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港元定期存款利率 相關

    廣告
  2. 透過指定渠道開立網上定存,即享限時特惠年利率及自動參加「90周年999連住賞」,立即了解更多! 受條款及細則約束。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2日 · 路透MarketWatch等外媒報導歐洲央行於4月11日召開政策會議宣布將主要再融資利率邊際放款機制利率和存款機制利率即基準利率分別維持於4.50%4.75%和4.00%但也暗示隨著通膨朝當局設定的2%目標邁進降息之日已不遠歐洲央行在聲明中指出若管委會對通膨展望潛在通膨動能和其影響的評估確定通膨朝目標值降溫則可望適當放寬緊縮貨幣政策。 即使新出爐的美國通膨數據熱於預期,使各界預期聯準會 (Fed)將更晚才開始降息,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 (Christine Lagarde)明確表示,若歐元區通膨數據令人滿意,歐洲央行最早將於6月開始降息。

  2. 2024年4月19日 · 一銀行理財子公司研究人士指出,等待4月中央政治局會議的表態。 另一銀行理財子公司人士認為除了經濟數據尚可之外在MLF利率打破穩勢前銀行亦沒有動力再次主動下調LPR報價首先要觀望這輪高息存款的清理情況,「看看效果再說」。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指出,受實體信貸融資維持較高水準,部分銀行淨息差壓力仍較大,以及MLF政策利率維持穩定等,預計4月LPR利率繼續持穩。 他並認為,目前來看,政策利率及LPR並非愈低愈好,需要防範潛在套利空轉風險,提升政策實施效率;預計後續貨幣政策穩健略偏鬆,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強與財政等政策配合,積極盤活存量信貸資金,兼顧內外均衡。

  3. 2023年12月19日 · 歐洲央行 (ECB)過去一年多來大舉升息抗通膨將基準存款利率一路調升至4%的歷史新高近期才停止升息而高利率也傷及經濟元氣。 S&P Global和漢堡商業銀行 (HCOB)發布的最新調查顯示歐元區和最大經濟體德國的12月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 (PMI)初值較前月下滑並持續深陷萎縮看來難以避免在年底陷入技術性衰退GDP連二季萎縮)。 隨著通膨明顯降溫,市場現看好歐洲央行已結束升息任務,遲早將啟動降息,為經濟注入資金活水,但官員的鷹派發言再度為市場熱情澆下冷水。 卡茲米爾表示,歐洲央行將密切關注各項經濟指標,且仍認為通膨接下來幾個月可能暫時升溫,之後才會繼續回落。

  4. 2024年4月8日 · MoneyDJ新聞 2024-04-08 08:23:17 記者 李彥瑾 報導美國3月就業報告遠優於預期,原本市場一致認為,聯準會 (Fed)在今年會有數度降息,如今信心開始動搖,市場上關於Fed今年無法降息的風聲漸起,為股市前景帶來變數。 Business Insider報導由於通膨問題逐漸受控先前市場預期Fed將轉向寬鬆貨幣政策在今年底前將利率降至3.5%左右。 但過去幾個月來,諸多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強勁、勞動市場火熱、製造業景氣回升,讓Fed更難對付通膨,加上明尼阿波利斯聯準銀行 (Minneapolis Fed)總裁Neel Kashkari的鷹派言論推波助瀾,Fed今年無降息可能的說法開始不脛而走。

  5. 2023年11月27日 · 2023/11/27 金融市場. MoneyDJ新聞 2023-11-27 07:14:13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中央銀行上周五 (24)日公布10月金融情況M1B年增率上升為3.32%主要係活期性存款年 ...

  6. 2024年4月9日 · 芝商所 (CME Group)FedWatch工具顯示市場目前預期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在2024年6月12日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FOMC)利率決策會議會後降至5.00-5.25%的機率為48.5%低於4月5日的50.8%華爾街日報報導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總裁蘿根 (Lorie K. Logan)4月5日表示所謂的中性利率似乎更有可能已經走高。 蘿根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工智慧 (AI)、不斷擴增的聯邦赤字和更高的生產力成長展望應該會拉高中性利率。 根據3月20日發布的經濟預測摘要 (SEP),FED官員預測的中性利率 (長期聯邦基金利率中位數)為2.6%、高於2023年12月發布的2.5%。

  7. 2024年1月5日 · 據銀行理財固收團隊負責人表示近期積極因素不斷累積債市走強有明顯的驅動脈絡。 去 (2023)年底以來中國人民銀行進行了巨量資金投放平穩了資金價格步入新年以來儘管人行在公開市場連續淨回籠但資金面依然寬鬆DR007降至1.8%之下與此同時去年底以來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下調存款利率市場對資金面轉寬鬆的預期升溫也為長債收益率下行打開了空間。 德邦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徐亮表示,預計債市在1月會保持偏強走勢,但波動會加大,10年期國債收益率有挑戰2.5%的可能;1月底需要關注信貸投放強度、經濟政策力道和後續資本管理辦法考核影響等。 不過,並非所有機構均看好債券市場此輪上漲。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