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輔導員簡介. 本中心輔導員擁有多年從事輔導的經驗及培訓。 更多資料. 輔導內容 嚴守保密. 服務時間及收費. 備註: 本輔導服務由香港公益金贊助部份經費。 服務地點. 香港皇后大道中181號. 新紀元廣場低座1樓101室. (鄰近上環港鐵站E2出口) 查詢. 電話:2810 1104. 傳真:2526 3376. 網址:www.cmac.org.hk. 電郵: os@cmac.org.hk.

  2. 2020年,對所有人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 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不斷反覆之下,各人的生活模式不知不覺地產生重大變化。 執筆之際,正開始爆發第四波疫情,數字攀升,疫情十分嚴峻。 幼稚園和初小學生已於早前上呼吸道感染肆虐的時候,再度停課。 在停課的時候,孩子們恢復網上學習,家長們則又再負起父母、老師、玩伴的角色,還得要兼顧工作或家務,真的忙得喘不過氣來。 在這時候,不知道父母們有無想過孩子是需要學習獨處呢? 「獨處」是一種能夠舒服地和自己相處的能力,讓孩子在平凡安靜的生活中尋找樂趣,透過閱讀、聽音樂、畫畫、散步、運動等,自己也可獨自進行的活動,經驗自主和感受內心的滿足和愉快。 「獨處」也可以幫助孩子把生活經驗修正和整合。

  3. 2021年10月1日 · 主頁. 賽馬會「婚姻 ·再思」計劃 - 『心心相印爰孩子』 親子關係小組 2021-10-01. 賽馬會「婚姻 ·再思」計劃 - 『心心相印愛孩子』 親子關係小組. 家長處於與配偶關係不穩時, 有機會影響親子關係的質素. 孩子的成長就像一顆幼苗, 需要有很多滋養及素質. 這顆幼苗是否有穩固又濕潤溫暖的土壤, 那就靠著你們學習跟孩子保持親密感, 而孩子也同步地學習跟父母們的相處, 最終促進更優質的親子關係。 上一篇 賽馬會「婚姻·再思」計劃 – 研究發佈會暨同業分享會. 返回. 本會是一所天主教志願機構,於1967年正式註冊為服務社團,並以促進美滿婚姻及促使父母善盡天職為宗旨。 我們率先推出了各種嶄新的家庭及婚姻服務,如為天主教未婚夫婦而設的教友婚前培育計劃。

  4. 克賴頓模式生殖照護系統好處. 全天然. 沒有副作用. 真正了解自己及配偶的生殖健康. 增加夫婦的親密感. 有助夫婦溝通. 是一個天主教認可的家庭計劃,因為沒有阻礙生育力. 完美表達夫婦彼此交付. 「克賴頓模式生殖照護系統如何協助有生育困難的夫婦. 克賴頓模式生殖照護系統找出真正阻礙懷孕的原因例如: 子宮頸沾黏不足. 荷爾蒙分泌失調. 卵巢多囊症. 男方精子問題. 並透過自然生育技術 (NaPro Technology) 以西醫的方式調理身體,對症下藥或改善生殖健康,從邢增加懷孕的機會. 使用「克賴頓模式生殖照護系統」和「自然生育技術」成效如何? 根據美國的經驗,76%的夫婦在第一次開始使用克賴頓模式生殖照護就已經能夠準確地斷定可孕日而懷孕。

  5. 2023年1月1日 · 家事调解服务则是一个和平协商的过程,由专业认可的家事调解员以中立持平的态度,协助面临分居或离婚之人士,和平合理地处理分居或离婚的安排,以期达至以孩为本及双方满意的协议。 服务目标. 为面临婚姻破裂的夫妇,提供家事调解服务。 协助离异人士及其子女适应离异时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及心理上的冲击,重建生活秩序。 提倡离异父母共同履行亲职,延续亲子关係,以减低离异对子女的负面影响。 调解范畴. 子女管养权. 子女生活费. 子女探视安排. 配偶赡养费. 物业及财产分配. 服务对象. 面对分居及离婚困扰之夫妇及其子女. 双方均愿意参加家事调解服务之夫妇. 甚么是家事调解呢? 当两夫妻面对离婚,如何可以做到和平协商,处理好子女管养、生活费、资产分配等安排呢? 过程又需要如何聆听及考虑子女的需要?

  6. 2021年9月1日 · 文章分享. 如何經歷青少年子女的暴風期 2021-09-01. 婚姻輔導員. 黃婉詩. 如何經歷青少年子女的暴風期. 相信不少青少年子女的父母,有時候會感到難以掌控他們的子女。 有些子女在0-12歲期間,一直被父母視為容易撫養的孩子,在他們升上中學不久,卻突然判若兩人。 這可比喻為家庭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掛上了一號風球了,甚至掛上三號風球,如果來不及防範,一不小心,就會步入八號風球的混亂狀況。 在這段時期裡,子女需要父母的了解和安撫,處理過往不愉快的親子相處經驗。 父母需要學習處理個人和子女內心的感受,耐心等待風球除下,不讓八號或更高的風球出現。 失落感作怪. 當父母與青少年子女出現溝通問題時,表面上看來是子女激發了父母的怒氣,產生衝突或斷絕溝通。

  7. 「親和坊」旨在為有需要的離異家庭提供一站式「以孩為本」的共享親職支援服務,協助離異父母及孩子療癒傷痛、學習新的相處模式,共建親職計劃,並讓孩子能與父母雙方保持穩定的聯繫,繼續擁有父母雙方的愛與關懷。 服務目標. 促進離異父母,有效地履行「以孩為本」的父母責任. 協助離異家庭的孩子過渡因家庭變遷所帶來的壓力. 提供親子接觸機會,讓孩子可在一個安全及友善的環境,與非同住父/母保持正面的接觸. 向公眾人士推廣離異父母責任及共享親職的理念. 服務內容 (給父母的服務) 「共享親職」輔導服務. 親職協調服務. 督導聯繫服務及交接. 「以孩為本」共享親職工作坊及講座. 治療性小組及課程. 同路人互助小組及義工服務. 服務內容 (給孩子的服務) 孩子適應輔導及小組. 服務內容 (給家庭的服務)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