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然事實上,除傳統掃墓祭祖外,民間還盛傳清明節8習 俗,如要盪鞦韆、插柳、拔河,以下為《學習電子報》彙整的清明節習俗,可做為參考。

  2. 根據傳統習俗,並非每次清明節掃墓都需要培墓,通常只有在新墳的前三年,或者家中有新婚添喜、添丁添孫、購置新居、升官升職、金榜題名等喜慶之事時,才會需要進行培墓的儀式。

  3. 清明節有哪些傳統習俗活動? 掃墓、掛柳枝、吃潤餅(春捲)、青團(草仔粿、艾草粿,客語「艾粄」)、踏青出遊、盪鞦韆(客語「吊晃槓(仔)」)、放風箏(客語「放紙鷂(仔)」)、拔河(客語「挷大索」)、賜火...。(

  4. 追思懷遠,向上向善,清明是飽含家國情懷的民俗大節。. 清明習俗源遠流長。. 擎天編著、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的《中國人應知道的國學知識》一書中寫道:“清明節的起源,一般認為和古代帝王將相的墓祭之禮有關。. 民間仿效上層社會祭祖掃墓,逐漸成為一 ...

  5. 但事實上根據相關資料顯示,一般我們所謂的「 清明 」,其實是農曆的24個節氣當中的一個節氣,算法是春分之後的15天,而今年的春分是在國曆3月20日,所以 今年真正的「 清明 」是國曆4月4日,每年的「 清明 」大多是落在國曆4月4日或4月5日,所以,很多

  6. 清明節親水戴柳圈等,則是上巳節原有的習俗。 在閩南、台灣則有部分人士會選在三月初三的上巳節掃墓祭祖,兼具踏青、除去不祥的意思。 《論語 學而》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7. 清明節放風箏習俗源於清代,有「斷鷂放災」的含義。 每逢清明,人們將各項災禍厄運分別寫在風箏上,然後隨風高飛,象徵所有煩惱災難隨風逝去。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