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照腸鏡時需把 90 公分的內窺鏡放入腸道若不進行麻醉過程會相當不舒服。 常用的麻醉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靜脈注射鎮靜劑,效果有如安眠藥加止痛藥,病人會進入淺層睡眠狀態。 另一種是由麻醉科醫生進行的監察麻醉,病人進入深層睡眠狀態,過程中不會有知覺。 那完成照腸後,何時要再做檢查呢? 這要視乎檢查結果而定,包括瘜肉的數量、體積、種類,以及病人本身的患癌風險。 若腸內沒有瘜肉,亦無家族病史,便可十年後再檢查,較高風險人士則可能要較常檢查。 至於照腸鏡的併發症風險,麻醉藥物引起過敏的情況並不常見,穿腸或出血的機會分別約 1000 至2000 分之一及 200 分之一。 若醫生評估病人有出血風險,會採取適當措施以減低出血機會。 病人亦要留意,照腸鏡後 10 日內是否有大便帶血。

  2. 照腸鏡時需把 90 公分的內窺鏡放入腸道若不進行麻醉過程會相當不舒服。 常用的麻醉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靜脈注射鎮靜劑,效果有如安眠藥加止痛藥,病人會進入淺層睡眠狀態。 另一種是由麻醉科醫生進行的監察麻醉,病人進入深層睡眠狀態,過程中不會有知覺。 那完成照腸後,何時要再做檢查呢? 這要視乎檢查結果而定,包括瘜肉的數量、體積、種類,以及病人本身的患癌風險。 若腸內沒有瘜肉,亦無家族病史,便可十年後再檢查,較高風險人士則可能要較常檢查。 至於照腸鏡的併發症風險,麻醉藥物引起過敏的情況並不常見,穿腸或出血的機會分別約 1000 至2000 分之一及 200 分之一。 若醫生評估病人有出血風險,會採取適當措施以減低出血機會。 病人亦要留意,照腸鏡後 10 日內是否有大便帶血。

  3. 臨床上腸化生不算十分常見病人亦通常沒有徵狀往往是因為其他原因做胃鏡檢查才發現。 目前醫學界對如何處理腸化生未有一致共識,醫生會根據腸化生的位置(位於下方胃竇或胃體上部)、影響範圍、家族病史及種族等等,作出全面風險評估,從而制訂跟進對策。 若屬較低風險,胃亦沒有不適,可以相隔較久再做檢查。 但如屬較高風險者,例如腸化生範圍大或分佈多個位置、發生在胃體上半部、有直系親屬患胃癌以及屬亞裔人種,日後患胃癌風險會較高,需較頻密地跟進,以盡早發現異常。 雖然暫時未有針對腸化生的治療,但一般來說,戒煙、少飲酒及清除幽門螺旋菌,均有助預防及減慢胃細胞的癌變。 另外,我亦建議大家多吃新鮮的食物,少吃加工食品。 大家可知道雪櫃面世後胃癌發生率大為減少,正是源於大家較少食用醃漬或防腐處理的食物。

  4. 其他人也問了

  5. 道健康檢查計劃﹙「計劃」﹚ 是針對關注道健康人士而設的檢測服務。 計劃採用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發、全球首創透過檢測糞便的細菌基因 (M3)的偵測方法*﹙ 「此檢測」 ﹚。 此非入侵性檢測方法除了能偵測早期大腸癌之外,亦能有效預測大腸瘜肉復發。 更多關於此技術的研究結果,請參考以下連結: https://www.med.cuhk.edu.hk/tc/press-releases/cuhk-develops-a-novel-faecal-test-that-can-detect-polyps-and-early-colon-cancers-with-sensitivity-over-90. 計劃特色. 非入侵性檢測** 簡單方便:只需糞便樣本.

  6. 2021年9月2日 · 而當病人做了第一次大腸鏡檢查及切除息肉後往往需要在3年至5年後再做一次大腸鏡檢查以防息肉復發不少病人因畏懼洗腸過程的不適而沒有依照指示做大腸鏡覆查

  7. 2021年9月2日 · 然而尚有許多適合篩查的市民沒有接受檢測而當病人做了第一次大腸鏡檢查及切除息肉後往往需要在3年至5年後再做一次大腸鏡檢查以防息肉復發不少病人因畏懼洗腸過程的不適而沒有依照指示做大腸鏡覆查

  8. 香港中文大學醫務中心現正提供大腸癌篩查計劃政府全數資助 50至75歲及沒有症狀的香港居民無需額外付費參加者會首先進行大便隱血測試檢驗是否有肉眼都見不到的微量血液若有會安排接受大腸鏡檢查及切除有可能出現的大腸瘜肉避免其演變成癌症更多有關大腸癌篩查計劃的資訊可參考以下網頁: https://www.colonscreen.gov.hk/tc/public/index.html. 查詢: 3468 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