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盂蘭盆節 」的日語稱作「 お盆 」,正式名稱為「 盂蘭盆會 (うらぼんえ)」,是通過將梵文「Ullam-bana(古印度梵語)」的發音,和漢字相組合,而形成一個詞語。 (以下文中都稱作盂蘭盆節」) 盂蘭盆節的由來則是來自佛教故事目連救母 」。 相傳佛祖釋迦摩尼有一個弟子叫目連,為人善良且極為孝順,但其母卻為人貪婪吝嗇,也從不行善布施,死後墜入六道輪迴中的餓鬼道,飽受飢餓的折磨。 目連於心不忍,向佛祖請教解救母親的方法,在七月十五供養大德眾僧,超度亡人,以此功德終於成功使母親脫離餓鬼道,得以善終。 https://pixta.jp/photo/47580126. 自此,每年農曆7月15日,便成了超度亡魂、送別亡者、供奉先祖的特別時期。

  2. 2022年9月2日 · 中国人自古以来会在七月十五过“中元节”,中元节这个说法是来自于道教。 其实也称为盂兰盆节。 日本明治维新以前,也采用的是中国的农历七月十五,但是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就采用了西洋历法,如果直接按照西历的7月15日过节的话,往往正好赶上农忙时节。 所以人们会推迟一个月,大多会选择在8月的13到16日这个阶段,来举办祭祀等仪式。 其实在日本,盂兰盆节的日期没有特别的规定日期。 这也算是日本节日中很少见的情况了。 茄子和黄瓜. 在日本,盂兰盆节的时期,家家户户会拿出茄子和黄瓜供起来,有意思的是,茄子和黄瓜上还会安插上竹签做的“腿”:茄子代表牛,黄瓜代表马。 它们分别被称为“精灵牛”和“精灵马”。 马作为古人的主要交通工具,在这里代表着可以在盂兰盆节期间,将先祖的灵魂引领回家。

  3. 所以人們往往延後一個月,大多會選擇在8月的13到16日這個階段,來舉辦祭祀等儀式。. 其實在日本,盂蘭盆節的日期沒有特別的規定日期,這樣的情況在日本也算是少見了。. 在日本,盂蘭盆節的時期,家家戶戶會拿出茄子和黃瓜供起來,有意思的是,茄子和 ...

  4. 2021年8月4日 · 有点类似于中国的清明节8月13日之前扫墓祭拜13日迎接祖先16日恭送祖先。 在这段期间,日本人会准备一种名为“精灵马”的祭品,精灵马一般由时令蔬菜(茄子,黄瓜等)制成,日本人认为它是为祖先提供往返阴阳两间的交通工具,让已经在彼岸 ...

  5. 春分、清明、夏至、立秋等熟悉的詞彙都是來自「 24節氣 」,所謂的24節氣,指的是季節與氣候的變化,過去農業為主的社會,許多事物都以農業為最優先考量,曆法也不意外,24節氣的制定便是為方便農作,而觀察大自然後整理出的現象註解。 這套註解隨著中國曆法一起傳入日本,即使在日本停止使用中國曆法,轉以使用西洋曆法時,24節氣依舊被保留使用,甚至加入了日本新創的「 雜節 」,成為日本特有的曆法。 關於「雜節」 ©PIXTA. 「雜節」的制定基礎跟24節氣類似,一樣是以農作活動為基礎,歸納出最適合的作業時期,所以 日本獨有的9個雜節,都是跟農業與氣候息息相關 ,以下便一一介紹9個雜節。 節分 :相信是大家很熟悉的雜節,沒錯,就是那個要撒豆驅鬼的節日。

  6. 位於堀川通北首的晴明神社,祭祀的是活躍於公元10世紀的平安時代的安倍晴明,神社的位置就是安倍晴明生前居住的地方。 據記載,安倍晴明精通天文曆法,擔任了平安朝廷下設「陰陽寮」的「天文博士」一職。 他通過觀察天象變化等,為包括天皇在內的朝廷貴族占卜問卦,預測吉凶。 據傳說,安倍晴明會驅使「式神」,降妖除魔,不過安倍晴明的妻子卻十分害怕相貌猙獰的式神,所以他總是把式神藏在家門口的橋下。 也正因為此,走進晴明神社,你會發現一座式神的石像,守在一架小石橋邊。 https://allabout-japan.com/zh-tw/article/5652/ 另外,安倍晴明在除魔辟邪的時候,會使用五芒星的符號,這體現了陰陽五行思想中的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

  7. | All About Japan. 【日本飲食文化】真正起源於日本的和菓子其實只有一種? 汐崎峠沢 2018年6月21日 更新. 美食 甜點 日本料理 深度日本 日本文化. 和菓子,意指日本的傳統點心,是日本明治維新從西方傳入西式點心前在日本早就存在的點心。 和菓子又分日本本地創造和大唐(中國)或者葡萄牙傳入再日本化兩種。 和菓子的種類比後來的洋菓子種類多而且分得細,而且很多都是流傳已久的製法。 一般和菓子比我們中式點心較為甜,因為日本人吃菓子時都配苦澀澀的抹茶。 今天我們就來個和菓子入門、來學幾種最常見的和菓子! 羊羹是日本很常見的和菓子,據說最初是由遣唐的僧人把羊羹由中國帶回日本。 本來,羊羹在中國是照著漢字意思,是用羊肉熬成的羹。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