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7月23日 · 2021-07-23 04:23:58 大公报. 字号. 公共屋邨老化居民生活饱受困扰期盼早日重建的呼声愈来愈大有年逾70岁的公屋长者租户直言虽然未必等得及搬上重建后的新公屋但不反对重建,“如果重建可以起多啲单位能帮吓年轻人都好关注团体认为启动旧邨重建的最大难题是寻找合适接收屋邨安置受影响居民建议政府抓紧当前合适的迁置资源同时要改变思维透过区域重建”、“一地多用等新招创造更多迁置资源。 房屋委员会早于2013年确认辖下22个高龄屋邨具重建潜力,但至今仍有19个楼龄最高介乎42年至69年的旧屋邨未有重建计划。 落成于1975年的荃湾梨木树(二)邨,正是重建无期的旧屋邨之一。

  2. 4 天前 · 特区政府为了加快市区重建2001年通过市区重建局条例》,成立市建局职责包括加快旧区重建促进复修旧楼透过改善旧区环境以促进经济发展。 回归后,香港在高地价政策之下,清拆旧楼的规模和速度比1997年前更大更快,旧楼拆卸后在原址兴建豪宅商场。 市建局的发展模式单一,只集中在把旧楼拆卸后兴建新高楼大厦取代;旧区本来的生活模式和社区文化特色往往随之消失。 而这些旧区文化特色,正正是香港非常重要的旅游资源。 市建局一直以被动式的收购,等待旧楼残破,然后进行收购,当市建局“圈地”(将地区拨入重建范围)后,这块土地原本的有机生命力就会慢慢地被蚕食。 这种“重建”最后阴干社区,之后市建局便可以收地,收地之后就交给地产发展商发展。

  3. 2024年4月1日 · 大公报讯记者郑文迪报道市区重建局未来五年将展开多个大型重建项目料涉及开支超过800亿元市建局行政总监韦志成表示现时社会经济及楼市状况仍未趋向稳定不排除市建局往后一段时间推出招标的项目会出现高买低卖”,影响市建 ...

  4. 2024年3月11日 · 【大公报讯】市区重建局的港人首置项目“焕然懿居 第三座”共260个单位,将于下周一(18日)开始拣楼。 市建局行政总监韦志成表示,扣除不合申请资格的个案后,最终有超过1000名申请者应邀出席面见,出席率与2019年及2020年推出“焕然懿居”第一及第二座时相若,反映在楼市回落的环境下,具备地理优势的“首置”项目仍有吸引力。 “焕然懿居 第三座”共接获3669份申请,韦志成昨日在网志表示,去年9月底以市价七八折(即折扣率为22%)推出,随着过去多月楼市下滑,在单位售价不变的情况下,实际折扣率调整至约八七折(即折扣率约13%),意味业主将来补价的金额,将会由市价的22%,相应减少至约13%。

  5. 2024年3月16日 · 2024-03-16 04:02:57 大公报. 字号. 市建局的收购行动涉及33个商户及275个住户受影响楼宇已贴出重建通告。 \大公报记者林良坚摄. 洗衣街花墟道发展计划是市建局完成油麻地及旺角地区研究首个在区内推出的市区更新项目用25亿元的收购成本展开占地逾2.9万平方米的项目可谓刀仔锯大树”,而重要的是该项目能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亦可以为日后油旺研究其他重建发展规划提供参考日后《油旺研究》项目借镜. 香港测量师学会会长林家辉分析指出,项目收购成本较低,主要是由于受影响业权及住户数量相对较少,而项目纳入了较多政府土地,扩大了地盘面积,可以令规划更有效益,对市建局财政、社区都有好处,“市建局不用蚀住做,区内老旧的设施亦可以更新,值得做。

  6. 2024年4月3日 · 2024-04-03 04:02:31 大公报. 字号. 【大公报讯为推动北部都会区发展大计发展局去年底曾公布将工业大厦重建补地价的标准金额安排恒常化并扩展至新界农地农地持有人可透过标准金额方式补地价后重建住宅首批在元朗北区和屯门一带10个分区试行。 地政总署昨日公布有关补地价标准额水平,农地价值在各区划一定为每呎418元,而补地价前的屋地地价介乎每呎1951至2462元。 至于若果补地价后作为住宅用途,每呎介乎2369至3159元不等。 资料显示,10个分区包括元朗市中心、洪水桥站、锦上路站、天水围站、新田站、牛潭尾站、凹头站、粉岭/上水市中心、古洞站,以及屯门市镇的两个分区。

  7. 2024年3月30日 · 2024-03-30 04:03:05 大公报. 字号. 财政预算案落实撤辣后刚满一个月,楼市气氛逆转,积压已久的楼市购买力释放,一手抑或二手成交量皆大幅急升。 约一个月内,一手成交急升超过18倍,35屋苑二手交投增约2.45倍。 撤辣是本港楼市,甚至经济的转捩点。 若楼市兴旺,可为香港经济带来多重效益,有助重建港人对香港前途、经济前景及楼市信心,有稳定民心的作用。 其实撤辣绝对是一举数得,楼市松绑既能助有需要者上车及换楼、置业安居、改善居住环境;当楼价回稳,有套现需要的业主亦可出货换取资金,并且令负资产宗数回落,稳定金融体系,保障民间财富。 再者,撤辣吸引不少新来港的专才入市,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在港落地生根。 今年一手成交料升至1.8万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