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1年7月2日 · 7/2/11. (信報,2011年2月8日) 兩年快將五十歲的沈祖堯正在考慮退休後應該做甚麼何以最後當上了中文大學的校長這個崗位對他來說意義何在以致他願意從醫生的舒適地帶中走出來遴選到上任,沈校長的工作充滿了挑戰,他如何面對? 對於今天的年輕人,他又有何期望? 且聽他與你一一分享! 退休後應該做甚麼? 沈祖堯當了二十多年醫生,每一天到醫院上班都可謂駕輕就熟,那麼離開舊崗位,開始中大校長的工作,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過其中卻有上帝的帶領,他分享:「我現在每週都有兩個半天回醫院工作,週六上午看門診,週一診症和做胃鏡的手術,餘下幾天都會在學校工作……兩年前的我全沒想過自己會擔任校長之職,反而會想,自己快五十歲了,退休後應該做甚麼呢?

  2. www.gnci.org.hk › topic › 教育和學術之價值為何?教育和學術之價值為何?

    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近日在網誌裡寫了向老師致敬一文他引龐馬的話說:「教學並不能簡化為一門技術要教得好必須源自老師本身及他的一份赤誠。 」接著他重提他經常說的一個故事──他畢業多年後回到劍橋探訪昔日努力教導他和其他學生成為術德兼備的醫生的退休老教授席間另一教授說:「祖堯你在醫學期刊發表的學術文章十年後不會有多少人看但如達教授般的好老師卻可以在你畢業三十年之後令你回來探望他。 教育還是有價值的。 」 有如此教育宏願的沈教授作為中文大學的校長,實在令人鼓舞。 誠然,好老師不應該只懂以機械性的評核方法來衡量成果,也不應這樣被評核。 不過,我恐怕用這麼短的篇幅來表達教育理念,難免略有不足,可稍作補充。

  3. 本文題為蘇格拉底式尋問〉,主要是延續之前對香港中文大學沈祖堯校長教育理念的討論指出學術精神為何物並且本文也指出今天很多人──尤其教會裡的人──皆忽視這精神。 一,有趣的蘇格拉底. 在《對話錄》裡蘇格拉底是很有趣的人物,據說有一神明告訴他,他是世上最聰明的人,他不同意,他認為他認識的東西太少,沒資格做最聰明的人,於是他到處找一些自稱滿有學問的人、或有社會地位的人、或宗教專家,向他們刁難和討教,希望能顯出他才疏學淺,需要別人指教。 怎料每一次他都令對方無言以對,被顯為不懂他們聲稱懂的東西。 由於他們的社會形像是智者或賢達或宗教專家,那些被他討教的人多有感到被羞辱,漸對蘇格拉底產生恨意。 又因蘇格拉底的提問涉及道德、宗教,蘇格拉底漸被視為荼毒年青人、散佈異端邪說。

  4. www.gnci.org.hk › testimony › 靠着主,破鏡可重圓靠着主,破鏡可重圓

    「有一天,太太收到一個邀請,原來是7年前曾踏足的一家教會的姊妹,忽然找到太太的電話號碼而邀請她返教會,當時覺得忙碌便婉拒了。 但兩週後岳母因肺炎入院,即晚出現併發症並彌留,太太最徬徨哀痛時,想起了教會那位姊妹,就致電她;結果深夜時分,牧師與姊妹趕來,為岳母禱告及陪伴我們。 我見到陌生人居然願意這樣關懷我們,十分感動。 」就是這份愛,令他嘗試踏進教會,去探究基督徒愛人的動力來源,終於明白因著耶穌十字架犧牲的愛,認識了何謂真愛,不滿足的心靈終被耶穌的愛填滿了空隙,令他真心悔改,甚至在決志不久已經在台上述說自己的得救見證。 浪子回頭 尋見真愛. 信主前,為了彌補過去婚外情帶來的傷痕,佟毓耀嘗試做好自己,事事清楚交代,但或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 」,他的太太仍事事懷疑。

  5. 20/7/21. 這一年,移民潮再現。 姑勿論原因為何,連根拔起遠走他方最艱難的,異邦生活的適應對活在香港的人來說,或許還不算首位。 但遠離家人朋友的那種孤寂感,卻是習慣了人前人後的香港仔最難接受的。 曾經在菲律賓一個偏遠小島「留落」廿多年的香港牧師羅兆泉,早於大部份香港人一步有此體會,也深明唯有那位無處不在的神,才是人面對孤單時的最好倚靠。 全世界原來有共7360種語言(包括385種手語),當中仍有3945種語言共約2億多人口,是完全沒有聖經的。 要讓這群完全未接觸過耶穌的人認識這位神,以母語寫成的聖經是必須的工具。 為了這個滿有意義的目標,羅兆泉牧師在中學階段已經立志,要為少數民族翻譯聖經。

  6. www.gnci.org.hk › testimony › 完全值得完全值得

    2021年12月21日 · 當我太太知道我決定要回來的時候,又聽聞隔離的日子可以由十四天減至七天,她便決定陪我回來。後來隔離的日子在一天之內又改回十四天,我問太太還陪我回來嗎?她知道我的去意已決,陪!我把所有聚會延後七天,回!

  7. www.gnci.org.hk › testimony › 藏著大智的愚小丑藏著大智的愚小丑

    2023年2月11日 · 「那時候我的太太已經全時間修讀神學,但當時我卻感覺到自己的不足,難以全然明白兒童的心理與成長需要。」作為折衷,他因此只能辛苦地半工讀,工餘時不斷地修讀與兒童相關的課程。他不單學習兒童心理學和教學法,更參與「萬國兒童佈道團」,學習做小丑、扭氣球、變魔術。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