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5月6日 · 作者: 记者 倪伟波 来源: 发布时间:2016-5-6 10:55:23. 互信与认知:走出被误解的怪圈. 当你将“凝血因子Ⅷ”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时,“全国求助紧急寻找凝血因子Ⅷ”“凝血因子Ⅷ告急病人生命危在旦夕”“全国紧缺凝血因子Ⅷ十万血友病人等待救援”……一连串触目惊心的标题刺入眼帘,让人不忍卒读。 然而,残酷的现实却无法掩盖。 因为凝血因子Ⅷ短缺,很多血友病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治疗,在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身体疼痛的同时,还要时刻面对死亡的威胁。 曾几何时,在东北某机场,两位母亲抢夺刚刚运到的凝血因子Ⅷ。 没抢到的母亲拍着腿失声痛哭:“你把我儿子的命拿走了! 血友病是一种终身携带,但并不会恶化的疾病。 目前没有根治的办法,但只要采取替代治疗,即注射凝血因子,患者就可以正常生活。

  2. 2014年7月30日 · 2004年一部名叫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的美国影片让人印象深刻。 影片中,一对恋人分手后,两人通过被称作“目标记忆清除”的虚构程序,删除了有关对方的所有记忆。 不过,这部软科幻电影完全不拿科学做噱头,也并未对记忆删除的科学原理进行说明和论证。 但是,近日荷兰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却表明,电影中删除记忆的情节或许可能成为现实。 荷兰科学家最近宣布,他们成功采用电击疗法删除了人类大脑里的指定记忆。 这一突破有望在未来帮助抑郁症患者及心灵受过创伤的人忘记痛苦的过去。 何为记忆. 记忆是个奇妙的东西。 大脑对事物的记忆过程大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从外界提取我们关注的信息,并不断地使用对我们有用的信息。 这就是记忆两个必需的步骤——“记”和“忆”。 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就将记忆现象称为“火在蜡上烧成的图像”。

  3. 科学网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管,中国科学报社主办的综合性科学网站,主要为网民提供快捷权威的科学新闻报道、丰富实用的科学信息服务以及交流互动的网络平台,目标是建成最具影响力的全球华人科学社区。

  4. 2000年,改编自科幻小说《隐身人》的科幻电影《透明人》上映;在现实的当下,由硅纳米材料制造而成、可以达到隐形目的的斗篷早已经被科学家们攻克。经典科幻电影中那些“必备元素”——克隆技术、全息影像、人工智能等,也都正在照进现实。

  5. 2019年1月8日 · 作为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影院之一,万象馆性能卓越,配备有200多个座位的综合天文馆可以放映IMAX电影和天象节目。 最大的电影放映屏幕、尖端的放映设备以及极具现代感的配套设施,使万象馆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为参观者提供全新听觉和视觉享受的影院。

  6. 2019年3月5日 · 前世今生. 听到“元年”的提法,有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中国此前难道没有科幻电影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其实,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由来已久。 回顾历史,有资料可查的第一部中国科幻电影是1938年新华影业公司出品的《六十年后上海滩》。 尽管距离好莱坞最早拍摄的科幻片《科学怪人》足足迟了36年,但“气候控制室”“机器人”“睡眠复活技术”等科幻元素,仍让这部影片充满令人赞叹的想象力。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对科学技术极为重视,强调科学为人民服务,“科幻文艺是为科学普及服务的观念”更是深入到每个文艺创作的思想中。 之后,我国建国以来最早的科幻电影《小太阳》问世。 刘慈欣曾在《被忘却的佳作》中指出,“中国科幻电影的开山之作是《小太阳》,拍摄时间让人吃惊:五十年代中期!

  7. 1968年上映的《2001太空漫游》堪称是“现代科幻电影技术的里程碑”。 即便到了今天,人们还对影片中那些有关人类在太空中状态的描绘记忆犹新:寂寥的太空、飞船内的微重力状态……要知道在影片上映后的一年,人类才首度登月。 正如米高梅影业在宣传此片时所说的那样:“《2001太空漫游》中的一切都将会在今后30年中成为现实。 除了紧扣时代主题,好莱坞式的情节设定也是科幻电影必备的元素。 只有满足观众的审美习惯,才能吸引观众走进影院,继而创造利润,而这样的故事也会不断地被重复和演绎下去,成为流行的模式。 总体来说,美国科幻电影在情节设定上有几个突出特点,首先就是不惜笔墨地对未知世界进行勾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