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24日 · 本報訊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昨日表示正調查一宗新增猴痘確診個案患者是一名37歲男士他於本月11日開始出疹其後於本月19日到衞生署灣仔男性社會衞生科診所求診病人情況穩定並正被安排入住瑪嘉烈醫院本港至今共錄得56宗猴痘確診個案初步調查顯示男病人於潛伏期內曾到訪葡萄牙和美國根據病人提供的資料他於當地逗留期間曾有高風險接觸。 中心暫未發現新個案與本港早前錄得的其他猴痘確診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 中心正繼續就個案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並會將個案通報世界衞生組織。 中心早前已設立猴痘電話熱線2125 2373,以便懷疑或憂慮曾與確診病人有高風險接觸的人士,尤其是男男性接觸者或曾與陌生人發生性行為,致電查詢及獲取相關的健康建議。

  2. 2024年4月6日 · 漁護署呼籲市民不要餵飼野生猴子,因餵飼會養成猴子依賴人類,主動向市民索取食物,甚至滋擾社區,直言部分市民帶水果餵猴子是「好心做壞事」,會影響其健康。 有議員建議當局考慮採用捕捉,甚至人道毀滅的手段,應對具攻擊性的獼猴。 染疱疹男 情況嚴重. 過往健康良好的37歲男子2月下旬到訪金山郊野公園,遭猴子襲擊,上月情況轉差,後被證實感染疱疹,該死亡率甚高,幸男子已由危殆轉為嚴重。 漁護署高級動物護理主任石仲堂表示,現時每年猴子傷人事件約有2至8宗,猴子滋擾情況有所改善。

  3. 2024年4月4日 ·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根據病人家屬提供的資料及初步調查病人於2月下旬曾到訪金山郊野公園期間曾接觸野生猴子並曾被猴子襲擊受傷。 目前仍在流行病學調查。 中心發言人表示,今次是中心錄得的首宗人類感染B病毒病例,但此類個案曾於其他地方如美國、加拿大、內地及日本發生,主要由猴子咬傷或抓傷而引起,而人傳人情況非常罕見。 中心強烈呼籲市民應避免觸摸或餵飼野生猴子。 發言人補充,B病毒可自然存在於獼猴的唾液、尿液及糞便等,而獼猴是香港常見的一種野生猴子。 受感染的人最初會出現流感樣病徵,並可能演變為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不僅手震 罹患柏金遜症 疼痛抑鬱亦病徵. 一在日港人染甲鏈球菌亡.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4年4月6日 · B病毒又俗稱猴疱疹受感染可能影響中樞神經系統或脊椎神經。 【本報訊有市民疑在金山郊野公園遭野生猴子襲擊後感染俗稱猴疱疹的B病毒一個月後發燒及神志不清。 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會長林緯遜形容,事件非常罕見,因B病毒被發現近一個世紀,至今全球只有約50宗感染人類的個案,死亡個案已多達21宗,故人類一旦感染B病毒,致病性非常高,延誤治療的死亡率更可高達八成。 林緯遜指,猴子受B病毒感染後,可能只會出現輕微,甚至沒有病徵,但人類若感染B病毒,致病性便非常高。 B病毒多數會存在於獼猴的體液,人類一旦接觸就有機會被感染,大部分情況是因被咬傷或抓傷,亦有機會是帶病猴子的組織或體液接觸到傷口。 如人類受感染,有機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或脊椎神經。 近年有藥物治療該症,但若延誤治療,死亡率可高達八成。

  6. 2024年4月5日 · 本港首次發現人類感染俗稱猴疱疹的B病毒個案一名曾在金山郊野公園接觸野生猴子並遭襲擊的37歲男子情況危殆本港傳染病專家分析B病毒感染人類極之罕見自1932年發現猴疱疹病毒至今全球只有大約50宗個案約40%患者死亡而猴疱疹病毒一旦進入中樞神經系統致命率可高達80%呼籲市民切勿餵飼及刺激猴子。 若不幸在郊外被猴子抓傷,應立即以清潔水洗傷口,並立即往最近的急症室求醫。 本港現有約1,800隻野生猴子,分成約30個猴群,主要分布於金山、獅子山及城門郊野公園。 漁農自然護理署於剛結束的復活節假期中,一連3日於金山郊野公園及獅子山郊野公園進行特別執法行動及巡邏,即時檢控非法餵飼野生動物人士,並對5名涉嫌餵飼野生動物人採取執法行動。

  7. 2024年4月5日 ·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電 郵: 網上爆料: MMS: 正當日本爆出食肉惡菌潮致一名香港遊客死亡之際香港也是疑難雜症纏身一名曾接觸金山郊野公園野生猴子的港男證實感染人類B病毒即猴疱疹病毒目前情況危殆。 這是本港首次錄得的確診個案,全球累計也只有約50宗。

  8. 2021年7月23日 · 皮膚科專科醫生指出,皮膚劃紋症是慢性蕁麻疹中物理性蕁麻疹的一種,成因不明,有可能與免疫系統有關,患者發作時,只需用指甲、雪條棍等外物輕輕碰到,即會出現與其碰到痕迹相同的腫脹,猶如在皮膚上寫字,並會在幾分鐘至幾小時內消退。 醫生指情況不嚴重則毋須求醫,但若病情影響到日常生活,則建議盡快看醫生。 5%人中招 較常在青少年發病. 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表示,正常人中約有5%會出現皮膚劃紋症,由於患者較少求診,故有關研究亦不多,暫能見到較常在青少年中發病,惟不論年齡及性別,視乎個人敏感情況,均有機會患上該。 他解釋,該症狀是敏感反應的一種,身體內的肥大細胞產生敏感反應,繼而令皮膚產生紅腫及痕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