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3年5月21日 · 東涌炮台又稱為東涌所城或東涌寨城是香港以前的一個炮台陣地位於新界大嶼山東涌下嶺皮村現時已被列入香港法定古蹟東涌炮台在清代稱為東涌所城為大鵬右營的水師總部。 炮台入口之花崗石額刻有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年)字樣,當為建造年代。 東涌炮台為城堡式建築長庚」、「拱辰等東南西北拱門純以麻條石砌成。 遊客拾級登上城樓,漸見一排列的赭墨色古炮,分隔在金字形的矮屋兩邊。 細覽炮筒上,可以發現飽歷日月侵蝕尚可辨別的「清嘉慶年月炮匠張三、李四鑄製」字蹟。 威昂而長長的炮筒,對著赤 角新機場。 清朝道光年間,為了阻止鴉片貿易和海盜侵略,當時的清朝水師把附近的大鵬營升為大鵬協,下設左右二營,總部及左營設於深圳的大鵬所城,而右營則是駐在新建的東涌所城,設有6門大炮,以控制海面交通。

  2. 2020年11月7日 · 胡里山炮台是我國目前保存古炮數量最多岸炮最大設施最完整的一座海防要塞遺址。 在中國近代史上,德國克虜伯公司與中國軍隊在武器裝備上有很多不解之緣。 這裏現存世界上最大的海岸炮--「克虜伯大鋼炮」,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列入《大世界吉尼斯紀錄大全2000》,成為我國以歷史文物申報「吉尼斯世界紀錄」(港稱健力士世界紀錄)獲得成功之第一例。 胡里山炮台,面積不大,地勢險要,可與對岸的嶼仔尾、龍角尾,形成三角形,封鎖廈門港。 胡里山,早在明朝時期就建有炮台。 隨着洋務運動的興起,清朝光緒二十年(1894),胡里山炮台正式動工,歷經2年8個月建設,於光緒二十二年(1896)11月竣工。 胡里山炮台整個建築,糅合歐洲半地堡式和中國明清時期防禦陣地的結構模式,藉此形成科學合理的防禦體系。

  3. 2012年12月4日 · 龍虎山一直是香港晨運人士的好去處位於其中的松林廢堡歷史徑全長約0.4公里沿途可看到昔日松林炮台的遺跡更可從解說牌了解炮台的歷史。 炮台所處的地方海拔達307米,為香港所處位置最高的炮台。 今天的松林炮台,已開闢作郊遊區,其原來的炮床、指揮台及多座的掩蔽體仍相當完整。 其四周留下的戰爭痕跡,成為香港保衛戰的印記。 炮台見證二戰歷史. 早自1898年, 英國軍備委員會已建議在港島西北的一座海拔1,009英尺山上, 即後來松林炮台所在地,興建一座炮台,以增強海港西部的防衛能力。 炮台其後於1901年動工,4年後完成。 炮台位處海拔307米的高地上,以地勢來說,實為全港炮台之冠。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隨著空軍崛起,松林炮台被改裝為空防炮台。 軍方在炮台附近興建多座掩蔽體及營房。

  4. 2020年1月11日 · 2020-01-11. 葉 輝. 話說龍虎山為龍虎山郊野公園所在地松林炮台或龍虎山炮台在克頓道附近炮台遺址闢松林廢堡Pinewood Battery郊遊區設歷史徑以介紹歷史在1898年英軍建炮台在1905年落成防止法俄兩國侵略本港裝置2門口徑6吋大炮摩星嶺要塞在1912年落成翌年空置大炮移走在1930年針對空中防衛松林炮台改裝為防空炮台裝設2門口徑3吋防空炮增建多座營房及掩蔽體1941年12月8日香港保衛戰爆發首日已取得制空權的日軍以轟炸機對炮台在12月15日在一門防空炮炮台高射瞄準器及高度探測器遭炸毀後皇家炮兵團第17防空營棄守炮台

  5. 2020年3月27日 · 山頂公園是香港海拔最高的公園,也才是真正的太平山頂峰。 在山頂公園觀景台上,往南可以看到博寮海峽裡航行的巨輪和香港最南端的蒲台島,向西可以看到大嶼山迪士尼樂園以至更遠處的珠江囗,朝北則看到維多利亞港、尖沙咀昂船洲以及山巒起伏的新界。 遠眺碧海共藍天一色,近看廣廈與群峰比高。 大地在腳下,一覽眾山小,果真有君臨天下之感! 更難忘的是,有次我從山頂公園大涼亭東側衝上了扯旗山無線電站。 這裡是太平山山頂峰尖,環顧四周,港島、九龍,雲、海、山、城,盡收眼底。

  6. 2013年6月25日 ·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古物古蹟辦事處,於中西區設立一條文物徑,將區內的歷史建築及舊址連接起來,方便遊人沿途遊覽古蹟,了解該區的發展及演變。 中西區文物徑包括三條路線:中區線、上環線和西區及山頂線,分別於1997年10月、1999年7月及2000年12月正式啟用,廣受市民歡迎。 中區線. 中區位於香港的中心地帶,自1841年香港島由英國管治後便發展起來,不少西式建築亦相繼興建。 中區線涵蓋42項歷史建築及舊址,包括一些已拆卸的重要建築物原址及紀念碑石,讓旅遊人士可緬懷昔日中區一些著名的建築。 上環線. 上環位於香港島北,為華人商住地區。 孫中山先生亦曾在上環區就讀及領洗,且與同道者策劃及安排革命事宜。

  7. 2019年8月21日 · 2019-08-21. 校方保留大部分標誌性的「白牆」。 資料圖片. 在擴建及活化校舍的過程中,有關團隊對於「白屋」的歷史進行深入研究,包括訪問研究香港歷史的專家及曾被扣押在此的相關人士等,並梳理出摩星嶺歷史遺址所經歷的6個階段。 1900年代至1941年:銀禧炮台. 為20世紀初英軍操炮之地銀禧炮台設有三門6英寸大炮與位處山上的摩星嶺炮台口徑9.2英寸大炮互相補足。 1949年至1950年:摩星嶺棚寮. 戰後有大批來自內地的難民逃到香港,包括國民黨士兵及家屬,當年由東華三院為難民提供支援。 到了後期,難民數量越來越多,部分遷至附近的摩星嶺一帶,暫居於自行建造的臨時棚寮內。 1951年至1961年:皇家工兵團. 皇家工兵在此設立軍官食堂及獨身工兵的宿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