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日 · 晨星分析師Jeffrey Ptak形容這種超級被動的方法為「無所事事的投資組合」( Do Nothing Portfolio ),這個策略從一個簡單的假設開始︰. 想像下,你十年前購買了籃子股票,然後沒有交易,甚至沒有重新平衡。 你只讓他們坐着 ,結果會點? 於是Ptak進行了以下實驗︰. 首先編制了截至2013年3月31日的標普500指數持股; 然後計算每隻股票接下來十年的每月回報率; 利用這120個月的回報,對每隻股票的價值進行複息計算; 根據每隻持股的每月總回報率來調整其價值,並在120個月內重複此過程。 一旦Ptak得出了每隻持倉的每月價值,就能夠將這些持倉價值相加,得出投資組合每月的總價值。

  2. 2021年5月11日 · 指數報價系統成關鍵. 特約. 發布時間: 2021/05/11 00:00. 最後更新: 2021/06/03 17:06. 分享: 投資股市除了股票,更可透過指數期貨如恒指期貨、道指期貨等投資股市指數。 不少人認為指數期貨是高風險的投資工具然而期指除了可以博單邊亦可以作為對冲」。 在持有藍籌股同時沽出期指,即使大市回落,沽期的盈利亦可覆蓋部分甚至全部股價跌幅,從而鎖定盈利。 報價交易系統都很重要? 投資恒指、道指期貨慎選交易平台. 股票可以長期持有,但指數期貨有槓桿效應波幅較大,兼每個月進行結算,投資期指就算不是「每分鐘幾百萬上落」,亦要因應市況隨時修訂部署,因此實時期貨指數報價系統非常重要。

  3. 2024年2月20日 · 發布時間: 2024/02/20 08:00. 分享:. 「利好消息不一定令股價上漲」:8位頂尖投資家的最慘痛教訓. 再成功的投資家也曾犯錯,即使是「債」Bill Gross也如是。. 但犯錯不緊要,關鍵是從中獲得啓發、調整財務決策。. 彭博引述8位頂級金融專業人士分享了他們投資 ...

  4. 2024年2月20日 · 月供制的強積金是以平均成本法為基礎策略,主要是定期持續作出投資,不理資產價格水平及市況走勢,以期「拉勻」平均投資成本; 香港投資基金公會最新數據指出,縱觀26個強積金基金類別, 平均成本法策略 在大部分基金類別的 1年及3年平均回報 均 優於一次性投資 ; 展望龍年,市場將繼續波動,經濟增長、利率和地緣政治事件的不確定性將影響市場表現。 由於不少強積金成員較集中投資於香港市場,未必充分把握到近年全球市場的升勢,顯示出分散投資對風險管理及掌握投資機遇的重要性。 龍年中港股未明朗. 基金公會退休金委員會聯席主席曹偉邦 展望2024年市況,分享以下觀點: 美國通脹有望回落,市場預期聯儲局減息數次,利好美股表現; 息口回落,利好債市,投資者可部署債券,尤其是減息領頭羊美國的債券較吸引;

  5. 2019年5月16日 · 比較過去10年的數據。 自從2009年6月30日以來,將全數資金投資於全球股票,每年可以錄得約10.8%,但全數資金投放於3個月現金則只有約1.0%。 這個差距就是機會成本,此例子可以解釋持有太多現金會令投資者錯失獲取回報的機會。 另外,同期美國消費物價指數每年增長約1.7%,意即投資者如果全數持有現金的話,他們實際上已喪失購買力。 投資混合資產平衡風險. 但股市風高浪急、波動性大,或會令投資者措手不及,所以建議投資於混合資產,多元化投資有助獲取最大回報,令投資者感到安心,此舉可發揮現金分散投資的作用。 其實,所謂「彈藥」即是在機會出現時,可以投放於高風險資產的現金,以賺取較高的回報。 所以,我們要持有現金以等候黃金機會。 應持有多少現金? 第一,考慮現金在分散投資中的應佔份額。

  6. 2021年8月24日 · 他發明的曾氏通道有助投資者捕捉股市的高低位,當恒指升至最上方極度樂觀綫時,表示股市進入瘋狂期,投資者宜離場;相反,當指數跌穿最下方極度悲觀綫時,則反映為準備入市趁低吸納的機會。 他認為,現時恒指在曾氏通道仍未觸及極度悲觀綫,投資者仍需要給予耐性等一等,若真的跌至該位置就可以投入資金參與投資。 0:07 - 0:23 你覺得甚麼投資策略最有效? 0:26 - 0:34 要持股多久才可以沽售? 0:37 - 0:54 曾氏通道簡介. 0:56 - 2:47 你發明的曾氏通道是否能在現時市況適用? 2:51 - 4:36 有甚麼建議給熱衷短炒的人? 【第一集:曾淵滄為你講解大市走勢分析! 按此 】 【第三集:慎選收息股 曾淵滄:股息率高唔一定好 按此 】

  7. 2019年9月25日 · 理財資訊 11:11 2019/09/25. 分享: 調查:年輕散戶偏好短炒獲利 8成投資者靠親友推介. 想要為資產增值,不少人會選擇投資金融產品,但據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投委會)進行的「零售投資者研究2019」顯示,整體投資者,尤其是年齡乎18至29歲的年輕投資者傾向尋求短綫、高回報的金融產品,惟卻未盡力「做功課」以了解產品及市場情況。 【延伸閱讀】: 新世代搵工不單睇薪酬回報 更重視社會責任. 投委會於2019年6月以面談形式訪問了1,013位年齡乎18至69歲、並曾於過去12個月投資於金融市場的零售投資者。 調查發現,大多數零售投資者在過去12個月曾投資股票(83%),其次是外滙(43%)和基金(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