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清拆還原公司 相關

    廣告
  2. 提供清拆、鐵器、電力、外牆、水缸及升降機等工程,專業團隊,信心保證。 專業建築顧問團隊,多年大廈電力、消防年檢及翻新改善工程經驗,歡迎查詢!

搜尋結果

  1. 2023年11月20日 · 20.11.2023. 梁雅婷. 梁俊棋. 分享 留言. 有時人們搬家會一廂情願地把家具及物品留低猜想下一住客或會用得上但事實並非如此從事清拆工程廿五年的冠亞環保工程公司負責人朱韜彥說:「這麼多年扔掉的大廈垃圾有數千車少說也值兩三億。 」近十年來他開始聯絡社福機構將物件轉贈救回的只有約三成。 其公司持有第II級別小型工程牌照,既可處理由發展商委託建築公司招標的項目,亦有由裝修公司或物業管理公司委託的單位清拆工程,相熟的多會一路合作。 他說清拆範圍內的物品一般都由他處置,委託方不會干涉。 經過重重外判後,給他清拆的時間並不多,千呎住宅要用兩三天搞定,「跟外國人比,外國可拆十天,我們要兩三天,外國人見到我們的速度會嚇倒。

  2. 2023年11月20日 · 20.11.2023. 梁雅婷. 梁俊棋. 分享 留言. 地產商與保育似難以兩立常大舉收購和清拆舊樓改建成與社區格格不入的納米樓。 成立十年的地產商樂風集團想扭轉這刻板印象,公司員工平均年齡約三十多歲,在同行間算是非常年輕,保育意識較強,並常於舊樓項目尋寶。 樂風在元朗租用倉庫儲物,大至廣州式騎樓支柱,小至卡式帶,估計約逾千件,並曾於二 二一年舉辦展覽,展出約百件物品。 不同博物館有一套收藏標準,員工是「一路做一路學」。 品牌及市場推廣助理總監黃家富解說,通常待住戶搬走後,他和市場部同事便會上樓翻箱倒籠,強調須戴手套和保護衣物,「環境極度熱、極度亂,人們搬走後變得似垃圾崗。 瘋狂找,有些舊物件可能放在床底、櫃頂。 品牌及市場推廣助理總監黃家富(左)與建築師吳雨桐。

  3. 2021年11月18日 · 若不用晉昇或開泰並提早在公佈清拆計畫當日起計九個月內即二 二二年二月底或以前遷出及交還單位的租戶會獲得額外發放一筆以每戶十萬元計算的早鳥優惠」。 收到政府通知後,廠戶紛紛叫苦連天,不知何去何從。 有心繼續經營的廠戶,無一不表示搬廠甚為困難,在私人工廈市場難以找到合適、相宜的單位,因為新式工廠已不是為機械生產工序而設,大多已轉型為辦公用途的為主,故多數都未能容納、負荷他們的大型機器,更遑論私人業主隨即坐地起價,租金成本數以倍計地大幅上漲⋯⋯距離明年二月的早鳥優惠期限愈來愈近,同時亦意味年關逼近,租戶表示進退兩難,只能嘆氣摇頭:搬廠怎同搬家? 無從計算的搬廠成本 波及各行各業. 在宏昌工廠大廈四樓開設五金廠的張生,是第一批搬進來的廠戶之一。

  4. 2023年11月20日 · 現時很多搬屋公司與時並進增設了十分方便的執拾入箱拆箱上架服務Kaye解釋與自己工作的分別搬屋公司通常依據位置擺放例如廚具會放到廚房收納師則是按習慣和頻率將物件分類例如在同一衣櫃也會將不同場合的衣物分開

  5. 2023年8月16日 · 長沙灣工廠大廈是第一代政府工廈也是最早清拆重建的工廈,「 年搬到業安那時候它政府有賠償有搬遷費有很多地方讓你選擇其餘仍運作的房委會工廈);現在要拆業安冇得安置成二千幾差不多三千戶只是給二三十個單位你去投係好慘㗎。 」他憶述當時的心情:「究竟是倒閉還是繼續做,你在這個十字街頭是很惆悵的。 」看著運作如常的「海底寶」德國海德堡字印刷機皇,還有齊全的各級字粒、花粒,他不甘就此畫上句號。 他記得十多年前,石硤尾工廠大廈改建成賽馬會創意藝中心,印刷廠等多間原有工廠結業後,一台台機器被露天存放展示,「過幾年之後我再去看,已經生鏽得很厲害,根本上是沒有辦法用得到,就算神仙也救不了。

  6. 2022年7月14日 · 邢福增解釋跟其他被政府明確收回清拆的平房村不同衛斯理村的終結是基於人口流失:「該村及毗鄰村落在六十年代遇過幾場颱風曾多次出現山泥傾瀉不少村民早已被安置於其他地方或搬走至七十年代左右村民人數已愈來愈少。 」亦由於教友流失,村內的衛斯理堂在一九八八年正式結束。 「因為個社區已經散晒,冇人喺度。 邢福增認為,衛斯理村因着先天的地理因素,未能像循道衛理建設的其他村落,如柴灣愛華村或大窩口亞斯理村等,可以轉型服務社區至今,「平房區本身只是過渡安排,政府後來也陸續清拆愛華村和亞斯理村,但拆完後都會重建公屋,會建立新的社區,所以那兩條村的社堂仍能保留,繼續服侍當地的居民,但衛斯理村周遭環境全是山和斜坡,政府也不知怎樣處理,所以衛斯理堂只好一早結束。 宗教史學者邢福增教授曾兩次走訪衛斯理村:

  7. 2023年1月31日 · 2006年政府首次提出清拆棚仔」,並計劃安置布販遷往通州街臨時街市最終因布販反對不了了之直到2015年清拆重提擾攘多年去年8月33名布販終選擇離場16名則接受搬遷至通州街臨時街市第1至3座。 檔與檔、店主與熟客風雨同舟44年,由大樹、鐵皮、塑膠帆布縫紉起的深厚人情味,極可能隨「棚仔」的被推倒而消聲匿跡,曲終又人散。 +5. 布販街坊同不捨 與「棚仔」作最後道別. 這天走進「棚仔」,穿梭其中滿目蒼夷,部分布販離去後遺落殘布、舊紐扣、繩索,人去棚空的被食環署打上黑白間封條。 堅持留守至最後的布販繼續減價散貨,或趕製客製布藝品;又有不願布匹被送進堆填區的檔主,把它們送贈予有心人。 看見最多的除了不捨,還有隨遇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