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23日 · 2021-03-23. 政府建議放寬非本地培訓醫生註冊限制以紓緩醫生荒」,惟業界仍未有共識。 圖為公立醫院急症室。 資料圖片. 過來人:港聘用條件略遜 未必吸引境外同業. 特區政府最新推算醫管局及衞生署目前合共有約700名醫生短缺若仍主力靠本地醫學院培訓醫生2040年時全港將欠缺1,949名醫生而團結香港基金的研究更估算香港現時欠缺超過1萬名醫生。 為紓緩「醫生荒」,政府早前建議,在認可非本地醫學院畢業,並在當地註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可豁免執業試來港註冊。 香港文匯報將分兩輯專題探討箇中利弊,本輯將先由三名非本地培訓醫生以「過來人」身份剖析人手短缺下醫療事故頻生,醫生工作倍受壓力,但對非本地培訓醫生放寬註冊限制,到底能紓緩問題,抑或幫倒忙?

  2. 2020年5月15日 · 牙齒是人體中最堅固的物質,可以承受高達攝氏1,600度高溫,在極惡劣的環境都可保存下來,往往成為破案的關鍵「證物」。 透過檢查牙齒,可以追蹤到死者生前的牙科記錄,有助辨認出死者身份。 除了牙齒,齒科法醫亦要憑頭骨、口腔進行鑑證。 由於家族本就是殯葬業世家,梁家駒對於遺體毫不畏懼,對他來說,那就是「沒有生命的軀體」,與其他的軀體無異。 「法醫工作確實沒有外科醫生在事件上的壓力,如果你面對一個有生命患者,你的每一個步驟都不可以出錯,甚至不可以慢。 但是法醫面對的人已經不需要爭取時間,這時候就可以細心、認真去判斷。 和前線醫護人員並肩作戰. 除了牙醫、法醫外,梁家駒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還有另外一個身份,他擔任了醫療輔助隊新界西的總區指揮,在診所沒有太忙的時候,支援衛生署的工作。

  3. 2005年12月26日 · 名醫雲集 李小龍是常客. 東英大廈名噪一時,雲集了全城名醫,先有名伶芳艷芬丈夫名醫景煌、「杏林教父」王祖耀、腦外科權威鄔顯庭,不少名人亦慕名而來求診,一代武術巨星李小龍也是東英的常客。 李小龍私人醫生駐診. 據了解,東英醫生朱博懷是李小龍的私人醫生,1973年7月20日當晚,李小龍在女星丁珮家中迷昏之際,丁珮第一時間致電朱博懷趕到丁家,曾嘗試用了10分鐘搶救,亦無法令李小龍恢復知覺,便將他立即送伊利沙伯醫院,惟終告不治。 另一位東英執業多年的鄔顯庭 (即全國人大鄔維庸的胞兄),是本港最早一代腦外科醫生,也曾救治李小龍。

  4. 2019年12月4日 · 2019-12-04. 印尼華僑黃景文(左2)和太太(左3)與惠僑樓醫護人員擁有近40年的友誼。 受訪者供圖. 20床位草創時艱 40載診患逾13萬. 在南方醫院惠僑醫療中心(又名惠僑樓)有一個全員皆知的患者名字-印尼華僑黃景文。 作為這裡最早的一批海外患者,過去40年來,黃景文和惠僑樓的「醫患情緣」,更像是一面旗幟,鼓勵每一個醫護人員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作為改革開放的早期產物,40年來,惠僑樓累計接診了來自90多個國家的13萬多名患者,早期更借助海外華僑的力量發展特色專科、奠定不少醫學學科基礎。 如今,面對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醫療發展的新機遇,已是「不惑之年」的惠僑樓再出發,信心滿滿地要在世界版圖上再次譜寫特屬於自己的「醫患情緣」,為當下的新型醫患關係作註腳。

  5. 2020年4月24日 · 2020-04-24. 梁冬陽醫生. 最近我們的好朋友腦外科專家郭正光醫生被召回了天堂,我堅信他是上天派來的天使,完成了在凡間的使命,接受新的角色和任命。 我們一家同郭醫生相識相知四十餘年,他是我先生最好的朋友,親如兄弟,四十多年前一齊在異國他鄉讀醫,回到香港是在廣華醫院工作的好拍檔。

  6. 2013年5月4日 · 「活體肝移植手術最大的好處,是在最短時間內,找到親人願意捐出部分肝,若肝臟適合便做手術,挽救生命。 其實,當時我們的信念是希望幫助更多病人;若不進行這種創新的手術,病人的死亡率會很高,尤其是急性肝衰竭病人。 」范教授憶述指,當年成功改良成人活體肝移植的外科技術,包括改良主要血管的接駁技巧,以及改進捐肝者的手術模式,令捐肝者手術期間的失血量大大減低,亦大大縮短了手術時間及住院周期。 「雖然成人右葉活體肝移植技術發展已有十多年,但依然是一項很重大的手術,經過我們努力,手術的成功率不斷提升,多年來救回了不少性命,經過不斷研究,目前這項手術已在韓國、日本,甚至歐美等地廣泛使用,成為換肝的標準手術。

  7. 2019年10月11日 · 梁智鴻1962年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形容醫學是科學,行醫卻是藝術:「兩個患上同一種疾病的病人,醫生也可用不同的方法診治,所以說這是藝術。 既是醫生也是「公職王」,他謂兩者互為影響,指醫生識得醫人,但對社會的認識未必很多;做公職,某程度是將他從狹窄的醫學環境中擴闊出來,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梁智鴻高度評價馬會對香港的貢獻,在他心目中,香港賽馬會不是一個賭博的地方,而是一個慈善機構,每年撥很多錢給香港做慈善工作,如果沒有馬會,很多工作可能開展不了。 他舉例指,醫學專科大樓、伊利沙伯醫院的癌症中心及防癌會在黃竹坑的康復中心,馬會都有份支持。 22歲的本港「乒乓一姐」杜凱琹,2016年在奧運預選賽中,擊敗世界排名第一的內地名將,一鳴驚人,但之後半年成績停滯不前。 阿杜在「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