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湖北省 相關

    廣告
  2. 立即預訂可慳更多,Agoda®一直保證最低價! 我們全天候為你提供協助,出走都唔會注定一人!

    • 高雄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香港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台北市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折扣優惠

      計劃緊下次旅程?

      我們為你提供最抵優惠!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4日 · 湖北省 ,簡稱「 鄂 」,別稱 楚 、 荊楚 ,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一級行政區 ,省會為 武漢市 。

  2.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华中地区)、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北接陕西河南两省。 东西长约740 公里 ,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 平方公里 ,占全国总面积的1.94%,居全国第14位 [2] 。

    • 概览
    • 历史沿革
    • 行政区划
    • 地理环境
    • 自然资源
    • 人口
    • 经济
    • 交通运输
    • 社会事业
    • 历史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湖北省,简称“鄂”,别名楚、荆楚,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武汉。地处中国中部地区,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毗邻,介于北纬29°01′53″—33°6′47″、东经108°21′42″—116°07′50″之间,东西长约740千米,南北宽约470千米,总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占中国总面积的1.94% [1]。截至2023年6日,湖北省辖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4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区 [378]。截至2022年末,湖北省常住人口5844万人。

    湖北省地势大致为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在全省总面积中,山地占56%,丘陵占24%,平原湖区占20%,属长江水系。湖北省地处亚热带,全省除高山地区属高山气候外,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湖北历史代表文化为“荆楚文化” [330]。

    2023年,湖北省地区生产总值55803.6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22年增长6.0%,继续保持全国第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073.38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0215.50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30514.74亿元,增长7.0%。

    夏文化的影响已经到达江汉地区。

    湖北即纳入商的版图。

    西周

    湖北境内已出现诸多小国。

    截至2023年6日,湖北省辖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4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区 [378],共39个市辖区、26个县级市、37个县(其中2个自治县)、1个林区,335个街道、761个镇、161个乡。湖北省人民政府驻武汉市武昌区洪山路7号。

    位置境域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长江中游,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毗邻。介于东经108°21′42″—116°07′50″、北纬29°01′53″—33°6′47″之间,东西长约740千米,南北宽约470千米。全省总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94%。最东端是黄梅县,最西端是利川市,最南端是来凤县,最北端是郧西县。

    地形地貌

    湖北省正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湖北省地势呈三面高起、中间低平、向南敞开、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山地、丘陵和岗地、平原湖区各占湖北省总面积的56%,24%和20%。地势高低相差悬殊,西部号称"华中屋脊"的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达3105米;东部平原的监利县谭家渊附近,地面高程为零。湖北省西、北、东三面被武陵山、巫山、大巴山、武当山、桐柏山、大别山、幕阜山等山地环绕,山前丘陵岗地广布,中南部为江汉平原,与湖南省洞庭湖平原连成一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除平原边缘岗地外,海拔多在35米以下,略呈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趋势。

    气候特征

    湖北省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全省除高山地区外,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 日照 湖北省大部分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为85—114千卡/平方厘米,多年平均实际日照时数为1100—2150小时。其地域分布是鄂东北向鄂西南递减,鄂北、鄂东北最多,为2000—2150小时;鄂西南最少,为1100—1400小时。其季节分布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秋两季因地而异。 气温 湖北省年平均气温15—17℃,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春季气温多变,秋季气温下降迅速。一年之中,1月最冷,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2—4℃;7月最热,除高山地区外,平均气温27—29℃,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全省无霜期在230—300天之间。 降水 湖北省平均降水量在800—1600毫米之间。降水地域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减趋势,鄂西南最多达1400—1600毫米,鄂西北最少为800—1000毫米。降水量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一般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夏季雨量在300—700毫米之间,冬季雨量在30—190毫米之间。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雨量最多,强度最大,是梅雨期。

    水资源

    2015年,湖北省地表水资源量991.15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533.2毫米,比2014年偏多11.9%。其中长江流域地表水资源量986.29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534.4毫米,偏多11.9%;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4.87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359.2毫米,偏多7.8%。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以前,丹江口水库除给河南省刁河灌区少量供水外,大量库水为湖北汉江中下游所用。据长江水利委员会统计:丹江口水库水域面积1050平方千米,在湖北省十堰境内的水域面积620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60%;十堰市境内库岸线3524.8千米,约占总库岸线长度的76.4%;汇入丹江口水库的12条主要支流中,有10条在十堰境内。中线工程淹没涉及两省6县市、40个乡镇,湖北分别占5个、30个;34.49万动迁移民,湖北动迁18.13万人,占52.6%。湖北是核心水源区和水资源净调出区,湖北省只供水,不受水,是纯贡献区。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末,湖北省主要地类数据如下: (一)耕地476.86万公顷(7152.88万亩) 其中,水田254.66万公顷(3819.88万亩),占53.40%;水浇地37.53万公顷(562.90万亩),占7.87%;旱地184.67万公顷(2770.10万亩),占38.73%。耕地主要分布在荆州、襄阳、荆门、黄冈和孝感等地,占全省耕地的57.32%。 湖北省耕地上作物熟制全部为一年两熟以上,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281.73万公顷(4225.97万亩),占全省耕地的59.08%;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82.55万公顷(1238.27万亩),占17.31%;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69.80万公顷(1046.97万亩),占14.64%;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31.75万公顷(476.27万亩),占6.66%;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11.03万公顷(165.40万亩),占2.31%。湖北省耕地分布在2度以下平地的面积最多,25度以上耕地较少。 (二)园地48.70万公顷(730.50万亩) 其中,果园31.84万公顷(477.55万亩),占65.37%;茶园11.68万公顷(175.21万亩),占23.98%;橡胶园6.87公顷(0.01万亩);其他园地5.18万公顷(77.73万亩),占10.64%。园地主要分布在宜昌、黄冈、恩施等地,占全省园地的57.92%。 (三)林地928.01万公顷(13920.20万亩) 其中,乔木林地756.84万公顷(11352.66万亩),占81.56%;竹林地5.96万公顷(89.37万亩),占0.64%;灌木林地88.65万公顷(1329.72万亩),占9.55%;其他林地76.56万公顷(1148.45万亩),占8.25%。林地主要分布在十堰、恩施、宜昌、襄阳和黄冈等地,占全省林地的73.25%。 (四)草地8.94万公顷(134.08万亩) 其中,天然牧草地0.01万公顷(0.19万亩),占0.15%;人工牧草地0.02万公顷(0.29万亩),占0.21%;其他草地8.91万公顷(133.60万亩),占99.64%。草地主要分布在咸宁、随州、黄冈、孝感、襄阳等地,占全省草地的61.09%。 (五)湿地6.12万公顷(91.86万亩) 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包括7个二级地类。其中,森林沼泽6.34公顷(0.01万亩),占0.01%;灌丛沼泽0.47公顷(7亩);沼泽草地9.53公顷(0.01万亩),占0.02%;内陆滩涂5.81万公顷(87.15万亩),占94.87%;沼泽地0.31万公顷(4.69万亩),占5.10%。湖北省为内陆省份,有极少量的森林沼泽、灌丛沼泽、沼泽草地,没有红树林地和沿海滩涂。湿地主要分布在荆州、武汉、黄冈、襄阳等地,占全省湿地的63.07%。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41.15万公顷(2117.29万亩) 其中,城市用地22.71万公顷(340.74万亩),占16.09%;建制镇用地17.68万公顷(265.16万亩),占12.52%;村庄用地94.28万公顷(1414.27万亩),占66.80%;采矿用地4.47万公顷(67万亩),占3.17%;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2.01万公顷(30.12万亩),占1.42%。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较大的是武汉、黄冈、荆州、襄阳、宜昌等地,占全省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52.41%。 (七)交通运输用地32.99万公顷(494.90万亩) 其中,铁路用地1.91万公顷(28.60万亩),占5.78%;轨道交通用地0.09万公顷(1.41万亩),占0.28%;公路用地14.60万公顷(219万亩),占44.25%;农村道路15.78万公顷(236.72万亩),占47.84%;机场用地0.39万公顷(5.80万亩),占1.17%;港口码头用地0.21万公顷(3.16万亩),占0.64%;管道运输用地0.01万公顷(0.21万亩),占0.04%。交通运输用地面积较大的是襄阳、黄冈、恩施、宜昌、荆州等地,占全省交通运输用地的51.83%。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98.37万公顷(2975.54万亩) 其中,河流水面36.11万公顷(541.64万亩),占18.20%;湖泊水面26.29万公顷(394.32万亩),占13.25%;水库水面24.25万公顷(363.82万亩),占12.23%;坑塘水面85.83万公顷(1287.41万亩),占43.27%;沟渠19.29万公顷(289.36万亩),占9.72%;水工建筑用地6.60万公顷(98.99万亩),占3.33%;湖北省没有冰川及常年积雪。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主要分布在荆州、武汉、黄冈、孝感、荆门等地,占全省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57.82%。

    植物资源

    湖北省天然分布维管植物292科1571属6292种。其中,苔藓植物51科114属216种,蕨类植物41科102属426种,裸子植物9科29属100种,被子植物191科1326属5550种。其中,天然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62种(国家Ⅰ级保护的11种,Ⅱ级保护的151种),如水杉、银杏、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大别山五针松、珙桐、花榈木等。列入全国优先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有大别山五针松、水杉、峨眉含笑、扣树、小勾儿茶、喜树、长果安息香、庙台槭、黄梅秤锤树、霍山石斛、大黄花虾脊兰等11种,占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总种数的9.17%。湖北省是“活化石”水杉的原产地,闻名世界的“水杉王”就生长在恩施州的利川市。国家Ⅰ级保护植物珙桐在神农架国家公园、五峰后河、宣恩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成群落分布。利川市、罗田县、保康县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分别命名为“中国水杉之乡”、“中国野生兰花之乡”、“中国紫薇之乡”。

    截至2022年末,湖北省常住人口5844万人,其中,城镇3779万人,乡村206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4.67%。全年出生人口35.5万人,出生率为6.08‰;死亡人口47.2万人,死亡率为8.0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1‰。

    湖北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现有55个少数民族,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常住人口277.10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8%。万人以上主要有土家族、苗族、回族、侗族、满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和彝族,其中土家族228.58万人、苗族21.4万人、回族7.64万人、侗族6.27万人。有1个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个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以及12个民族乡(镇)、37个民族村(社区)。民族地区“一州两县”区域面积2.95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6。湖北少数民族人口呈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除土家族、苗族、侗族主要聚居在民族自治地方外,其余少数民族散居在全省各地。

    综述

    2023年,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湖北省地区生产总值55803.6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继续保持全国第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073.38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0215.50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30514.74亿元,增长7.0%。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增速一季度为5.1%,上半年为5.6%,前三季度为6.0%,全年为6.0%。全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447.91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6%;全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0%。全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5.0%。全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041.89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全年全省进出口总值6449.7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出口4333.3亿元,增长4.7%;进口2116.4亿元,增长7.9%。全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1%。全年全省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46元,比上年增长6.8%。 2022年,湖北省生产总值为53734.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86.72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1240.61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27507.59亿元,增长2.7%。三次产业结构由2021年的9.3:38.6:52.1调整为9.3:39.5:51.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92059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4%。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44.43万户,比上年增长27.4%。全省市场主体达到736.41万户,增长13.9%。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湖北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5.0%。按产业划分,一、二、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5.5%、24.3%、9.8%。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增长15.9%、24.2%和0.8%。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2.0%,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9.4%。补短板强功能建设加快推进,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34.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27.0%。全年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5502个,比上年增长16.3%,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额增长26.7%。 财税收支 2022年,湖北省完成财政总收入5682.49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80.73亿元,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可比增长8.5%。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411.25亿元,可比增长5.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26.03亿元,增长8.7%。 人民生活 2022年,湖北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1%。其中,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1.9%。分类别看,交通通信价格上涨4.7%,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4%,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2.3%,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4%,居住价格上涨1.4%,衣着价格上涨1.0%,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3.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7.8%。 2022年,湖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14元,比上年增长6.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26元,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09元,增长7.9%。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828元,增长4.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121元,增长2.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991元,增长7.6%。

    第一产业

    2022年,湖北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321.87亿元,比上年增长4.3%。 农业 2022年,湖北省粮食种植面积4688.96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97千公顷。其中,稻谷种植面积2263.96千公顷,减少8.63千公顷;小麦种植面积1031.26千公顷,减少20.80千公顷;玉米种植面积775.82千公顷,增加13.12千公顷;大豆种植面积229.87千公顷,增加6.10千公顷。 2022年,湖北省粮食产量2741.15万吨,比上年减少23.18万吨,减产0.8%。谷物产量2591.49万吨,减产0.8%。其中,稻谷产量1865.78万吨,减产0.9%;小麦产量405.57万吨,增产1.6%;玉米产量312.32万吨,减产3.5%。大豆产量35.38万吨,减产4.9%。 2022年,湖北省油料产量374.19万吨,比上年增长5.7%;茶叶产量41.99万吨,增长3.8%;园林水果产量773.00万吨,增长2.0%;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407.93万吨,增长2.5%。 2023年12月11日,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2023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2023年全国湖北省播种面积4707.0千公顷,总产量2777.0万吨,单位面积产量5899.9公斤/公顷。 林业 2022年,湖北省完成造林面积15.37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4.68万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的30.43%。森林抚育面积21.69万公顷。年末全省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个。 畜牧业 2022年,湖北省猪牛羊禽肉产量440.59万吨,比上年增长3.7%。其中,猪肉产量331.69万吨,增长4.3%;牛肉产量16.26万吨,增长2.7%;羊肉产量10.53万吨,增长9.1%;禽肉产量82.11万吨,增长0.6%;禽蛋产量207.96万吨,增长5.7%。年末生猪存栏2550.92万头,比上年末增长0.8%;全年生猪出栏4286.15万头,比上年增长4.2%。 渔业 2022年,湖北省水产品产量500.42万吨,比上年增长3.6%。

    第二产业

    工业 湖北省是国家老工业基地之一,装备制造业是湖北的重要支柱产业。清末(1889—1911年)是湖北早期工业化的启动及其快速发展时期。自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之洞督鄂起,以芦汉铁路的修筑为契机,大力推行“湖北新政”。以武汉为中心,先后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大冶铁矿、汉阳铁厂机器厂、钢轨厂、湖北织布局、缫丝局、纺纱局、制麻局、制革厂等一批近代化企业。汉阳钢铁厂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并形成了以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为龙头的湖北工业内部结构,武汉也一跃而成为全国的重工业基地。 截至2022年末,湖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7525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3.7%,股份制企业增长8.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2%,私营企业增长6.7%。轻工业增长5.9%,重工业增长7.6%。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15.4%,制造业增长6.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5%。全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1.7%,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4.7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2.1%。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6.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上年增长8.0%,产品销售率为95.5%,出口交货值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139.64亿元,下降2.4%。 建筑业 2022年,湖北省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21154.96亿元,比上年增长11.2%;新签合同额29579.53亿元,增长15.9%。

    交通

    截至2022年末,湖北省境内公路总里程达304131千米,比上年末增长2.4%;高速公路里程达7598千米,增长3.0%。 公路 2016年,湖北省实现100%的县市通国道、99%的县市通一级及以上公路、100%的乡镇通国省道、98%的乡镇通二级以上公路、10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 铁路 湖北省境内的铁路线有京广线、京九线、武九铁路、襄渝线、汉丹线、焦柳线、长荆线、宜万铁路、渝利铁路;高铁有京广高铁、汉宜铁路等。 黄黄高速铁路位于湖北省东北部黄冈市境内,线路从武冈城际铁路黄冈东站引出,向东南经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黄梅县,接入安九高铁黄梅东站。正线全长126.85千米,设计时速350千米,设黄冈东、浠水南、蕲春南、武穴北、黄梅东等5座车站,其中浠水南、蕲春南、武穴北为新建车站。黄黄高速铁路于2022年4月22日开通运营。 水运 截至2016年末,湖北省内河航道通航里程总计8637.95千米,其中33.5千米四级航道升为三级航道、78.2千米五级航道升为三级航道。等级航道所占比重为71%,三级及以上航道所占比重为21.8% [25]。水运建设投资完成66.5亿元,新增三级以上高等级航道110千米。汉江沙洋港、仙桃港、丹江口港及黄梅小池滨江综合码头等先后开港,新增港口通过能力2200万吨。完成水路货运量、货运周转量3.5亿吨、2624.5亿吨千米,增长8.9%、7.2%。全省货船平均吨位达1880载重吨,万吨船舶运力规模以上企业达105家。 航空 武汉市是中国航空运输中心之一,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的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是华中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航空港,是全国十大机场之一,空中航线共200余条。省内有航线通往省内及省外和国际航线共20余条。 湖北省已启用有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宜昌三峡机场、襄阳刘集机场、恩施许家坪机场、神农架红坪机场、十堰武当山机场、荆州沙市机场和鄂州花湖机场等8座民航机场。 [27] 地铁 武汉地铁(WuhanMetro),是服务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其首条线路——武汉地铁1号线(原称武汉轻轨1号线)于2004年7月28日正式开通, [319]9月28日进入正式运营阶段, [320]使武汉成为中国内地第七座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 截至2022年12月,武汉地铁运营线路共11条,包括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7号线、8号线、11号线、16号线、阳逻线,运营总里程数达到460公里,车站总数291座。

    运输

    2022年,湖北省完成货物周转量7544.74亿吨千米,增长11.9%;旅客周转量538.46亿人千米,下降27.7%;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65亿吨,增长15.6%。港口集装箱吞吐量313万标准箱,增长10.0%。

    科技事业

    2022年,湖北省共登记重大科技成果2247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73项,应用技术成果2146项,软科学成果28项。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76719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017.86亿元,合同金额比上年增长42.9%。共建有331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68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共有检验检测机构1902个,国家质检中心34个,颁发有效认证证书99740张,获认证证书组织29455家,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940项。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85.46万台件。截至2022年末,湖北省共有天气雷达观测站点20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8个。地震遥测台网3个,地震台站54个。

    教育事业

    2022年,湖北省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55.58万人,在校生177.26万人,毕业生47.16万人;研究生招生7.18万人,在校研究生21.89万人,毕业生5.00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8.64万人,在校生55.17万人,毕业生16.93万人;普通高中招生35.60万人,在校生100.26万人,毕业生29.88万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83.05万人,小学在校生384.63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73.11万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湖北省共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80个,群艺馆、文化馆126个,公共图书馆117个,博物馆228个。电影放映管理机构103个,放映单位2009个。广播电视台82座,有线电视用户1292.02万户。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9%,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9%。全年出版报纸5.83亿份,各类期刊0.77亿册,图书3.44亿册。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5300.7亿元,比上年增长8.0%。

    地名由来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简称鄂。

    代表文化

    屈家岭文化 屈家岭文化时期是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最为兴盛和辉煌的时代,实现了长江中游史前文化的空前统一和繁荣,开启了长江中游地区的早期文明,其年代约为前3300—前2600年,因1955—1957年发现于湖北省京山市屈家岭遗址而得名。 屈家岭文化的彩绘艺术和造型艺术,既是楚文化中漆木器灿烂多彩的源头,也是楚文化彩绘和造型艺术高度发展的基础。 总观荆楚文明中繁荣灿烂的物质文化,即独具特色的楚文化,其艺术特色与荆楚之地原始文化中丰富多彩的屈家岭文化一脉相承。无可争议地表明,屈家岭文化即是楚文化发展的基础,是荆楚文明高度发展之源。 屈家岭遗址是长江中游史前稻作遗存的首次发现地,是中国农耕文化发祥地之一,农耕文化内涵丰富,为全国首批100处大遗址保护项目,是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屈家岭遗址对于研究中国原始人类聚落的起源与发展,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屈家岭遗址的发现,表明这里是长江中游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说明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摇篮。 楚文化 楚文化是中国春秋时期南方诸侯国楚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楚国先民最初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南迁后给楚地带来了华夏文明的先进因素,并以中原商周文明特别是姬周文明为基础向前发展楚文化。现今湖北省大部、河南西南部为早期楚文化的中心地区。 青铜文化 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在铁器出现之前,铜及其合金曾是用量最多、用途最广、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作用最大的一种金属。楚文化,是中国青铜时代的一种区域文化,青铜文化成为构成楚文化的主体的支柱之一。 青铜礼器是楚国铜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时的风俗好尚、意识形态、工艺水平、文化进程”均“蕴蓄于其中”。楚国的青铜礼器有鼎、簋、敦、盏、壶、缶等。 漆器文化 楚人生活在一个漆的王国中,生离不开漆,死也离不开漆。其生时使用的日常生活实用器具和娱乐用品是漆品,死后丧葬用品也多用漆品。 楚国的竹胎漆器以竹编织物最为精致。楚国的竹编织物在许多楚墓中都有出土、是楚人的日常生活用品之一。如江陵马山1号楚墓出土竹器27件,其中髹漆竹器有竹扇、小型竹笥、圆竹筒等。

    文物古迹

    湖北省文物点有1.5万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4处。全省有武汉、荆州、襄阳、随州、钟祥等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农耕文化发祥地之一的屈家岭文化遗址; [29]屈原出生的秭归县;被誉为“东方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和越王勾践剑、商代的盘龙城、西汉沿革至今的问津书院; [32]蕲春县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故里、武当山的道教建筑群及武术、汉文化代表的王昭君故里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闻名。还有以荆州古城、蒲圻(今赤壁市)赤壁、襄阳古隆中、当阳长坂坡为代表的三国文化。 武当山古建筑群 武当山,绵亘800里,其自然风光,以雄为主,兼有险、奇、幽、秀等多重特色,有72峰、36岩、24涧、11洞、3潭、9泉、10石、9井、10池、9台等。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当山古建筑始建于唐、宋、元、明、清均有修建,在明代达到鼎盛。共建有三十三个建筑群,100余万平方米;现存较完好的古建筑129处,庙房1182间,建筑面积43332平方米,被誉为“中国古建筑成就的展览”。1956年,湖北省将全山古建筑群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1982年、1988年、1996年、2001年,国务院分别将金殿、紫霄宫、“治世玄岳”石牌坊、玉虚宫遗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国务院将武当山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3年,国务院把武当山太和宫、紫霄宫列为全国重点宗教活动场所。1994年12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武当山古建筑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0年,武当山被国家列为“AAAA级旅游区”,并获建设部“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称号。2001年,获“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称号。 明显陵 明代皇陵,位于钟祥市郢中街道办事处皇城村松林山。陵区面积约50万平方米。为明世宗嘉靖皇帝生父朱祐杬和生母蒋氏的合葬墓。布局按帝制“三朝两宫”式和“天子五门”制式排列;四周环黄瓦朱墙,墙高6.5米,厚1.9米,周长4730米。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3. 2024年4月4日 · 湖北省 ,简称“ 鄂 ”,别称 楚 、 荆楚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级行政区 ,会为 武汉市 。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 华中地区 )、 长江中游 、 洞庭湖 以北,东连 安徽省 ,东南和南邻 江西 、 湖南 两,西靠 重庆市 ,西北与北接 陕西 、 河南 两

  4. 湖北省,簡稱“ 鄂 ”, 中華人民共和國 省級行政區,省會 武漢 。 地處中國中部地區,東鄰 安徽 ,西連 重慶 ,西北與 陝西 接壤,南接 江西 、 湖南 ,北與 河南 毗鄰,介於北緯29°01′53″—33°6′47″、東經108°21′42″—116°07′50″之間,東西長約740千米,南北寬約470千米,總面積18.59萬平方千米,佔中國總面積的1.94% [1] 。 共轄12個 地級市 、1個 自治州 。 [3] . 湖北省 地勢 大致為東、西、北三面環山,中間低平,略呈向南敞開的不完整 盆地 。 在全總面積中, 山地 佔56%, 丘陵 佔24%,平原湖區佔20%,屬 長江水系 。 湖北省地處 亞熱帶 ,全除高山地區屬 高山氣候 外,大部分地區屬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5. 湖北 ,简称 鄂 ,中国23个之一,位于 中南地区 ,省会武汉。 湖北省总面积18.59万 平方千米 ,下辖12个 地级市 ,1个自治州,3个 直管市 ,1个林区。 截止到2021年9月,湖北省辖39个 市辖区 ,26个 县级市 (其中3个直管市)、35个县、2个自治县、1个直辖林区,合计103个县级区划。 截止到2021年6月,湖北省辖329个街道、761个镇、151个乡、10个 民族乡 ,合计1251个乡级区划。 [1] 中文名. 湖北省行政区划. 外文名. Administrative regionalization of Hubei Province. 地级市. 12. 自治州. 1. 县级区划. 103. 乡级区划. 1251. 目录. 1 区县信息. 2 区县名称.

  6. 湖北省人民政府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Hubei Province),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的国家行政机关是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对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在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负责并报告工作,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1] 湖北省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分别由省长、副省长和秘书长、厅长、委员会主任等组成,实行省长负责制,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领导,每届任期五年。 [1] 现任领导:第二十届中央委员,湖北省委副书记、省政府省长、党组书记: 王忠林 。 [90] 中文名. 湖北省人民政府. 外文名.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Hubei Province

  7. 其他人也問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