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1日 猴痘是一種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由於該病毒於1958年在研究用的猴子身上首次發現,因此以「猴痘病毒」命名。 人類感染猴痘病毒最早於1970年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原扎伊爾)出現,自此將該疾病命名為「猴痘」。 此後,猴痘爆發主要發生在中非和西非,而發生於非洲以外地區的疫情亦與來自非洲的進口動物或遊客有關。 自2022年5月以來,全球多個地區的國家爆發了猴痘疫情。 更多有關該疾病的病徵、傳播途徑、潛伏期、治理方法和預防方法,請參閲 猴痘 健康資訊。 詳情 準備及應變計劃 科學委員會建議 新聞稿 猴痘疫苗接種計劃 給醫生的信(只備英文版) 健康教育資源 受影響國家/地區名單 頁首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由于该病毒于1958年在研究用的猴子身上首次发现,因此以「猴痘病毒」命名。 人类感染猴痘病毒最早于1970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原扎伊尔)出现,自此将该疾病命名为「猴痘」。此后,猴痘爆发主要发生在中非和
合资格人士:在计划下,香港居民如属以下高风险目标群组人士可以自愿形式接种猴痘疫苗: 曾进行高风险性行为,例如男男性接触者、拥有多名性伴侣、性工作者、过去十二个月有性传播感染史; 负责照顾猴痘确诊病人的医护人员;
猴痘 患 者通常 會 自行痊癒 。 症狀包括發燒、劇烈頭痛、肌肉 痛和淋巴結腫大。 於出現皮疹前,嚴重淋巴 結腫大可以是猴痘的一個 顯著特徵。 自 發燒後約 1 至 3 天,口腔內會出現潰瘍,身體其它部位會 出現皮疹。 皮疹通常會於 10 天至兩星期內從斑丘疹發展到水疱、膿疱, 然後是結痂,而在身體所有部位的皮疹一般會同步發展。 嚴重病例多 見於兒童,並且與病毒暴露程度、患者健康狀況和併發症的性質有關。 猴 痘歷來在一般人 口 的病死率 介乎 0% 至 11%, 而 在幼兒的比率較高 。 4. 天花疫苗在預防猴痘方面的有效率約為 85% 。 由於在消滅天 花後全球停止了恆常天花疫苗接種,所以 40 或 50 歲以下的人 士 可能 較 易感染猴痘。
2022年9月21日 · 猴痘疫苗接種計劃十月展開 ************ 衞生署今日(九月二十一日)公布,高風險群組接種猴痘疫苗計劃將於十月五日起展開,十月三日起可預約。 因應早前於九月香港錄得一宗猴痘輸入個案,政府已啓動猴痘準備及應變計劃下的戒備級別,顯示對本港市民造成的即時健康影響屬於低。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中心)轄下的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和新發現及動物傳染病科學委員會(聯合科學委員會)並不建議大規模猴痘疫苗接種計劃,而在九月十五日發表更新的 暫擬共識建議 ,當中認為在自願形式下,建議使用第三代疫苗為確診個案的接觸者安排暴露後接種疫苗,以及為高暴露風險人士安排暴露前接種猴痘疫苗。 在計劃下,以下高風險目標群組人士可以自願形式接種猴痘疫苗:
2022年9月16日 · 專家得悉最新流行病學情況顯示猴痘在全球主要影響擁有多名性伴侶的男男性接觸者,而為此群組進行的個案追蹤以識別及接觸相關人士並安排暴露後疫苗接種有相當難度。 聯合科學委員會建議高暴露風險人士,包括但不限於有高風險性行為或過去十二個月有性傳播感染史的同性戀、雙性戀及其他的男男性接觸者,屬暴露前可自願接種猴痘疫苗的最優先目標群組。 其他暴露前接種的目標群組(優次由高至低排列)可包括:社區其他高風險群組(例如性工作者、曾參與集體性交的人士或擁有多名性伴侶的人士)、負責照顧猴痘確診病人的醫護人員、處理動物傳染痘病毒的實驗室人員、為曾被確診人士污染的環境進行消毒工作的人員(按個別情況而定),以及當本港動物出現猴痘個案時有較高暴露風險的照顧動物人員。 專家同時強調,疫苗接種應以自願而非強制形式推行。
2022年9月21日 · 2022年9月21日 卫生署公布下月展开高风险群组接种猴痘疫苗计划,相关人士可以自愿形式接种疫苗。 当局并已预留地方,为猴痘确诊个案密切接触者进行检疫。 疫苗接种计划的目标群组包括曾进行高风险性行为,例如性工作者、有多名性伴侣或过去12个月有性传播感染史人士;负责照顾猴痘确诊病人的医护人员;处理动物传染痘病毒的实验室人员,以及当动物出现猴痘个案时有较高暴露风险的照顾动物人员。 10月5日起,卫生署辖下湾仔男性社会卫生科诊所、湾仔女性社会卫生科诊所、油麻地男性社会卫生科诊所、容凤书社会卫生科诊所、粉岭社会卫生科诊所和屯门社会卫生科诊所,为有高风险性行为的到诊者提供接种服务。 接种服务也于九龙湾综合治疗中心、伊利沙伯医院和玛嘉烈医院特别内科诊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