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3月1日 · 2022-03-01 Create Lee 李明德. 隨俄烏局勢爆發港股再度下探新低位。 三大因素影響後市判斷:疫情、地緣政治以及內地監管。 俄烏局勢影響信心. 對俄烏局判斷政治利益角度看俄羅斯已深入烏克蘭首都以極速手段希望完結戰事俄羅斯多次提出不會佔領烏克蘭。 是次戰役是對西方國家,尤其美國表示出不應干預內政的警告。 俄烏局勢現時最好的情況是戰事盡快完結,以談判型式下俄羅斯重新建立對烏克蘭的影響力。 而最差的局面是戰事延長,美國及歐洲國家加入戰事而將戰線擴展至土耳其及其他國家。 中國對於俄國行動未有強力認同或反對,這是建基於中俄多年互相尊重及能源市場轉向的背景。 於天然氣協議及金融領域上中俄近年的關係越走越密。

  2. 2020-2021市場年度以來烏克蘭已出口2757萬噸穀物和豆類比上年同期減少630萬噸。 其中,小麥1275萬噸,大麥389萬噸,玉米1052萬噸,小麥麵粉812萬噸。 如果危機真的惡化,那麼能源及糧食價格會否急升? 而聯儲局又會如何反應? 對上一次美國收水加息縮表的情況,美國聯儲局上一次的緊縮是這樣: (1)縮減購債 taper,也就是每個月印鈔越印越少,最後停止; (2)之後開始加息; (3)縮表 quantitative tightening (QT),也就是開始把當初來印出來的錢慢慢收回去。 有分析指聯儲局3月會完成收水 (taper),之後3月開始加息,聯儲局可能會在5月份開始縮表。 如果是真,那對上一次分開三個階段的事,將會一年之內做曬。

  3. 2022年2月16日 · 烏克蘭變局部署 - HK MoneyClub. 2022-02-16 Dave Leung, CFA. HK MoneyClub成立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分享共同投資理念的社區 (community)。 這個收費欄目標好清晰,亦是公司logo設計理念,catch the rising star (捕捉明日之星)。 訂閱可得到什麼? 「發掘潛力倍升股」 :發掘真正做業務,有潛力可以倍升,甚至十倍股。 主力是港股及美股。 「潛力股」 :通常是落選股,但都有值得留意地方及上升潛力。 或會先放入監察名單。 「大市及宏觀動態分析」 :重大經濟、宏觀或政策對個別行業/公司投資價值影響。 「熱門股」 :市場大熱大家都關心的股份。 通常有上升潛力或可能大跌才寫。

  4. 2022年4月19日 · 而歐盟正在著手醞釀其歷史上首個農業危機處置基金以期幫助農民應對烏克蘭危機對食品行業的影響。 美債收益率升至近三年來的最高水準。 美國房屋抵押貸款金融機構房地美 (Freddie Mac)統計資料顯示,截至3月17日,美國平均30年期固定抵押貸款利率已上升至4.16%,為2019年5月以來首次突破4.0%。 最新的會議紀要的重點就是對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的計畫做出了比較詳細的討論。 其要點包括: 5月FOMC會議加息0.5% 縮表5月開啟,被動縮表,950億上限,三個月過渡期,與 2017-19 年相比,縮表所有選項和速度都更快。 主要是通過調整從 SOMA 持有的證券中收到的本金的再投資金額。 縮減上限為:美國國債的每月約為600億美元,機構MBS的每月約為350億美元。

  5. YandexNASDAQYNDX是俄羅斯最大科技公司之一在過去12個月其市值縮水40%原因是它要應對反壟斷調查市場關注公司淨虧損利率上升以及烏克蘭戰爭引發擔憂令俄羅斯股市出現資金外流

  6. 2022年3月18日 · 2022-03-18 The Fool. 巴菲特旗下的巴郡近日不斷買入西方石油 (NYSE:OXY)股票,石油股被低估了? 對能源行業的興趣已經沉寂了很長一段時間但只需要一場危機石油就會重新回到每個人的集體心理中烏克蘭戰爭和對俄羅斯實施的經濟制裁讓世界想知道石油和天然氣供應將來自哪裡以及這對大宗商品價格意味著什麼。 在過去幾年中,基本的長期驅動因素一直趨向於油價上漲和對石油股有利的市場。 這就是為什麼即使沒有烏克蘭戰爭,也有理由認為石油股被低估了。 解決最大的“已知未知因素” 在真正深入探討石油公司的優點及其相對估值之前,讓我們在了解,烏克蘭的戰爭目前正在對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而大宗商品市場正在感受到這場衝突的後果。

  7. 2019年2月15日 · 這場危機始於1997年7月泰國隨後蔓延至印尼韓國菲律賓馬來西亞香港以及許多東亞國家受影響程度較輕)。 重災國家的貨幣在一年內貶值了30至80%,最終更被迫放棄與美元掛鈎的匯率制度。 與許多金融危機一樣,亞洲金融風暴亦是始於金融業,然後迅速擴散到整個經濟體系,對一眾東亞經濟體造成了遺害多年的破壞。 經濟 史學家到今日依然在爭論當時資本外流的根本原因,潛在的罪魁禍首包括不可持續的外債、過度貿易和財政赤字。 正如電影所述,韓國政府跟許多受到衝擊的國家一樣,在最初都不承認其經濟、貨幣和銀行體系出現了狀況。 高官們只是一味否認,直至他們再也無法忽視危機的徵兆為止。 政府在最初的回應中淡化了危機的潛在嚴重性,並預計經濟將迅速從危機中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