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清明节源于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据传,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和将军的“墓祭”仪式。 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此外,清明节还与一个已被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有关即春秋时晋文公重耳在大臣介子推陪同下,从流亡国外到回国继位当了国君后,遍封群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后经人提醒,才记起他,但介子推已背着老母躲进绵山。 晋文公于是下令举火烧山,想以此逼出介子推,最后发现介子推与其老母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此,晋文公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现在,寒食节在农历中已经没有明确的日期,但通常在清明节前后。 现在,寒食节与清明节已经合二为一了。 那么,清明节期间有什么习俗呢?

  2. 2024年4月19日 · 清明節這一傳統節日在中國歷史上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與民俗風情。 作為既是節氣又是法定節日的唯一節日,它既有着清明節氣「氣清景明、萬物皆顯」的象徵意義,又承載着祭祖、緬懷先人的孝道情懷。 從古至今,清明節的慶祝方式在不同地域有着各自獨特的風情。 在廣州,人們常常以「拜山」「行清」的方式,帶着簡便的祭品前往祭掃祖先,這一傳統體現了人們對祖先的尊敬和懷念之情。 而在粵西地區,則有手持火把掃墓的習俗,這不僅是一種紀念儀式,更寓意着「薪火相傳」,傳承家族的責任與使命。 除了祭祀祖先外,清明節的飲食文化也頗具特色。 嶺南地區,尤其是廣府人家,注重遵循時令飲食文化。 清明蕎、清明蝦、甘蔗、艾糍等成為清明飲食的主角,不僅味道鮮美,更蘊含着對豐收和祖先的感恩之情。

  3. 2024年4月25日 · 清明節起源於周代的 寒食節 ,是為了紀念忠誠的 介子推 而設立的。 據《左傳》記載,介子推因忠君愛國而被火燒死,他的死讓人民深感痛惜,於是在他去世的那一天,人們停止烹飪火食,改為冷食,以此表達對介子推的哀悼之情。 這就是寒食節的起源。 到了唐朝時期,為了紀念民族英雄介子推,唐玄宗將寒食節定為正式的國定假日,並將日期定在每年的清明前後。 從此,清明節不僅是一個節氣,也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 清明節既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藴,也有豐富的民俗活動。 在這一天,人們會掃墓祭祖,寄託哀思;也會踏青賞花,享受春天的美好。 這些活動不僅讓人們有 機會 緬懷先人,也讓人們有機會親近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 總的來説,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這背後藴含着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和豐富的民俗活動。

  4. 2024年4月20日 · 根據廣泛的傳說, 楚國 愛國 詩人 屈原 於這一日投 汨羅江 自盡,後以紀念屈原,因此有人稱其為 詩人節 。 或謂是 吳國 忠臣 伍子胥 忌日 。 歷史 [ 編輯] 端午節撒灰除蟲是禳毒驅疫的習俗. 由來 [ 編輯] 端午節名稱眾多,如龍舟節、重午節、端陽節、端五節、重五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艾節、上日、五月節、菖蒲節、天醫節、草藥節、午日節、地臘節、正陽節、龍日節、粽子節、五黃節、詩人節、躲午節、解粽節、端禮節等等。 至於常見的「端午」一名,最早見於 晉代 周處 的《風土記》「仲夏端五,烹鶩 角黍 」 [3] 。 原書已佚,引文的「五」或作「午」字。 對先是「端午」還是「端五」有分歧的意見。 有人認為「端五」先於「端午」,端午一詞要到唐代才出現 [4] 。

  5. 6 天前 · 根据广泛的传说, 楚國 愛國 詩人 屈原 於這一日投 汨羅江 自盡,後以紀念屈原,因此有人稱其為 詩人節 。 或谓是 吳國 忠臣 伍子胥 忌日 。 历史. 端午節撒灰除蟲是禳毒驅疫的習俗. 由來. 端午節名稱眾多,如龍舟節、重午節、端陽節、端五節、重五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艾節、上日、五月節、菖蒲節、天醫節、草藥節、午日節、地臘節、正陽節、龍日節、粽子節、五黃節、詩人節、躲午節、解粽節、端禮節等等。 至於常見的「端午」一名,最早見於 晉代 周處 的《風土記》「仲夏端五,烹鶩 角黍 」 [3] 。 原書已佚,引文的「五」或作「午」字。 對先是「端午」還是「端五」有分歧的意見。 有人認為「端五」先於「端午」,端午一詞要到唐代才出現 [4] 。

  6. 1 天前 · 1368年, 朱元璋 滅 陳友諒 , 張士誠 等勢力,後推翻元朝,在 應天府 (今南京)稱帝,是为 明太祖 。. 建立之初,他致力於集權,藉 胡惟庸案 、 藍玉案 誅殺功臣,提高皇權,並廢除 宰相 和 中書省 ,分權於六部;全國置十三布政司、由布政使、按 ...

  7. 2024年4月28日 · 起源: 據傳說清明節最初是為了祭祀古代賢人——介子推而設立的。 介子推是春秋時期楚國的一位偉大政治家和文化名人,他提倡教育、尊重老師,被譽為「古代教育家」。 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清明節逐漸成為了一個祭祀祖先和掃墓的節日。 演變歷史: 在漢朝時期,清明節被定為官方節日,並規定為祭祀祖宗和掃墓的日子。 此外,還有許多與清明節相關的民間傳統,如踏青、盪鞦韆、賽龍舟等活動。 這些活動都有助於人們緩解壓力、調整心情、增強身體素質。 隨著社會的變遷,清明節的形式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例如,在中國南方,食用清明果已經成為了一個傳統習俗。 清明果是一種以糯米為主料製作的甜點,寓意著「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是南方人民對逝去親人的哀悼和緬懷之情的表達。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