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鄭偉建博士/ 清明傳統習俗上應注意啥清明掃墓期間有些禁忌與忌諱要避免下面鄭博士通過六大方面講述清明35個相關問題敬請朋友們留意、清明節我們為什麼要祭祀祖先? &nb

  2. 清明是在陽曆每年的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時大地充滿著一片氣清景明的景象萬物也顯得特別清潔明朗所以稱為清明」。 清明既是節氣名稱,又是傳統節日。 以農曆的固定算法是在春分後的第十五天,也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 清明節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掃墓,民國廿四年起, 政府明定陽曆四月五日為民族掃墓節,全民休假以便掃墓,從此清明節就固定在這一天。 二、寒食為了介之推. 春捲又稱為「潤餅」 清明節的前一天是「寒食節」,相傳是為紀念春秋時代的忠臣「介之推」,特別在當天嚴禁煙火,所有人家都不准升火、只吃冷食,是謂「寒食」。 近年,寒食、清明已混在一起,民眾會在清明當天效法古人,到市場買薄麵皮回來,捲包當季的菜蔬做為食物,稱為「潤餅」。 三、清明掃墓憶先人. 紅龜粿是培墓常見. 的墓粿,將糯米團. 染紅包餡,外表印

  3. 清明節前往墓園祭拜祖先祭掃祖墳俗稱培墓」,意即整修墳宅及探望和維修祖墳之意。 掃墓時的「掛紙」又稱「壓紙」,表示已上墳的標誌;掛紙所用的紙帛叫「估仔紙」,呈長方形,大致有黃色、白色及五色紙3種;掛紙前要先整理祖墳,再將墓紙2、3張為1疊,用小石頭壓在墓頭及墓碑、后土上,象徵為祖先的居處添新瓦。 掛紙主為識別,凡墓頭上有壓墓紙的,表示該座祖墳有子孫祭掃. 其習俗的源起:相傳為唐代開國君王未得意時,流落他鄉,久未回家,被封為唐王時才返家,不幸其母已去世多年,被埋在南山亂塚之中,遍尋南山墓園皆未找到。

  4. 2022年4月4日 · 作為清明節重要內容的祭祀踏青等習俗主要來源於寒食節上巳節」。 寒食節代表古人對於自然的認識寒食之後重生新火是一種辭舊迎新的過渡儀式透露季節交替的信息象徵著新季節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環的開始

  5. 清明節當天一般是 不煮食物只喫冷的潤餅這是源於寒食節的習俗。 清明節掃墓. 可分成兩種儀式,即「掛紙」及「培墓」。 「掛紙」,在臺灣的習俗中稱為「壓墓紙」。 掛紙時,先要將生長在祖先墳墓上的野草,用鋤頭或鐮刀整理清除,在用小石頭或磚塊將墓紙壓在墳上,表示這個墳是有後嗣的,否則很容易被人誤以為是無主的孤墳,而受到破壞。 墓紙分為白色、紅色、黃色的古仔紙以及五色紙 (紅黃藍白黑)兩類,現在則多用五色紙,其用意是蓋厝瓦或表示子孫已祭拜過。 至於傳統的客家人掛紙時比較慎重,先用鋤頭挖一塊綠色的草皮,並把帶來一疊滴有雞血的黃紙,用草皮壓在墳上,然後在墳地四周擺上十二張銀紙,除了掛墓紙的目的外,還 有血祭的象徵。 「培墓」,也就是「掃墓」,又叫墓祭、祭掃或上墳,就是修墓與祭拜。

    • 清明節習俗和文化意義1
    • 清明節習俗和文化意義2
    • 清明節習俗和文化意義3
    • 清明節習俗和文化意義4
  6. 歷史文化】 【清明節俗清明粿 祭祖饋贈兩相宜 2010/4/5 | 作者:林博專/文‧圖 春光明媚草木吐綠時節又迎來了有情有味的清明節清明節不僅是上墳祭祀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聯繫家族親情的好時機將一片無盡的思念默默傳達把一

  7. 2015年9月15日 · 在古代習俗中清明節是個很重要的節日這一天乃是家人團聚出外踏青或掃墓祭祖的日子如今行人卻形單影隻孤身趕路難免觸景生情內心百感交集恰巧又細雨紛紛更添加了一些愁緒。 這首七言絕句,通篇無僻字,也無用典,是十分通俗的語言。 由篇法講,是順敘的寫法。 第一句交代情境,是「起」;第二句是「承」,點出了人物的心情;第三句「轉」,提出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方法,也帶出了第四句-「合」。 杜牧的這首七言絕句,可改為五言絕句: 「時節雨紛紛,行人欲斷魂;酒家何處有? 遙指杏花村。 」意境韻味相同,然更為簡潔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