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4月4日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年這個時候人們都會夢繞魂牽地思念親人和先賢也會思考你是誰? 你從哪裡來? 要到哪裡去? 」的哲學命題。 然後走向田園,打開封閉一冬的心扉,去擁抱爛漫的春天。 清明節又稱寒食節。 相傳春秋時一代忠良介子推歷盡磨難,力挺晉文公復國,功成後隱居介休、不願入仕。 晉文公逼他做官不惜放火燒山,介子推竟抱着樹木焚身而死。 晉文公痛悔莫及、大禮安葬,下令每年這個日子禁火寒食,於是有了清明節吃冷食的「寒食節」。 寒食節是慎終追遠的日子,在強調文化自信的今天,它飽含的人文情懷亟待弘揚。 不由想起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大文豪蘇軾詩書真跡《寒食帖》來。 這幅長119厘米、高34厘米、共129字的素箋手跡,為蘇軾行書代表作,其云:「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

  2. 2013年5月16日 · 香港之名源自這裡,但這充滿歷史意義的山路,卻沒有沉香的隻字片語,頗不可思議。 大坳有五處分叉路,分別通往望夫石的獅紅古道,還有筆架山,另外兩條都通往獅子山山頂。 大坳設有一涼亭,常有野狗六七隻在此晃蕩,專靠行人丟食物過活。 偶爾有獼猴群出沒,尋找垃圾中的食物食用。 由此登上獅子山眺望,約莫一個小時來回。 春天時,一路可看到木荷盛開。 每棵木荷周遭往往會掉滿白色花瓣,彷彿冬天的大頭茶。 靠近山頂時,木荷猶盛開。 此地大頭茶頗豐,冬天時,若有白花點綴山頭,想必是它。 此外,還有白色花朵的山橙也開了,清香溢滿林道。 獅子山山頂塊壘雄渾,適合登頂遠眺。 早上十點登頂,視野大好,在香港不登此山枉為港人。 我已去過三四回。 清明之後,山頂常有不少大型蝶類,疑似青斑蝶。

  3. 2018年3月12日 · 2018-03-12. 中國的傳統節日眾多在香港較為普遍的傳統節日有農曆新年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等。 不過,隨着社會的發展,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香港日漸式微。 當中涉及家庭規模改變、傳統文化失傳和娛樂模式轉變等因素。 春節拜年變外遊. 首先,家庭規模改變,改變了以往節日的慶祝模式。 以農曆新年為例,它是中國的大節日,本來的慶祝方式是親友聚首一堂,正月初一時,向長輩拜年,長輩會給予後輩利是等活動。 不過,隨着香港的都市化發展,家庭成員為生活奔波,加上少子化的年代,讓家庭聚首不及以往熱鬧。 春節變成了簡單的吃喝玩樂消費的節日,不少人都視春節為一個長假,甚至愈來愈多年輕夫婦在春節時外出旅遊,不再重視春節的意義。 其次是傳統文化日漸失傳,讓節日氣氛日漸淡泊。

  4. 2012年3月9日 · 中國傳統節日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是維繫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重要精神紐帶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當前,一方面西方節日大肆進軍中國,情人節、聖誕節、愚人節等洋節異常火爆,受到相當多的國人特別是年輕人的追捧;另一方面,中國傳統節日文化不斷異化,首先是因商業炒作而引發的傳統節日變味,中國傳統節日裡的商業味越來越濃,其次是因腐敗現象助長的傳統節日異化,中華傳統節日中的禮尚往來成了滋生腐敗現象的溫床。 上述兩方面情況,說明弘揚中國節日文化精華、抵制西方節日文化侵蝕和腐敗現象侵蝕,是建設文化強國的一個迫切而重要的任務。 一、以立法形式增強公眾對傳統節日的認同和熱愛.

  5. 2017年4月4日 · 風清景明又是一年一度清明節的到來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每年到了這時候華人孝子賢孫紛紛前往先賢的墓地祭祖盡表孝道

  6. 2017年4月15日 · 隨着朝代的變遷以及禮教文化的發展清明節重陽節祭祀漸漸成為傳統習俗。 按照傳統,孝子賢孫通常備帶三牲酒禮、果品及各款紙品拜祭先人,祭祀後共享祭品。 所以,掃墓活動不單是追思緬懷先人,亦是一項集體傳承性及聯誼團結的活動。 我的故鄉閩西永定區岐嶺鄉內坑村(平水坑)的「春、秋兩祭」,已演變為泛指祭祀祖先為主的掃墓活動。 春祭,即「立春」至清明之間掃墓祭祖。 春祭,其實就是在春天剛到來的時候,人們用隆重的儀式,追憶祖先的恩賜,期望祖先保佑在新的一年裡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清明節當天,一般較少去掃墓。 傳說清明節後祖先關墓門,如果再去祭祀,祖先就收不到祭品,失去意義。 到了立秋,祖先重開墓門,人們的秋祭活動便開始了。 秋祭主要是清理墓地的雜草、泥土等,方便春祭。

  7. 2018年10月19日 · 重陽節定在農曆又稱舊曆Lunar calendar九月的第九日與清明節的Ching Ming Festival)性質十分相似,都是後人集合(congregate)在一起,到墳墓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