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清明祭掃儀式本應親自到墓地去舉行,但由於種種原因,很多人不能回鄉參加清明拜山活動,那麼也可以在家拜祖先。 方法是在家裡陽台或客廳,朝家鄉方向,擺上祭拜用的食品,燒上三支香,鞠躬三次,默念相關詞語。

  2. 2022年4月4日 · 2022-03-15 14:05 新新聞. 清明節Tomb Sweeping Day是華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少數與西曆大致吻合的節日。 在這天天,人們不僅祭奠祖先、緬懷先人,也要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 一些細心的讀者發現,2022年、2018年和2019年的清明都是4月5日,而2020年和2021年的清明卻都落在4月4日。 這是怎麼回事? 清明節日期到底是幾月幾號?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史志成解釋說,中國的農曆有二十四個節氣,它以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度定為一個節氣或中氣,每個節氣都有一個特定的時刻,而在公曆中,並不固定在某一日期。

  3. 清明節當天一般是 不煮食物只喫冷的潤餅這是源於寒食節的習俗。 清明節掃墓. 可分成兩種儀式,即「掛紙」及「培墓」。 「掛紙」,在臺灣的習俗中稱為「壓墓紙」。 掛紙時,先要將生長在祖先墳墓上的野草,用鋤頭或鐮刀整理清除,在用小石頭或磚塊將墓紙壓在墳上,表示這個墳是有後嗣的,否則很容易被人誤以為是無主的孤墳,而受到破壞。 墓紙分為白色、紅色、黃色的古仔紙以及五色紙 (紅黃藍白黑)兩類,現在則多用五色紙,其用意是蓋厝瓦或表示子孫已祭拜過。 至於傳統的客家人掛紙時比較慎重,先用鋤頭挖一塊綠色的草皮,並把帶來一疊滴有雞血的黃紙,用草皮壓在墳上,然後在墳地四周擺上十二張銀紙,除了掛墓紙的目的外,還 有血祭的象徵。 「培墓」,也就是「掃墓」,又叫墓祭、祭掃或上墳,就是修墓與祭拜。

    • 清明節習俗1
    • 清明節習俗2
    • 清明節習俗3
    • 清明節習俗4
  4. 在宋朝以前,清明僅是個附屬在寒食節習俗 中的一個次要的節日。它甚至比不上農曆三月初三的上巳節。而清明節掃墓,更是宋代以後出現的。但是由於上巳、寒食、清明三個節日的日期相當接近,彼此的習俗便互相滲透、重疊,漸漸的不再有明顯的 ...

  5. 臺灣清明節的習俗 掛紙.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清明節前往墓園祭拜祖先祭掃祖墳俗稱培墓」,意即整修墳宅及探望和維修祖墳之意。 掃墓時的「掛紙」又稱「壓紙」,表示已上墳的標誌;掛紙所用的紙帛叫「估仔紙」,呈長方形,大致有黃色、白色及五色紙3種;掛紙前要先整理祖墳,再將墓紙2、3張為1疊,用小石頭壓在墓頭及墓碑、后土上,象徵為祖先的居處添新瓦。 掛紙主為識別,凡墓頭上有壓墓紙的,表示該座祖墳有子孫祭掃. 其習俗的源起:相傳為唐代開國君王未得意時,流落他鄉,久未回家,被封為唐王時才返家,不幸其母已去世多年,被埋在南山亂塚之中,遍尋南山墓園皆未找到。

  6. 清明是在陽曆每年的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時大地充滿著一片氣清景明的景象,萬物也顯得特別清潔明朗,所以稱為「清明」。 清明既是節氣名稱,又是傳統節日。 以農曆的固定算法是在春分後的第十五天,也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 清明節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掃墓,民國廿四年起, 政府明定陽曆四月五日為民族掃墓節,全民休假以便掃墓,從此清明節就固定在這一天。 二、寒食為了介之推. 春捲又稱為「潤餅」 清明節的前一天是「寒食節」,相傳是為紀念春秋時代的忠臣「介之推」,特別在當天嚴禁煙火,所有人家都不准升火、只吃冷食,是謂「寒食」。 近年,寒食、清明已混在一起,民眾會在清明當天效法古人,到市場買薄麵皮回來,捲包當季的菜蔬做為食物,稱為「潤餅」。 三、清明掃墓憶先人. 紅龜粿是培墓常見. 的墓粿,將糯米團. 染紅包餡,外表印

  7. 2008年4月4日 · 清明節的由來清明是在陽曆每年的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時大地充滿著一片氣清景明的景象萬物也顯得特別清潔明朗所以稱為清明」。 清明既是節氣名稱,又是傳統節日。 以農曆的固定算法是在春分後的第十五天,也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 清明節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掃墓,民國廿四年起, 政府明定陽曆四月五日為民族掃墓節,全民休假以便掃墓,從此清明節就固定在這一天。 吃春捲由來:清明節的前一天是「寒食節」,相傳是為紀念春秋時代的忠臣「介之推」,特別在當天嚴禁煙火,所有人家都不准升火、只吃冷食,是謂「寒食」。 近年,寒食、清明已混在一起,民眾會在清明當天效法古人,到市場買薄麵皮回來,捲包當季的菜蔬做為食物,稱為「潤餅」。 今天除了是清明節,也是兒童節,希望每個人都能像小孩一樣快樂!兒童節快樂!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