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玻璃心」是什么在专业心理学理论当中最接近玻璃心的概念是「高敏感群体highly sensitive people)」,其四个显著特征是: 一、深度加工信息 二、能感知细微之处 三、容易被过度刺激 四、对事物往往有更大的情绪反应

  2. 2013年9月9日 · 先说最重要的玻璃心即高度敏感是天生的无法治疗也无需治疗。 身体上的耳聪目明,人们很好理解;心灵上的耳聪目明,很多人就无法理解了。 其实,高度敏感,就是心灵上的耳聪目明。 这是一种天赋,一种能力。 但,所有的长处,都有其相对应的短板。 很多人无法发现和运用自身的长处,只会持续性地陷在自己的短板里,就造成了痛苦。 这个道理是我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发现的。 蓝宝 (我老公)的耳朵特别好,我买了个新闹钟,晚上睡觉时,他抱怨睡不着,老是听到秒针响。 这个声音应该是极轻微的,我屏息凝神了半天,也听不见。 但蓝宝的五官敏锐度,远超过我,这个细微的声音,就对他的睡眠造成了困扰。 像不像高度敏感人士的苦恼,很多琐碎的事情,别人没有感觉,却给我们带来了痛苦,造成了困扰。 那耳聪目明真的是不好的吗?

  3. 玻璃心顾名思义就是指内心像玻璃一样易碎, 一般是指心理敏感、脆弱、多疑,不太能接受批评指责,甚至对于一些比较中肯的评价都接受不了,很容易感受到恶意和伤害的一类人。 玻璃心 从自我的生活经验看,主因是是早期的童年生存环境里与周围人的互动中(尤其是与父母的互动,与父母的关系)中,没有感受到足够的关爱和照顾,没有得到回应,形成的低价值,卑微的自我认知。 我小孩在0-3岁期间,奶奶带的居多,加上那两年自己工作忙,没有太注意小孩的情绪反应。 老一辈总是打压式的教育,出现任何问题,就是指责,抱怨。 导致小朋友一听到指责的声音,就大喊大叫,一直怀疑自己不够好,我们不喜欢他。 迫切的希望得到他们的认可。 后面几年,我一直执行鼓励教育,告诉他:人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喜欢,同样的也不可能所有人都讨厌。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15年8月6日 · 玻璃心的人我个人认为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的性格缺失所造成的1.存在感的缺失 2.安全感的缺失 3. 自我认知 的偏差. 首先存在感的缺失,有玻璃心的人,大多很在意自己的存在感。 之所以没有存在感的原因有很多,有的缺爱,有的缺钱,有的缺一颗理智的大脑。 还有就是,缺一个 简简单单的 平常心。 也就是说:期望值太高了! 或者说太贪心了! 玻璃心的人总有各种刺伤、纠结和困惑,这些往往来源于期望从别人那里获得太多的东西,一次简简单单的聊天都能被看成收获对自我魅力的正面评价的场地,怯怯懦懦、不明不暗,自己先就心虚了,当然容易被伤到。 其二安全感的缺失,玻璃心的拥有者常常是一些不够自信不够独立的人,他们过于在乎别人的眼光。 而且,部分的人会很容易带有强烈的攻击性。

  6. 脆弱分析. 怎样克服玻璃心? 关注者. 277. 被浏览. 91,557. 18 个回答. 默认排序. 盐选心理. 知乎 官方账号. 8 人赞同了该回答. 摆脱「玻璃心」只需要这 3 步: 1、从关注他人到关注自己; 2、从 内部归因 到外部归因; 3、从否定自我到接纳自己。 其实玻璃心的本质,都是过度敏感在作祟。 「被『社交敏感』裹挟的成年人」 某次上课,老师和我们分享与被研究对象发生争吵的经历,以此说明某种关系存在着某种程度的「 不破不立 」,也就是说,有时发生冲突恰恰是拉近距离、关系发生变化的关键。 然而,当老师说完我问道:「倘若对方因此而恼怒,双方关系彻底破裂,研究该如何进行? 老师愣了一下,回答我:「你应该先搞清楚,你为什么很担心关系破裂这件事。

  7. 2020年3月2日 · 1. 内心缺乏安全感,想太多; 2. 自尊心 过强,太把自己当回事; 3. 别人会觉得你有点太敏感了,说不得; 4. 任何一点不好的反馈,都会被视为对自己全盘的否定。 与此同时,过度敏感的人非常容易被人利用,甚至有可能被 PUA,因为 PUA 就是指通过操控一个人的情绪来实现操控者的目的。 「玻璃心」是性格使然吗? 我们常常容易混淆「 自尊心强 」和「高自尊」这两个概念,以为「玻璃心」是高自尊的表现,而事实上,这恰恰是低自尊的表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卑」。 越自卑的人,自尊心越强,且能力和自尊需求成反比,能力越低,越执着于别人的认可。 当我们在某方面自卑的时候就会过于关注别人的评价,从而忘记了自身给他人带来的价值感。 自卑让我们希望不断通过他人的认可来获取优越感,从而填补自己内心的匮乏。

  8. 2015年6月7日 · 90. 被浏览. 32,388. 11 个回答. 默认排序. 盐选心理. 知乎 官方账号. 8 人赞同了该回答. 玻璃心从本质上来看是高敏感的表现。 它就像一把双刃剑,稍不留意就会伤到自己。 要想发挥出它的优势,可以从这几点出发: 1、从关注他人到关注自己; 2、从内部归因到 外部归因 ; 3、从否定自我到接纳自己。 「被『社交敏感』裹挟的成年人」 某次上课,老师和我们分享与被研究对象发生争吵的经历,以此说明某种关系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不破不立」,也就是说,有时发生冲突恰恰是拉近距离、关系发生变化的关键。 然而,当老师说完我问道:「倘若对方因此而恼怒,双方关系彻底破裂,研究该如何进行? 老师愣了一下,回答我:「你应该先搞清楚,你为什么很担心关系破裂这件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