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沙頭角 (香港部分-英語: Sha Tau Kok ,中國大陸部分- 漢語拼音 :Shātóujiǎo) [1] 是位於 香港 新界 北區 和 廣東省 深圳市 盐田区 邊界上的地方,橫跨兩地,以前是人煙興盛的村莊,當1898年 新界 正式租借與 英國 時,以 沙頭角河 分界,劃分為 香港邊 ...

  2.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条目页的主題是广东深圳与香港交界处的一个地名。 关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下辖的一个街道請見「 沙头角街道 」。 沙頭角全貌右兩側分別屬香港及深圳. 沙頭角 (香港部分-英語: Sha Tau Kok ,中國大陸部分- 漢語拼音 :Shātóujiǎo) [1] 是位於 香港 新界 北區 和 廣東省 深圳市 盐田区 邊界上的地方,橫跨兩地,以前是人煙興盛的村莊,當1898年 新界 正式租借與 英國 時,以 沙頭角河 分界,劃分為 香港邊境禁區 ,當中河尾一段成為 中英街 。 早在清代,沙頭角的東和墟已為興盛的墟市,但隨著英國租借新界,沙頭角南面劃為英租界內,令村民來往不便。

  3. 沙頭角 (香港部分-英語: Sha Tau Kok ,中國大陸部分- 漢語拼音 :Shātóujiǎo) [1] 是位於 香港 新界 北區 和 廣東省 深圳市 鹽田區 邊界上的地方,橫跨兩地,以前是人煙興盛的村莊,當1898年 新界 正式租借與 英國 時,以 沙頭角河 分界,劃分為 香港邊境禁區 ,當中河尾一段成為 中英街 。 早在清代,沙頭角的東和墟已為興盛的墟市,但隨著英國租借新界,沙頭角南面劃為英租界內,令村民來往不便。 及後位於香港境內的部分沙頭角範圍劃為禁區,非沙頭角村落的村民不能輕易進入沙頭角,使沙頭角難復當年的興盛。 香港境內的沙頭角已建為一個小市鎮。 沙頭角市中央為沙頭角公路石涌凹段,周圍還有多條以「順」字開頭的街道。 其中 沙頭角邨 為大部分居民居住的地方。

  4. 發達堂 (英語: Fat Tat Tong )是一座位於 香港新界 沙頭角 下禾坑 的 法定古蹟 ,建於1933年 [1] 。 時至今日,李道環的後人依然住在發達堂 [2] 。 背景. 李道環是禾坑李氏宗族的第七代後裔,19世紀末前往 越南 謀生,後來與家人返回香港,於 下禾坑 定居 [3] 。 李道環四個兒子組成「李道環祖」 受託人 於1933年興建發達堂 [1] 。 發達堂的名稱有「富貴大宅」的意思。 外觀及建築材料. 發達堂樓高兩層,以 青磚 、木材及 鋼筋混凝土 建成。 瓦頂用「客家式人字」排列而成。 大宅所有正門及多排窗戶均分別裝上金屬製中式趟門及金屬窗罩,加強保安。 上下兩層皆有 柱廊 ,樓上平頂上有卷雲狀的三角山花裝飾,以及甕形頂飾 [1] 。

  5. 沙頭角公路 (英語: Sha Tau Kok Road )是 香港 早期興建的 公路 之一,連接 新界 粉嶺 及 沙頭角 ,全長10.5公里,由 馬會道 至 香園圍公路 一段為雙程四線分隔車道(至 坪輋路 一段為 路政署 於1995年至1999年間所擴建,至 香園圍公路 一段為 土木工程拓展署 香園圍管制站 附屬工程而於2013-2018年擴建),其餘路段為雙程雙線道路。 沙頭角公路主要分作4段,起始是 龍躍頭 段(粉嶺鐵路站至流水響)、 馬尾下 段(高埔至大塘湖)、 禾坑 段(萊洞至麻雀嶺)以及 石涌凹 段(鹽灶下至沙頭角邊境檢查站)。 沙頭角公路是繼 青山公路 和 大埔公路 後,香港政府興建的第三條主要公路,於1927年正式通車。

    • 1970年2月13日
    • 命名文件:1970年2月13日第372號憲報
  6. 歷史.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山咀協天宮 又稱 沙頭角協天宮 ,是一座位於 香港 北區 沙頭角 山咀村的 關帝廟 ,建於 清 光緒 二十年(1894年至1895年),協天宮的名稱源於祭神 關帝 在 明 萬曆 六年(1578年)獲冊封為「協天護國忠義大帝」而得名,正門 石匾 「協天宮」三字則出自光緒十六年(1890年) 進士 梁芝榮 的手筆 [1] ,為 香港法定古蹟 [2] 。 規模. 協天宮興建當時位處於 新安縣 內往東西延伸,連接 縣城 南頭 至 縣丞 管轄的 大鵬 之間的道路上,協天宮的右邊是梧桐嶺,左邊是元墩山,正面可見 七娘山 ,附近則有 二級歷史建築 新樓街1號至22號 以及 三級歷史建築 山咀迪禎黃公祠 。

  7. 橫山指八仙嶺之山脈,「橫山腳」則指八仙嶺山脈之腳下。. 七木橋和橫山腳兩村位於山中開村先賢以沙泥石塊堆砌成現今橫七古道成為來往沙頭角和 大埔 售賣農作物的要道。. 道光 年間沙頭角各村成立 沙頭角十約 ,橫山腳隸屬於第十約南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