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6月6日 · 語言不斷發展,粵語也不例外。. 香港人走在時代尖端,傳統詞匯已漸漸被新生代的潮語取代。. 年輕人常常為自己的母語創造新詞,就是所謂的「潮 ...

  2. 2019年1月30日 · 李偉寫羅孚,所言大致中肯。 他這書號稱「被扭曲」的歷史,其意是要將這些歷史「扭直」過來。 他說: 「真實的歷史,可以被回避、被諱言、被封閉;還有時間會沖刷一切,無論賢愚與不肖,都會『流水落花春去也』,來一個赤條條地乾淨。 這是相當可怕的人為的歷史失憶、失真。 他慨嘆:「即以現代報業與報人往事而言,如范長江之死,不過四十餘年。 今天仍能記得人世間有過范長江的還有幾人? 雖然中國內地在1990年設過一個『中國記協范長江新聞獎』,這也僅局限在一個小圈子裡還依稀微茫地記起范長江這個名字。 」其言確是,以香港而言,誰還記得曹聚仁、葉靈鳳? 死去不久的劉以鬯和剛逝去的金庸,若干年後誰還記得? 金庸的小說或可傳世,但閱者還有幾多? 我在課堂問學生,誰過金庸小說? 舉手者寥寥。

  3. 2018年4月11日 · 香港人使用的「廣東話」基本上就是廣州話。 全球有超過一億人以粵語為母語,在中國主要分佈於廣東、香港、澳門、廣西和海南等地。 繼承中古音 朗讀更鏗鏘. 粵語的名稱源於古代嶺南地域的南越國,古時「」、「越」兩字互為通假。 「」古時乃嶺南地區的統稱,後來才被用作廣東省的簡稱。 粵語有超過兩千年的發展史,論文化底蘊,比普通話(以北方方言為基礎,興盛於元、明、清)歷史更悠久。 因此,不少語言學家指出,粵語比普通話繼承了更多中古音,也保留了更多古漢語用詞。 故用粵語朗誦古文、古詩詞,讀來特別鏗鏘悅耳;粵語口語中的不少詞彙,都能在古代典籍中找到出處。 跟普通話比較,粵語的一大特色是保留了入聲字,九聲六調,語音也更多迴旋的空間,故以粵語誦讀古詩詞,更能上接古人情感。

  4. 2019年7月9日 ·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粵劇開始走下坡,不少「龍虎武師」轉戰粵語片。為此,在影片中擔任武打角色的「臨記」也沿用「龍虎武師」這個稱號了。

  5. 2013年9月3日 · 「醒」字在普通話和粵語中都有以下詞義: 1.酒醉、麻醉或昏迷後,神志恢復正常狀態; 2.睡眠狀態結束,大腦恢復興奮; 3.尚未入睡;

  6. 2017年1月24日 · 2017-01-24. 普通話和粵語詞對譯這個話題,我們在本欄已介紹了很多,不過那些都是有規律的普詞彙對譯,大家還記得嗎? 比如,各取一字的「寬闊」,粵語說「馬路好闊」,普通話說「馬路很寬」;又如,相差一個字的粵語詞「恤衫」,普通話說「襯衫」;再如,詞序相反的粵語詞「私隱」,普通話說「隱私」等等。 那我們今天就說說一些沒有規律的,用字不相同的普詞彙對譯。 因為這些詞在對譯上是沒有規律的,所以我們在教學的時候,就要想一些方法來幫助學生怎樣去記住這些詞語:比如粵語詞「花灑」、「衣車」、「電掣」、「光管」、「唇膏」,我們普通話就說「噴頭」、「縫紉機」、「開關」、「日光燈」和「口紅」。 大家會發現,普通話的詞語跟粵語的在字面上都是截然不同的,那怎麼才能記住呢? 樣子作用想一想.

  7. 2019年6月2日 · 2019-06-02. 在黃霑先生的博士論文:《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研究(1949 - 1997)》裡,提出了上世紀五十年代「處處粵曲聲,紅極一時的熱潮,逐漸冷卻,傳統開始式微」的原因如下:「首先出現的現象,是粵曲紅伶的驕矜苟且,令粵曲演唱,予人兒戲的感覺。 粵語歌唱電影和小市民鬧劇愈拍愈濫,紅伶的工作態度,也愈來愈差。 『七日鮮』變成了『五日鮮』和『三日鮮』,港產粵語電影質素,日漸低劣。 於是,電影人提出『伶、星分家』口號,拒絕再與粵劇大佬倌、紅伶合作。 而與此同時,本來在星馬一帶很受歡迎的歌唱片,也出現滯市,行情報淡,歌唱電影於是一蹶不振。 粵曲忽然少了個強有力的推廣媒介,受打擊不少。 內憂之外,粵曲還面對着外患。 外患來自本以上海為基地的國語流行曲。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