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熱門政治人物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27日 · 隆氏症是一種慢性發炎性腸道疾病(IBD),會引致腹痛、腹瀉、虛弱、發燒和體重減輕等症狀。 隆氏症目前沒有根治方法,患者一旦確診,恐終身與之共存,故此病亦被稱為「不死的癌症」、「綠色癌症」。 而現有的藥物治療,緩解臨床症狀,預防併發症,讓患者盡量避免手術治療。 點擊圖片放大. +3. 經常腹瀉或腹痛或患隆氏症.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李建綱曾指出,隆氏症的患者較多為青年一族,惟發病成因至今未明,有研究指其發病與遺傳基因有關。 隆氏症的病徵如下: 常見病徵包括腹瀉和腹痛. 大便帶血和黏液. 體重下降. 發燒或貧血等情況. 肛門周邊亦可能出現如肛裂,瘺管,膿腫等病變. 隆氏症成因及治療方法.

  2. 2024年3月25日 · 台灣重症醫學暨胸腔內科專科醫生黃軒日前亦就上述議題於其 Facebook專頁 發文,分享過去醫學研究發表,指醫學上一般定義「年輕癌症患者」為50歲以下民眾,而過去一項關於44國家的癌症分析研究中發現,1990年以後出生的人相比1970年出生的人更有可能「在50歲之前患癌」,預料這些年份以後年輕人,要幾代人更易受到癌症拖累。 10大癌症警號. 有見及此,醫生為大家拆解以下10大癌症警號: 點擊圖片放大. +10. 無痛的腫塊或腫脹: 如果發現身體某部位出現異常腫塊,且隨著時間逐漸變大,則需警惕。 持續發燒或持續咳嗽: 尤其是咳嗽時常伴有血絲時更應引起注意。 雖然這可能是由多種因素引起,但如果發燒持續不退,特別是夜間出汗,這可能是血癌或淋巴系統癌症的跡象。

  3. 2024年1月19日 · 據 BBC報道 分析指,高級王室成員的醫療狀況一直是非常私密,只在有限度情況下才向公眾公布,所以在同一天發布兩大重要人物的手術住院消息,引人外界高度關注。 而有關公告似乎顯示出王室想有更大程度的開放性。 據了解,國王查理斯三世希望以自己接受前列腺治療的經驗,來提高大眾認知,並鼓勵更多人進行檢查。 至於凱特王妃的手術未有明確細節,但王室提供的訊息往年多,並證實她的手術與癌症無關,而且不是緊急手術,但需要長時間恢復。 不過,從凱特的恢復時間和聲明中的語氣可得知,凱特的病情似乎頗為嚴重。 點擊圖片放大. +3.

  4. 2019年6月18日 · 安樂死議題具爭議性,英國廣播公司(BBC)日前公開影片,採訪了一名長年為病人執行安樂死的比利時醫生。 他在影片開始介紹了瓶裝針劑,稱只要注射至靜脈內,就可令病人1分鐘內無痛離世。 他表示並不認為自己在殺人,而是在減輕病人痛苦。 影片中紀錄了醫生與病人見面情形,其中一名即將接受安樂死的82歲癌症病人就向醫生道謝,感激他讓自己能有尊嚴地離世。 Yves de Locht認為自己是在紓援病人臨終前的痛苦。 (圖片來源:影片截圖) BBC在6月14日公佈一段8分多鐘的影片《Euthanasia doctor: ‘I don’t call it killing'》,內容環繞在比利時執行安樂死的醫生Yves de Locht及他的病人訪問。

  5. 2018年8月17日 · 因為我們相信,取得成功的最佳辦法就是從已經完成成功的人學習。 以下是訪談的幾個要點: 1.時間管理至關重要。 超過90%的IB精英學生表示,時間管理是在IB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技能。 在國際文憑組織中,內部評估佔20%,而且每個科目都有內部評估。 因此,學生幾乎每週都有重要的作業。 同時,學生還需要學習內部測試。 總括來說,學生在IB中會不斷面對很多作業和考試。 因此,學生必須管理好自己的時間,才能取得佳績。 2.超過80%的IB精英學生對於將來想讀的大學及主修科目都有一個非常具體的目標。 有明確的目標能令優秀的學生有足夠動力取得成功。 3.在較弱的科目中找合適的補習導師:每個學生都有較弱的科目。 超過80%我們訪問的IB精英學生建議在較弱的學科中尋求幫助。

  6. 2018年11月6日 · 香港畢竟地方比較細,而英國是一個比較大的國家。 英國社區分得很細,相差兩三條街,治安都可以有分別。 有些香港朋友喜歡把倫敦放到很大,彷彿大到等如整個英國,然後就將倫敦簡單分為幾個Zone。 不過他們可能連City of London 與 Greater London的分別都弄不清楚,更加不會深究Postcode的分區小分別,社區(甚至樓價)已經大不相同。 Postcode的5、6個字母數字,基本上劃分了整個英國,仔細到一條街幾間屋,所以Postcode可以包含了社區結構和人口組成(族群、教育、年齡),從中可以知道治安甚至樓價。 留意社區治安. 如果決定移民英國,或多或少都會有親朋戚友在當地。 在親友附近定居,大家有個關照的確是好事。 不過如果有小朋友,考慮的事就有不同。

  7. 2016年10月3日 · 香港醫學會2014年進行的私家醫生收費調查結果,發現普通科門診收費中位數由2010年的200元、大增25%至2014年的250元;香港保險業聯會的調查則發現,2014年私家門診平均收費為354元,較2013年增加9%。 由於從索償數據反映,後者可能更反映實況。 西醫公會會長楊超發亦坦言,目前普通科門診收費中位數已增至300元。 【延伸閱讀】 傷風感冒睇醫生 處方維他命C原來是無用. 現時一般普遍家庭醫生的診金,最便宜也要近200元。 市民王小姐上周日到炮台山一診所求醫,只是發燒咳嗽,收費560元,她坦言被嚇一跳,更感「肉赤」,因為公司醫療保險只可申索百多元,自己要補近400元差價。 不過黃埔有一間療診所,其診金只需75至85元,包2日藥物及病假證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