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和合石 (英語: Wo Hop Shek )是 香港 的一個地方,位於香港 新界 北區 , 粉嶺 之西南,以 和合石墳場 最為著名。 歷史. 20世紀初,彭氏客家人於現址建立 和合石村 ,村名寓意「和諧好合」,「和合石」一名遂成爲當地地名。 1945年 香港日治時期 後, 英國 重新接收香港,需要處理大量屍體,加上1949年 國共內戰 導致由 中國大陸 的新移民日漸增多, 香港島 及 九龍 的市區範圍再沒有土地興建 墳場 處置屍體。 因此,當時 香港政府 便研究在新界選取一個大型地方作為公眾墳場。 因為當時新界的道路網並未完善,選址又需要應付大量屍體及方便市民前往拜祭,所以政府決定在 九廣鐵路 近粉嶺一帶的田野興建 和合石墳場 ,並建 和合石支線 鐵路,以作運送屍體及接載拜祭人士之用。

  2. 墳場築有馬路直通山頂部分,但會於 清明節 及 重陽節 封閉,孝子賢孫在當天必須徒步登山拜祭先人。 歷史. 隨着 香港人口 持續增長,死亡人數亦都相繼增加,位於 香港市區 的政府墳場已經不敷應用, 香港政府 遂於1940年計劃在粉嶺和合石一帶興建墳場及鐵路支線及於1941年1月1日起停止在各政府墳場接收靈柩並且需要在 七號墳場 下葬。 後來 日本軍 入侵香港,闢地工程中斷,至1945年 香港重光 後恢復。 和合石墳場及鐵路支線於1950年啟用,初期主要把 七號墳場 及其他政府墳場的骸骨遷葬。 規劃. 和合石墳場主要分為「棺地」及「金塔地」兩部份,依開發的年期而劃分,後來香港的先人靈位極度缺乏,於是政府在和合石火化場附近開闢平地,以用作安於骨灰位之用。

    • 1950年代
    • 香港
    • 公共
  3. 和合石 (英語: Wo Hop Shek )是 香港 的一個地方,位於香港 新界 北區 , 粉嶺 之西南,以 和合石墳場 最為著名。 歷史 [ 編輯] 20世紀初彭氏客家人於現址建立 和合石村 ,村名寓意和諧好合」,「和合石一名遂成爲當地地名。 1945年 香港日治時期 後, 英國 重新接收香港,需要處理大量屍體,加上1949年 國共內戰 導致由 中國大陸 的新移民日漸增多, 香港島 及 九龍 的市區範圍再沒有土地興建 墳場 處置屍體。 因此,當時 香港政府 便研究在新界選取一個大型地方作為公眾墳場。

  4.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和合石墳場 (英語: Wo Hop Shek Cemetery ),位於 香港 新界 北區 粉嶺 和合石 ,是香港規模最大的 墳場 ,沿 北大刀屻 北坡修建,從山腳延伸到山脊線上。 和合石墳場大部分地段爲公衆墳場,山腳部分並建有5座公衆靈灰安置所、紀念花園和火葬場;除此以外,亦包含14座小型私人墓園, 港英政府 和 香港特區政府 亦先後修建了兩座紀念墓園。 墳場築有馬路直通山頂部分,但會於 清明節 及 重陽節 封閉,孝子賢孫在當天必須徒步登山拜祭先人。 歷史 [ 編輯]

  5. 和合石橋頭路靈灰安置所 (英語: Wo Hop Shek Kiu Tau Road Columbarium )是 香港 一座位於 新界 北區 粉嶺 和合石 橋頭路 和合石墳場 的公眾靈灰安置所佔地3.6公頃耗資6億3千萬 港元 ,由 建築署 高級建築師鍾鳴昌設計,於2012年8月竣工,於同年10月開放。. 樓高5層 ...

  6. 2024年3月7日 · 和合石坟场 (英语: Wo Hop Shek Cemetery ),位于 香港 新界 北区 粉岭 和合石 ,是香港规模最大的 坟场 ,沿 北大刀屻 北坡修建,从山脚延伸到山脊线上。 和合石坟场大部分地段为公众坟场,山脚部分并建有5座公众灵灰安置所、纪念花园和火葬场;除此以外,亦包含14座小型私人墓园, 港英政府 和 香港特区政府 亦先后修建了两座纪念墓园。 坟场筑有马路直通山顶部分,但会于 清明节 及 重阳节 封闭,孝子贤孙在当天必须徒步登山拜祭先人。 历史 [ 编辑]

  7. 香港繁體. 此條目介紹的是節日。 關於節氣,請見「 清明 」。 清明節 [2] [3] ,是漢族的 傳統節日 ,它是在 農曆 中第5個 節氣 的第1天。 清明節的時間為 春分 (也稱 春分點 )後的第15天,即 4月4日 、 5日 或 6日 其中1天 [4] [5] [6] 。 節日活動 [ 編輯] 掃墓 [ 編輯] 主條目: 掃墓. 活動之一是祭祀祖先的墓地。 他們在那裏燒紙祭祀他們已故的祖先。 通常情況下,使用貨幣、汽車和衣服的紙製品,但也可以看到各種紙製人物 [7] 。 踏青或行青 [ 編輯] 另一項中國傳統節日活動是去 綿山 ,那裏是清明節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