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3月2日 ·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一群發展心理學家播放一系列霸影片給四百名以上的青少年觀看,要求他們想像自己就是霸的受害者。在某些影片中,他們看見同儕潑水在受害者身上,而在其他影片中,同儕或辱罵受害者或破壞受害者的玩具,或害他們弄得 ...

    • 為達完美,忽略適應「外在環境」
    • 追求理想的盲點
    • 誰會被「完美主義」綁架?
    • 卸下「完美」的面具
    • 延伸閱讀

    若是我們常常期許自己要達到心中的完美,但卻忽略掉外在環境的適應,而讓自己備受壓力,該怎麼辦呢? 今年二十九歲的小葉在營造建設公司擔任行政人員。個性嚴謹、要求完美的她,在工作上常常要求自己做到超越公司標準要求以上,覺得這樣才能符合自己的理想,讓自己感到放心。 最近兩週,公司接了很多案子,小葉手邊的工作一下暴增,除了本身的業務,還要去協調其他部門的疑難雜症。這讓小葉的情緒變得容易煩躁、起伏大,好不容易停下來休息,一個人的時候,又容易感到低落。小葉晚上開始變得難入睡、淺眠,又容易做夢;又發現自己白天注意力下降、喉嚨感到緊緊的、胃口變差、呼吸不順暢、全身感到很緊繃,後來狀況一直惡化,於是小葉決定前來諮詢自己目前的狀況。 「醫師,我最近整個人感覺快要撐不住了,工作量好大,我快受不了了!」小葉一臉倦容地...

    跟上述小葉有類似狀況的人,在周遭的人看來,常常被認為:「有必要這樣嗎?」、「這樣簡單做就好了,何必要搞得那麼複雜」、「想這麼多幹嘛,照規定做就好啦!」但當事人卻聽不到周遭的聲音,一直嚮往著心中那個理想的自我標準。這些人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目標中,感到充滿自信,對於自己的理想充滿堅持,即便外界的不認同,也能在自己的理想國中活出一片天。 可惜的是,這個世界不是由單獨的個人理想國所組成,而是在不同的個體間有著某些共同的連結,才能讓個人與周遭環境調適得當。這是很多過度完美主義者的通病,只看到自己的理想,卻忽略掉這世界的脈絡與自我的平衡。 追求完美有什麼不好?的確,追求完美是件美好的事,但需要對自我的追求有所節制與調適。 當追求完美過程中,遇到自我調適的問題與環境條件的限制,就要適時地調整,轉換心境,重新...

    很多從小家庭教育嚴厲,缺乏父母親肯定的孩子們;或是在成長過程中,在同儕人際關係裡有不好的、被貶低的經驗,像是被嘲笑、排擠或是霸凌等,但日後無法自我調適好的人,由於自我肯定能力較差,容易發展出追求完美的特質。這類的人,因為無法在自己身上獲得滿足,所以一直往外界追求完美,追求外界的肯定。 只可惜這樣的追求,無論外在成就在外人眼中看來多美好、多優秀,這些人還是無法感到滿足,繼續無止盡地追求完美。這是源於無法肯定自我價值,對自己感到不滿足而造成的「病態性完美主義」。 在不順遂的情況下,這類人若無法意識到自身能力與自我理想追求的落差,可能就會在這樣完美理想的自我要求中跌跌撞撞,而對自我價值更容易感到挫折,本來已經欠缺的自我肯定能力又再被影響,因而變得更差,以致病態性完美主義愈嚴重,於是這樣的惡性循環就...

    很多缺乏自我肯定的人,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容易批判自我或過度自責。建議在遇到挫折或是錯誤時,不要馬上否定自己,可以先看看別人的作法與理解別人的想法,再回頭評估自己的問題,並試著去理解大環境的趨勢走向,嘗試換個角度想、換個方法做做看,看看能否讓自己克服原本的困境。 若發現自己在上述的情境下很難調適,無法不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堅持時,就要試著去思考,究竟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裡,為何要跟自己過不去,是否是因為缺乏肯定自我的能力,而造成的病態性完美主義在影響著自己。 「嗯嗯,原來我是被自己的完美主義困住了……」小葉恍然大悟地說。 若是跟小葉有類似狀況的你,建議可以先從部分的生活或工作調整開始,先放手一部分,讓那部分照一般外界的標準進行。剩下的部分,若有餘力,再讓自己做到想要達到的標準。 千萬不要被自己的高標...

    「別跟自己說加油,你已經做得很好了。」爽爽貓插畫給「失調完美主義者」的 10 則人生啟示 比「抗壓力」更重要!「恢復力」才是讓你從挫折中爬起來的關鍵,練習這 3 招吧! 「完美主義」也是「無力感」的一種?很多人可能陷入「無力感」卻不自知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心好累:抗壓力太強反而會生病,精神科醫師教你不再被壓力擊垮的30個練習》,由三采文化出版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2. 2020年10月29日 · 情感/情緒的同理心(affective/emotional empathy)是一種能夠以適當情感回應他人情感狀態的能力。 這部分互動是意會的, 我們會被對方感染情緒、陷入他的感受,或與對方共感共情,喚起自己過去類似的情緒經驗 。 前者是被動被感染的,後者是主動與對方連結,類似「沒錯,我能知道那種感覺。 近年來有論述提出,小心「同理心的濫用」,指的是我們過度進入他人情緒,化身情緒本身,被情緒主導,以無意識行為宣洩情緒。 如過度認同受害者痛苦情緒,不自覺化身正義魔人,打擊任何類似加害者形象的人。 認知的同理心(cognitive empathy)是了解他人觀點,他人如何理解事情的能力。

  3. 2019年8月6日 · 心理紓壓. 「僅僅是周圍滿滿的人,對我來說都是耗費。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內向者的「心理能量」 簡單心理 2019-08-06.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內向的人,對於社交活動總感到疲憊,甚至在做事情時更容易分心,但是你不需要因此感到懊惱,甚至強迫自己變成一個「外向者」,你只是需要一些「社交技巧」,然後好好地愛著自己原本的樣子。 (責任編輯:陳奕安) 下班時間到了,小走進塞滿同事的電梯,一言不發的坐到 1 層,走出電梯門,和大家微笑道別後,終於大鬆一口氣,總算熬過了今天最後 1 分鐘尷尬的時光。 像小這樣的年輕人有很多,也能經常跟朋友、同事打打鬧鬧說說笑笑,但一天下來,總覺得精神愈發疲憊——社交活動對他們來說,似乎是一種「消耗」。 「社交活力有限」,其實是很多內向者身上共有的問題。

  4. 2018年8月20日 · 童年的傷,情緒都知道: 26 個練習,擁抱內在陰鬱小孩,掙脫潛藏的家庭創傷陰影,找回信任與愛 (Das Kind in dir muss Heimat finden: Der Schlüssel zur Lösung (fast) aller Probleme)(榮輝譯)。

  5. 2020年12月11日 · 心理紓壓 職場領導. 心理學證實:6 個有「創造力」的人都有的生活習慣,任何難題都可以解決. Tien 2020-12-11. 在近期熱門影集《艾蜜莉在巴黎》(Emily in Paris)中,女主角艾蜜莉「點子」的形象讓人印象深刻,她對於社群行銷源源不絕的創意想法,讓難搞的老闆和客戶也逐漸對他產生信任感。 其實,創造力和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係,包含你思考問題的方式、問題卡住時你的解法,還有你待著的環境,著手在以下科學證實有效提升創造力的習慣,你也可以成為滿面春風的點子。 1.散步.

  6. 2017年5月15日 · 真正認為自己有價值的人是會允許自己犯錯的,因為他們知道,並不會因為自己犯了錯,自己就成為一個沒有價值的人。 相反的, 認為自己沒有價值的人,會盡量避免犯錯,因為他們的價值是建立在別人對他的評價之上,犯錯對他們而言會被直接解釋為別人對他的評價變差,自己對他人不再具有價值。 比起「正確」,我認為「錯誤」更可貴。 「正確」是一個結果,但「錯誤」卻是一個過程,當我們不斷成就「正確」的事的時候,我們就漸漸喪失了願意犯錯的勇氣,這就扼殺了我們的可能性。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