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1年的聖誕節,中環因發生了一場由青少年滋事份子發起的小騷亂,影響了中環一帶的交通和秩序,所以政府便勸喻中環的大業主不要再裝置燈飾。. 此後數年,聖誕燈飾轉移至尖沙嘴和灣仔區。. 到八十年代中,中環的商廈恢復聖誕布置。. 現在,每年佳節 ...
2023年5月10日 · 自1982年起,每年農曆年初二的晚上,在維多利亞港上空都會舉行盛大的煙花表演,這已成為近十多年來迎春的一個重頭節目。. 在千禧年代,大家的新年活動除了是一家人吃團年飯、到處拜年和逛花市,不少也會到百貨公司購物、約三五知己一嘗燒烤樂等等 ...
今天的國慶有什麼活動,大家都耳熟能詳,升旗、國慶晚會和煙花必不可缺,大家知道這些活動的來源嗎?在60年代慶祝國慶,隨時有可能遭到警察驅趕;文革時期的國慶,經常出現毛主席萬歲的字樣,更有樣版戲看;在回歸之前,國慶酒會懸掛中英兩國國旗,國旗擺放更大有玄機。
2021年2月27日 · 當時約有200人聚居,以客家村民為主,至1918年驟增至5000人。「芒角」名字的由來 ,是因為當年此地芒草叢生,加上地形似一隻牛角伸入海,故稱芒角嘴,而附近村落取名芒角村,即今日的弼街、通菜街、花園街一帶,當時的村民以務農和飼養 ...
到了1992年,隨著中區填海計劃需要將該地發展成上環巴士總站,加上大笪地已逐漸息微,上環大笪地也正式結束其歷史使命。. 經過十個年頭,至2002年9月港府為了振興本土經濟,重開「上環大笪地」,以跳蚤市場作招徠。. 可惜短短一年時間,攤檔由初期的三百 ...
2023年4月21日 · 六、七十年代香港製衣業發達,加上西方文化和電影明星的影響,西式服裝廣泛流行。. 香港人有著自己的本土意識,要追溯,可說是萌芽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 這時期的香港,人口激增,加上戰後從內地移居香港的資本家帶來了資金和技術,令香港經濟蓬勃 ...
大嶼山是香港最大島嶼,島上大澳水鄉向為旅行人士所樂遊,眾多古廟顯示其地在漁業社會中多采多姿。. 雖然現今科技發達,傳統民間信仰、拜祭神靈習俗仍然保留,更日漸受外來人士所重視,特別神靈誕期及廟會。. 大澳眾多神靈中,我們首先欣賞橫坑華光 ...
向來弘揚宗教場地,其環境多為園林,予修練者確立一處宜靜修之所,藉園林、古建陶薰性情,以達事半功倍之利。宗教場所亦是市民瀏覽勝地,屯門青松觀為其中佼佼者。 幽靜福地 半世紀歷程 目前香港道壇中,提起青松觀,無人不知;喜愛尋幽探勝者,談及屯門青松觀亦無人不曉。
英女皇伉儷分別於1978年及1986年訪港,歡迎儀式於音樂廳舉行,並在愛丁堡廣場檢閱儀仗隊。
林黛的遺體安葬跑馬地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
運輸署「鬧鬼」,由高僧開壇超渡,法師入惠柳新署長辦公室洒淨,惠柳新署長靜觀法事進行。
新年新希望,祝各位新春愉快,滿堂吉慶,萬事亨通。2103年癸巳年,年初一是新曆2月10日,但是立春日是2月4日。從2月4日凌晨零時29分,已正式進入癸巳年。年初一和立春日,很多時候相差頗遠:2010年庚寅年 年初一新曆2月14日 立春日新曆2月4日2011年辛卯年 年初一新曆2月3日 立春日新曆2月4日2012年 ...
2023年4月17日 · 數年前有新聞報道悟園後人以園址送贈郊野公園當局打理,今有老夫婦看守,逢假日會開放給遊人參觀。. 然而園中建築物多關閉而失修,連九曲橋亦搖搖欲斷,假如遊人可內進,異草奇花尚可留人,途經建築物便要極度小心。. 湖水已乾涸,昔日錦鯉游弋早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