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日本. 类 别. 高架渠. 桥梁简介. 润桥. “润桥”建于1854年,是一座用于灌溉农田、引水输送的水道桥。 润桥是日本规模最大的水渠拱桥。 在150年以前(1854年, 江户时代 ),肥后的石匠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像前所未有的难关进行了无畏的挑战,使不毛的大地得到了滋润。 涌向润桥顶的生命之水,现在仍滋润着广阔的梯田 [1] 。 石桥全长约75米,高约20米,桥内部有3根输水用石管,拔掉水栓后水便从桥中央喷涌而出。 石桥中心能喷出水柱,场面极为壮观。 [2]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词条图册(1张) 概述图册(1张) 参考资料. 1 润桥 .日本 [引用日期2018-07-7] 2 瞧一“桥”——日本人气最高七大桥 .搜狐网 [引用日期2018-07-7]

    • 概览
    • 建设历程
    • 桥梁位置
    • 文化特色
    • 保护措施

    中国境内连接云南保山的桥梁

    惠通桥,始建于明朝末年,初为铁链索桥,位于滇缅公路(中国段)六百公里处,滇缅公路的咽喉。

    清道光(1836年)年间,龙陵厅潞江土司线如纶为首倡修。石墩已出水面,因事先未向省上请示,后来请求支持时“因通禀有责言,遂中止”。

    光绪14年(1892年),龙陵厅同知覃克振倡捐,集银千两,并劝绅商士民协力捐助建桥,桥建成后但仅一个月后即被江风吹断,以后虽竭力续修,但不数年又折。

    光绪25年(1900年),龙陵厅同知龙文再次大力组织捐派,得银四千余两建桥,但由于桥台设置过低,常遭水患。

    1928年,龙陵县长杨醒苍召集乡绅讨论改修为西式柔性钢索吊桥,并延聘英国工程师来滇筹划。同时多方募款,云南省政府拨助滇币一万元,但由于杨醒苍到期辞职后搁浅。民国二十年

    1931年,邱天培接任龙陵县长,得到省第一殖边督办李曰垓的支持,组成18人的建筑委员会筹划建桥事宜,得到缅甸华侨公会会长梁金山先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1933年冬,梁金山在缅甸代聘的印籍技工和华侨技工数人同至龙陵。水泥、钢缆、铁件等物,由梁氏在缅购办,用驮马及人力运抵工地。新建在原铁链桥位置上进行,将原砌桥台增高20米以避洪峰。两岸桥台前沿相距80米。桥塔为钢桁架,高7.85米,以4根28.75毫米钢绳为主索,锚固于两岸岩壁之内。吊杆为20毫米圆钢,两根一付,全桥共54付;横梁用高200毫米的槽钢组合,纵梁之桥面皆用木材,桥面净宽4.35米,每次可通行7匹负重骡马(重约2吨)。

    惠通桥位于施甸县与龙陵县分界的怒江上,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腊勐镇腊勐社区,吊桥全长205米,跨径190米,由17根巨型德国钢缆飞架而成,最大负重7吨。

    历史故事

    1942年5月3日,日本从云南畹町进入了中国领土,5月4日,芒市、龙陵陷落,保山遭轰炸,当夜,日军占据怒江西岸松山山头。西岸公路上,内撤的车辆首尾相抵,逃难人流拥堵不堪,车辆和难民争相过桥,秩序无法维持,吊桥钢缆抖动不已。1942年5月5日早晨8时,日本侵略者小股部队乔装成 “难民”到达惠通桥桥头,正在这千钧一发时刻 [5],从缅甸撤退到惠通桥布置堵截任务的中国远征军独立工兵二十四营上校营长张祖武下令炸掉了惠通桥 [6-8]。随后,日军大部队乘战车逼至西岸桥边 [4],中国守桥部队顽强抵抗,伤亡惨重,在这紧急关头,中国远征军11集团军36师106、108团从保山迅速赶到怒江边上,并在施甸等子的孩婆山阻击日军。经过4天4夜的激战,歼敌日军400百余人,残敌逃回怒江西岸。隔江与日寇激战,打响了滇西抗战第一枪。日寇直捣昆明、重庆的企图破灭于惠通桥前。

    1987年,惠通桥被云南省政府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2019年10月7日,滇缅公路惠通桥被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 归(拼音:guī)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常用字)汉字 [1] 。.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 [2] ,本义一般认为是女子出嫁。. 由出嫁义引申为返回义,因为女子出嫁说明该女子有了归宿,所以进一步可引申指归宿。. 有往必有还,因而又引申出返回义。. 以上 ...

  3. 通橋建成时与通橋門牌坊 (4张) 通川桥两边桥头的牌坊上,由当时交通部部长张家璈、公路总管理处处长 赵祖康 分别以颜体和隶字体题“通川桥”3字,周凤九自书一副楹联刻于北头牌坊柱子上,其联曰: “叠石起长虹喜此日万众欢娱共祝通川福利;援人登彼岸愿今后全民团结完成建国功勋。

  4. “桥”是形声字。从木,喬声。“木”作形旁表意,表示其本义与木材有关;“喬”作声旁表音。“喬”,春秋文字从止、从高。战国文字从又、从高;或从又、从高省,作字形1右边部分。秦汉文字承袭战国文字,多从又、从高省字形(2、3、5、6所从);或作字形4右边部分,则从又、从高不省 ...

  5. 作品简析. 播报. 编辑. 这篇文章写作者与王篛林(王篛林,一作王若霖,金坛人,为方苞 挚友 )的友情,特别举出自己在患难中,王与之反而“交益笃”,足见王立身之正直。. 后段写王离京时作者的情绪,在依恋中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孤寂之感。. 方苞在 ...

  6. 沈秉成(1823年-1895年),原名秉辉,字仲复,一字玉材,号听蕉、耦园主人等。清归安(今浙江湖州)人。清代官员、藏书家。沈秉成于咸丰六年(1856年)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同治元年(1862年),迁侍讲,充日讲起居注官、武英殿总纂,次年,转侍读,出任云南迤东道。同治八年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