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沿革
- 地理环境
- 经济概述
- 人口民族
- 社区环境
- 教育及公共交通
- 新旧之交
深水埗的名字,是由于当时位于现今北河街与通州街交界的一个深水码头而得来。(「埗」同「埠」,粤言,意即码头。
兴建地铁时,在长沙湾等地曾出土相当新石器时代文物,早在新石…
深水埗位于九龙半岛西北部,北接沙田狮子山郊野公园,东以九广铁路(即港铁东铁线)为界,南抵界限街,西至海旁,包括昂船洲,是该港最早期的发展区域之一,亦曾为工商业及交通枢纽。时至今…
深水埗区位于旺角的北面,相距只有两个地铁站,可说是香港最早期的工商业中心,主要集中在长沙湾及荔枝角一带,占地约35公顷,以纺织制衣、服装、疋头及副食品批发零售业等为主。随着工厂北移…
深水埔区早在五、六十年代已十分人烟稠密,在一九八六年人口曾达44万。本区的老人人口特多,在一九九六年,六十岁以上的长者,人数占全区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明显高于全港的平均数(即…
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专业教育学院(黄克竞分校)
佛教大雄中学、中华基督教会铭贤书院、陈树渠纪念中学、长沙湾天主教英文中学、厂商会中学、协同国际学校、路德会协同中学、地利…
深水埗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迄今仍大抵维持1960年代的原始面貌。乍看之下,也许难以领会那历尽沧桑的老旧街区究竟有何迷人之处。然而这个满是岁月痕迹的社区其实魅力无穷,随处都能…
- 香港岛
- 九龙半岛
- 新界
香港岛(Hong Kong Island)共有4个分区。
- 历史
- 其他信息
深水埗码头于1924年开始使用,由1924年启用至1992年关闭经营来往中环及于1950年开办上环威利麻街的渡轮服务,其后往上环的渡轮于1979年因上环威利麻街码头被台风摧毁而取消…
而深水埗码头巴士总站保留至1999年3月7日后关闭,以深水埗码头巴士总站为终点站的巴士线迁至深水埗(东京街)巴士总站为终点站,直至南昌站启用前一个月,12A、18、914更迁至南昌…
- 历史
- 路段简介
大埔公路为新界最早期兴建的公路,早于二十世纪早期已经通车,当时由界限街北延至上水,与青山公路接连1980年代,政府在新界北部发展新市镇及跨境通道,扩建吐露港公路和粉岭公路接驳文锦渡…
大埔道(Tai Po Road)大埔道是大埔公路在九龙的路段,即长沙湾道至郝德杰道的范围。九龙路段于1927年命名为「大埔道」跨越深水埗中部及琵琶山,与新界路段以郝德杰道为分界。呈…
- 简介
- 历史发展
- 地理位置
- 人口情况
- 气候
- 规划
- 重要建筑
- 有关歌曲
九龙全名为九龙半岛,是香港的三大区域之一,东、南、西三面都被维多利亚港包围,东、西部为人口稠密的工业区,北部是住宅区,南部是著名的商业区。九龙与一海之隔的港岛一样,是香港繁盛的市区…
九龙的命名,源于这样一个典故。相传从前有一位天子出巡,来到九龙时,举目四望,但见八山环抱,便欲以“八龙”命之;随从提醒皇帝,他自己即是人中之龙,应该是九条龙,于是皇帝命名该地为“九…
九龙半岛位于中国广东省以南的珠江口东侧,隔海同香港岛对峙。又称大鹏山。属香港管辖。面积7.7平方千米。岛上多丘陵,以大雾山为最高。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国侵占半岛南端尖沙嘴一带…
根据2001年香港人口普查,九龙的人口总数为2023979人,占全港人口30.2%。
九龙半岛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22.8℃。1月平均气温15.6℃,7月平均气温28.6℃,年降水量2224.7毫米。
九龙东、西部为人口稠密的工业区,北部是住宅区,南部是著名的商业区。九龙塘(Kowloon Tong)是九广东铁与地下铁路的唯一交汇点,而又一城(Festival Walk)
圆方位于港铁九龙站上盖,高铁西九龙站附近,商场楼高4层,分为五大区域,并以中国五行的金、木、水、火、土为主题。西九龙圆方感十足,当中更有多家商户采用两层相通的复式设计,并以旗舰…
《七子之歌·九龙》我的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母亲呀,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自从我下嫁给那镇海的魔王,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泪涛汹涌!母亲,我天天数着归宁的吉日,我只怕希望要变作一场空梦。母…
- 发展历史
- 建筑布局
- 馆藏文物
- 价值意义
- 参观信息
- 邻近景点
1955年于李郑屋邨发现的汉墓1955年8月,香港政府为应付市民对公共房屋的需求,计划在李郑屋村兴建徙置大厦。当建筑工人进行夷平山坡时,无意发现了一个东汉墓穴。香港大学星岛日报》)
根据考古学家推断,该墓建于东汉时期。而于汉墓出土了67件文物,当中包括最少33件完整文物,例如屋舍模型和各种陶器及青铜器等。然而,汉墓中并未发现任何骸骨。汉墓的布局为“十”字形,一…
李郑屋汉墓博物馆除展出从汉墓出土的陶器及青铜器外,还设有“李郑屋汉墓”和“华南汉文化”两个展览,通过文字、图像、照片、地图、录像和模型等辅助展品,介绍汉墓的地理环境、发现经过和墓室…
李郑屋汉墓不单反映东汉时期先民的生活,更印证了香港在汉代是属番禺县管治。中国自古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说明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通过了解某个时期的饮食行为,进而分析当时的…
星期一至三、五至六:上午10时至下午6时星期日及公众假期:下午1时至6时。
李郑屋汉墓博物馆休馆日逢星期四休馆圣诞日及翌日(每年12月25日及26日)元旦(每年1月1…
香港历史博物馆于1975年创立,但馆中部分藏品来自1962年成立的大会堂博物美术馆。博物馆于1998年迁往位于尖沙咀漆咸道南的现址。香港历史博物馆的外型、色调与毗邻的科学馆互相协调…
香港机场核心计划是香港政府于1989年公布的一系列大型基建工程,主要是为兴建位于大屿山 赤鱲角的新香港国际机场和其配套的基建设施。由于此计划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将来,像“玫瑰园”般美好,故又被称为玫瑰园计划。新机场原订于1997年落成,但最后延迟至1998年才启用 ...
- 基本介绍
- 车站月台
- 车站大堂
- 车站出口
- 接驳交通
- 利用状况
- 车站历史
- 未来发展
茘枝角站系港铁荃湾线嘅一个铁路车站,位於九龙深水埗区长沙湾长沙湾道工商贸区地底,喺1982年5月17号启用。车站设有2个月台。荔枝角站虽然叫做「茘枝角」,但唔喺荔枝角,系喺长沙湾。
荔枝角站设有2个月台,各月台均装设月台幕门。1号和2号月台是一个岛式月台,建在长沙湾道的地底,处理荃湾线往荃湾方向和往中环方向的列车。
荔枝角站是属于中型车站,荔枝角站位于工商贸区,平日有一定的人流,所以前地铁公司(今港铁公司)于2007年开始进行车站翻新工程,为车站商店、灯光系统及客务中心进行翻新,以及增建升降机…
荔枝角站设有4个车站出口,出口主要连接长沙湾工贸区同埋邻近嘅住宅区,部份出口近住主要街道同公共运输交汇处,方便乘客转乘唔同交通工具。A -长沙湾广场设有失明人士引导径往返地面碧海蓝…
九巴:2B - 竹园邨 ↔ 长沙湾2F - 慈云山(北) ↔ 长沙湾30 - 荃威花园 ↔ 长沙湾72 - 太和 ↔ 长沙湾其他路线:2A、6、6C、30X、31B、32、33A…
荔枝角站启用初期,由于车站设于荔枝角工贸区,因此平日时间(即星期一至星期五全日,星期六上午及下午)均有不少乘客上下班及作出货物交收之用,非常繁忙,而且荔枝角站是最接近深水埗运动场的…
车站名称荔枝角站位于九龙西深水埗以北至美孚新邨以南一带的一片于19世纪末填海土地上的北面。此处原为一长长的沙滩及海边,故此地名为长沙湾。荔枝角站计划时原名长沙湾站,但因当时长沙湾站…
主要行人通道荔枝角站起紧一条地下行人通道,行人隧道全长300米,位於长沙湾长荔街地底,连接荔枝角道以南新落成嘅住宅发展区同埋荔枝角站。长荔街将设有2个新港铁出入口(出口D1、D2)
深水埗武帝庙位于九龙深水埗海坛街158 号,此庙供奉三国时代名将关云长,建于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前。原称协天宫,是九龙区唯一供奉关帝的庙宇,因此香客甚多。善信中有家庭主妇及诸色人等。除武帝外,此庙亦供奉文昌、六十太岁、观音、包公及朱立大仙等神祇。 ...
- 地理位置
- 历史沿革
- 经济
- 社会
- 交通
- 文化艺术
- 教育
九龙塘位于中国香港九龙的北部,当中大部份地域都在九龙城区,位置为狮子山以南,界限街以北,石硖尾以东,九龙城及乐富以西。这个地区是香港市区罕有的低密度发展区,以平房及别墅为主,环境清…
1920年代,中国香港政府开发九龙塘,试行将该区发展为低密度住宅区。区内以平房及别墅为主,并保留著不少树木,颇具市郊风味。开发初期,该区吸引了不少英国富商居住。为解他们思乡之情,区…
位于九龙塘达之路80号的又一城,是本港时尚的大型购物商场之一。商场内有超过200间店铺、约30间中西食肆、11个银幕的电影院及全港最大的室内溜冰场,是集合购物、美食、娱乐于一身的消…
香港浸信会医院(Hong Kong Baptist Hospital,简称浸会医院)是香港一间全科基督教医院,位于九龙塘窝打老道222号,约在窝打老道及歌和老街交界,成立于19…
九龙塘的街道颇多是以英格兰的郡名或地方名命名,例如歌和老街的歌和老郡(Cornwall),森麻实道的森麻实郡,律伦街的拉特兰郡。
理想酒店香港城市大学浸会医院笔架山广…
香港耀中国际学校(中学部)九龙塘学校(中学部)九龙塘学校(小学部)东华三院黄笏南中学赛马会官立中学中华基督教会基华小学(九龙塘)香港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