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6日 · 比喻所對應的意義是:沒有智慧的人不觀察善惡、不謹慎取捨,即使暫時顯現一些功德、福報,也會因惡業增上、福德損耗而迅速消失。 又云:“智者所稱讚,無餘最細深,欲未障直道,無慧不能住。 這是說,無慧則不能安住直道。 智者所稱讚的殊勝功德之中,除了證悟無我的智慧外,再沒有更深細的功德。 (般若是最細、最深的功德。

  2. 解脫老死如醫,如天帝釋降甘雨,增廣白法如滿月,猶日光明示靜品。 又如《華嚴經》所說:「專注思惟我的善知識,是為我宣說正法,普示一切法的功德,並全面闡述菩薩行儀,而來到這裡。

  3. 2018年10月28日 · 一般所謂三德」,即智德斷德恩德以及大般涅槃經提到的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 「四無礙解」則包括:善能契入正理的「法無礙解」、善能詮釋法義的「義無礙解」、精通各種地方語言而無礙自在的「詞無礙解」、隨順正理而巧說無礙的「辯 ...

  4. 2021年2月18日 · “ 故謂佛久遠,智者無退屈,為盡過集,恒勤修資糧。 因此,智者不會認為成佛道路時間久遠而心生退屈。 為了一一斷盡相續中的過失,並修集所有功德,更不應懈怠,而且應恒時不斷地勤修福慧資糧。

  5. 2020年2月18日 · 《三摩地經》:我正在告訴你,你現在應當要領悟的是什麼? 你平常如果多去思惟觀察的話,自然而然心就會安住在所觀察的對象上,跟著這個對象修持,所以,若懷憶念大師能仁的身相及無量妙,時常串習這種隨念,自心即能專注於此義理。

  6. 2020年10月27日 · 勝光得知此事之後,稟告佛陀,佛就宣說了以下一偈。 《集法句》云: “ 若行於放逸,即壞凡夫心,如商護財貨,當不放逸。 《集法句》說: “ 如果一個人的行為常常在放逸當中,那就會失壞自相續。

  7. 惡為一。 其他如王充、荀悅與韓愈等,主張性有上中下三品,都以智愚與善惡等量齊觀。 杜威(J. Dewey)於1938年曾發表〈人性會改變嗎? 〉(Does Human Nature Change?) 一文,說:「……關於人性如何最有效地改變的問題將居首位;所問者不是能不能改變, 而是在一定條件下,如何改變。 此終為最廣義的教育問題。 第一節 人性學說的派別. 中國人性學說的派別,約有五說:一、性善說。 二、性惡說。 三、性善惡混說。 四、性三. 品說。 五、性無善無惡。 西洋人性學說的派別,據康德〈人性之根本的惡〉.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