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大約 132,000 個搜尋結果

  1. 2023年4月3日 · 清明節(英文:Qingming Festival)乃中華傳統節慶,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華人社群無論在國內或海外皆會進行掃墓祭祖,以表達對祖先的思念與崇敬。 有趣的是,清明節又名「踏青節」,除了祭祖之外,還有許多別具特色的風俗活動。 Sundaymore將帶領大家深度了解清明節的起源、習俗以及其文化內涵,敬請期待! – 清明節由來/故事/習俗/禁忌/冷知識一覽! 原來前身是寒食節? 1. 清明節的由來 2. 清明節習俗 3. 清明節的文化意義 4. 清明節的禁忌 5. 清明節的冷知識 – 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起源於中國古代農耕文化,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表示春天已經過去一半,氣候明朗,萬物生長。 自古以來,清明節就是華人祭祀先人、祈求豐收的重要時刻。 傳説

  2. 2023年8月19日 · 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 [116] 清明節與 春節 、 端午節 、 中秋節 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除了中國,世界上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過清明節,比如越南、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 2006年 5月2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申報的清明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3] 中文名 清明節 外文名 Tomb-Sweeping Day [122]

  3. 掃墓,是寒食節原有的習俗,而水邊散步、戴柳圈等,則是上巳節原有的習俗清明節吸納了此二節慶的儀式,由一個單純的農業節氣提升為大節日,清明節與端午、春節、中秋並稱為漢族四大傳統節日。寒食的習俗若干以變形的方式傳承、保存於清明節中。

  4. 2022年3月31日 · 1. 清明來源 2. 清明傳統習俗 清明習俗 2.1. 掃墓祭祖 清明習俗 2.2. 踏青 清明習俗 2.3. 插柳 清明習俗 2.4. 盪鞦韆 清明習俗 2.5. 放風箏 3. 清明禁忌 3.1. 出入老宅 3.2. 下午5時前結束掃墓 3.3. 到有祖先牌位的朋友家 3.4. 發出太大聲 3.5. 直接回家 3.6.

  5. 2021年4月2日 · 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在發展過程中與寒食節、上巳節結合,形成了「禮敬祖先,慎終追遠」、「踏青郊遊,親近自然」等習俗,並延續至今。 如今,清明節既是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踏青遊玩的節日。 2006年5月20日,清明節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8年,清明節亦正成為內地的法定節假日。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出自唐代杜牧的詩《清明》。 (網上圖片) 寒食節與「割股奉君」 清明節在歷史發展中融合了寒食節的禁火、冷食、掃墓等習俗。 寒食節,是較早流傳於中國北方地區中原一帶的節日,寒食節最初的習俗,為禁煙火、只吃冷食,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上墳祭掃、蕩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

  6. 相傳古時明溪、將樂認為清明日有三種,節氣的清明為「正清明」、三月初三上巳為「小清明」、八月初八元成節為「大清明」。 三種清明日附近都允許掃墓,故一年最多可以掃墓三次,最少要掃墓一次,最晚可以到延續到 中秋 ,中秋節前沒掃墓,將會遭到 ...

  7. 清明節習俗.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是中華民族傳統隆重盛大的春祭節日,屬於慎終追遠、禮敬祖先、弘揚孝道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 清明節習俗甚多,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習俗內容上或細節上的差異,各地習俗雖不盡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