,基本保存了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的建筑和布局。1961年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定名为“杨升庵祠及桂湖”;199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馆

    •昆明 主词条:杨升庵纪念馆 杨升庵纪念馆 昆明杨升庵纪念馆位于昆明西山区高峣村,原为“碧峣精舍”,明万历年间(1573年—1619年),云南布政使刘之龙将其改建为“太史祠”,供奉杨升庵塑像。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云南总督范承勋重修“太史祠”,题为“碧峣书院”。咸丰七年(1857年)重建,改名“升庵祠”。1987年12月21日,升庵祠被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开辟为“杨升庵纪念馆”。1990年,杨升庵纪念馆正式挂牌。 •

    •卒地卒年争议

    杨慎的卒年,简绍芳、程封、李调元各自撰的《杨慎年谱》记载他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逝于云南戍所。 [57]谈迁《国榷》卷六十二、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六都说他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六日病殁于永昌佛寺。《明史·杨慎传》也记:“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年七十有二。”然而,随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昆明呈贡县王家营一块杨慎于嘉靖四十一年(1561年)撰写的《故明威将军九华沐公墓志铭》碑的出土 [54],使“嘉靖三十八年”原说受到了动摇和挑战,激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讨论。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学界出现了几种不同的观点: [45] [48-49]

    一、张增祺《有关杨慎生平年代的订正》一文,对杨慎的生平卒年做了详细的考证。其根据《明史·王元正传》、《明实录》的有关记载和上述1965年在昆明呈贡县王家营龙山原上发掘出土的杨慎《故明威将军九华沐公墓志铭》等资料,推断“杨慎至少在隆庆元年还活着”,并通过《明实录》关于为杨慎修祠的云南巡抚陈大宾的离任时间认定杨慎的卒年在隆庆二年(1568年) [55],卒地在由云南返回四川途中的泸州。

    二、针对张文,穆药撰有《也谈杨慎生平年代的订正》和《杨慎卒年新证》两文来批驳,他也认同杨慎并非卒于嘉靖三十八年,但不赞成杨慎在隆庆元年(1567年)还活着的说法。 [53]其根据李元阳《游石宝山记》及《兴教寺海棠感旧》,认为“杨慎卒年应在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或四十年(1561年),至于具体卒于哪一年,则尚待研究。”针对杨慎《故明威将军九华沐公墓志铭》里的撰文时间,穆药认为《墓志铭》乃由杨慎先行写就墓志,日期留下空白,然后在沐绍勤归葬日期定下之后,再由他人补填写进去的。 [59]而张增祺之所以失误,原因之一是所据《王元正传》乃是标点错误所致。 [58]在第二文中,穆药仍旧根据李元阳《七十行戍稿序》和《游石宝山记》以及杨慎受李元阳之请所撰《重修弘圣寺记》等考订“杨慎卒年当在嘉靖四十年。”

    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陆复初积极响应张增祺的观点,并根据张含《读毛氏家史论》和万历《云南府志》所载杨慎《重修弘圣寺记》关于记载李元阳出资修建寺庙的记载,提出杨慎嘉靖四十二年依然在世,卒于隆庆元年以后,进而分析说:“我的猜测是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之后,他又悄悄回到泸州,实现了‘为报衰翁二月还’的誓言,但从此销声匿迹,杜门不出……卒于隆庆元年(1567年),活了八十岁。”“可能他是为了回乡,而以死为烟幕,而实尚伏居泸州,故又说‘颐老于蜀’。”

    四、就张增祺所据《明史·王元正传》及《明实录》的失误,二十一世纪初丰家骅《杨慎评传》第五章《寄寓江阳,老死云南》有详细辩驳。丰家骅也认为卒于隆庆元年或隆庆以后不可信,他从杨慎的妹夫刘大昌《杨子卮言序》“握节云中三十六年”推断杨慎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仲春卒于云南。

  2. 0有用+1. 杨植麟出生于1993年广东汕头人大模型企业 月之暗面 (Moonshot AI)创始人,清华大学助理教授,2019年度北京智源青年科学家,上海期智研究院PI [2] [13] [24-26]。 杨植麟本科毕业于 清华大学 计算机系 ,博士毕业于 卡内基梅隆大学 计算机学院。 曾效力于全球顶级人工智能机构Facebook AI Research, Google Brain;于ICLR、NIPS、ICML、KDD、ACL等顶级AI会议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在所有六个主流语言建模数据集保持世界第一名 (State-of-the-art) [16] [23]。

  3. 183 cm. 职 业. 演员. 经纪公司. 无线电视. 代表作品. 《国际刑警》,《冲锋队之怒火街头》等. 性 别. 男 [4] 目录. 1 个人经历. 2 主要作品. 3 人物争议. 被炒事件. 恩怨15年. 控诉无情. 效力23年. 个人经历. 播报. 编辑. 段伟伦(2张) 段伟伦,1970年代加入亚洲电视,曾是亚视的一线小生,在亚视的时候比 张家辉 更受宠,但是在加入无线之后,他们大多被派演一些无关轻重的闲角,现仍为无线电视旗下艺人,段伟伦与 卢惠光 一起,被称为 成龙 大哥的左右护法之一,曾跟随大哥15年。

  4. 2024年申奥执导电视剧. 展开 44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新生》是由 申奥 执导, 井柏然 、 周依然 领衔主演, 王砚辉 、 黄觉 特别出演, 张艺凡 、 彭杨 、 何廖侣匀 、 陈雨贤 主演的信息差犯罪剧 [1-2] [15]。 该剧讲述了女记者何珊受邀参加费可的追思会,与同时受邀出现的五位陌生人展开回溯,逐步揭开关于费可真相的故事 [2]。 该剧于2024年5月6日在 优酷 播出,5月7日上线网飞 [15] [17]。 TA说. 今年第一次对国剧这么上头 2024-05-13 18:29. 甜宠古偶当道的当下,国产剧大多忙着恋爱,打造成人乌托邦童话。 悬疑题材也往往正邪分明,追求着刺激和爽。 国产剧需要的严肃的创作,而非仅仅是悬挂在热搜上的泡沫。

  5. 杨乃文Faith Yang),1974年3月2日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中国台湾女歌手,毕业于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 。 1997年,发行个人首张音乐专辑《 One 》,从而正式出道。 2000年,凭借专辑《 SILENCE 》获得第11届 台湾金曲奖 最佳女演唱人奖。 2001年,发行个人第三张音乐专辑《 应该 》 [1] 。 2005年,主演音乐剧《幸运儿》,在剧中饰演女主角贝阿提丝 [2] 。 2006年,发行个人第四张音乐专辑《 女爵 》 [3-4] 。 2014年,凭借个人第五张音乐专辑《 ZERO 》入围 第25届台湾金曲奖 最佳女歌手奖 [5-6] 。 2015年,凭借《 我是什么 》获得2014年度 MusicRadio中国TOP排行榜 港台地区年度最佳作词奖 [29] 。

  6. ENHYPEN(엔하이픈)是 HYBE 旗下厂牌BELIFT LAB于2020年11月30日推出的男子演唱组合,由 梁祯元 (JUNGWON、队长)、 李羲承 (HEESEUNG)、 朴综星 (JAY)、 沈载伦 (JAKE)、 朴成训 (SUNGHOON)、 金善禹 (SUNOO)、 西村力 (NI-KI)七名成员组成 [3-4]。 组合名称象征着七名完全不同的少年彼此连接在一起,互相发现并共同成长的含义,还包含了要用音乐将人与人、世界与世界联系在一起的抱负 [8]。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