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係廿四 節氣 中嘅第五個,響 陽曆 4月4號 或者 4月5號 ,亦即係 太陽 響 黃經 15°嗰日。 唔少中國人會響清明 拜山 。 呢日亦都係 香港 、 澳門 同 台灣 等地唯一跟節氣放嘅 公眾假期 。 參攷 [ 編輯] 《七十二候考》, 清 · 曹仁虎 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元·吳澄著 呢篇中國文化文章係 楔 位文。 歡迎幫維基百科 擴寫佢 。
清明 拜祭祖先,係東方人幾千年來嘅傳統習俗。喺清明,孝子賢孫會去到先人嘅墓前拜祭,清除雜草同供奉生果 香 酒,以表示對先人嘅尊敬。香港大部分墳地墓園都有公共交通連接,清明節當日更有特別加班服務嘅安排。 媽祖生 內文:天后誕
六詩出自《周禮》,講教人詩寫法。 《詩經》可謂其結集。 六詩即興比賦風雅頌。興比賦亦用於詩以外嘅文章。 由於周禮並無講得詳細,而後世亦無統傳,所以後人各有諗法。大家都同意,風雅頌為用處,為文體,而興比賦係手法,如何成形。風雅頌有《詩經》明示,興比賦就要推敲。
辛亥革命係指一場發生喺1911年,為咗取代清朝嘅統治,建立共和政體嘅事件。辛亥革命成功取代咗清朝嘅統治,並開啟咗民主共和新紀元。 因為喺中國農曆嘅干支紀年法中,1911年係辛亥年,所以就叫做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嘅口號係「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
半春園(粵拼 英文: Pun Chun Yuen ),全名香海蓮社半春園,香港一佛寺,位處新界 大埔西面山地,石鼓壟後山。 半春園佔地二百萬餘呎,大埔寺院最大,當中山潤流水,建作蓮池,水流終入石鼓壟。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由黃筱煒興建,內裏黃筱煒故居,列入香港二級歷史建築,而大雄寶殿、德煒堂 ...
根據維基百科嘅 政策 ,有人認為要考慮刪咗呢篇文 。 請響刪文頁 呢度 講吓你嘅諗法。 篇文可以繼續寫,不過響討論完結之前, 唔好鏟空、拼埋其他文,又或者郁佢。 亦都唔好拎走呢個模。 提出刪文嘅步驟: 1. { {afd}} 2. 預載討論 或 { {subst:afd2|pg=陳銘傑,何傳經律師事務所|text=}} ~~~~ 3. 請考慮以 { {subst:adw|陳銘傑,何傳經律師事務所}} ~~~~ 響 作者 嘅對話頁度通知。 未註冊嘅用戶放呢個標籤響篇文嗰陣係唔能夠完成刪文提名嘅,應該要留低詳細嘅刪因響 Talk:陳銘傑,何傳經律師事務所 。 如果個提名未完成同埋響討論頁度無留言嘅話,噉呢個標籤就 可以拎走 。 唔好同 歐陽陳何律師事務所 搞亂。
逃犯條例修訂草案 ,全名《 2019年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法例(修訂)條例草案 》,民間及媒體報導俗稱「 逃犯條例 」、「 引渡條例 」、「 送中條例 」等,係 香港政府 交畀 香港立法會 審議嘅法律草案,令到香港有法律基礎向 中國大陸 、 澳門 同 中華民國 等司法管轄區移交疑犯同進行法律協助。 呢條提案源於 香港女子臺灣遇害案 ,而家 香港法律 無計向中華民國移交疑犯,同時特區政府宣稱原有逃犯移交條例唔包括中國大陸同澳門亦係「法律缺陷同漏洞」。
修殿節. 修殿節 1 (Hanukkah [ חנוכה]),又叫 獻殿節、光明節、燭光節、馬卡比節、哈努卡節 ,呢日喺 猶太曆 嘅 基斯流月 第25日一路到 提別月 第二日,一連八日慶祝呢個節日,紀念 馬卡比 光復猶太地同聖殿。. 呢日即係大約喺西曆11月至12月期間,以2006年計 ...
白紙行動 ,普遍畀人叫做 白紙革命 [3] ( 英文 : A4 Revolution [4] ),又叫 白紙運動 ,係 中國大陸 喺2022年11月26號於 南京傳媒學院 (中文:南京傳媒學院) [5] 開始爆發嘅一連串反對 中國共產黨 喺 中共總書記 習近平 命令下推行嘅「 動態清零 」政策嘅 ...
賭枱底係種外圍賭法,指客人就賭場賭枱上嘅結果,私下同其他人對賭;例牌由疊碼仔記數,對手嘅人亦會𥄫實。 [1] 要與「賭枱底」區分,指明普通對賭部分時,會講賭枱面;兩者合稱賭底面—— [2] 多數客人參與「枱底賭局」時,會同時喺「枱面」押注,而用於前者嘅數額普遍係擺落後者嘅三 ...
神宗非常貪婪,佢大肆侵佔土地,搜刮民財;又廢除考成法,形成皇帝黷貨、臣下貪污、黨爭激烈嘅狀況。 明末三案 、 魏忠賢 專權、李自成起義都導致大明嘅衰落。
香港至今最少有40座天后廟,當中最古老嘅就係建於公元1266年嘅天后廟有西貢嘅 佛堂門 大廟。. 每年嘅天后誕會有多至5萬名信眾參拜,有啲賀誕人士會喺帆船同駁船上掛滿色彩繽紛嘅旗幟。. 元朗嘅大樹下天后廟又係好出名嘅,每年元朗嘅漁民團體、體育會 ...
1 生平 2 學術 3 其他 4 評價 5 年表 6 主要著作 7 榮譽博士 8 註 生平 [ 編輯] 錢穆九歲入 私塾 ,一九一二年輟學後自學,任教中小學。 一九三零年因發表《 劉向歆父子年譜 》成名, 顧頡剛 推薦,聘為 燕京大學 國文講師。 錢穆住北平八年,先後授課於北京、清華、燕京、 北平師範大學 等名校,與學術界友人時相切磋。 日華侵華 時,輾 轉任教於 西南聯大 、 武漢大學 、 華西大學 、 齊魯大學 、 四川大學 、 江南大學 等大學。 撰寫《 國史大綱 》,採取綿延觀點瞭解歷史之流,堅持國人必對國史具有溫情同敬意。 一九四九年四月,佢同江南大學同仁 唐君毅 一齊得 廣州私立華僑大學 校長 王淑陶 之邀,孤身由 無錫 南下 廣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