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4月3日 · 「1. 捕捉」: 我們必須清空大腦,盡可能把引起注意的事情捕捉下來,放在收集箱,並且盡可能 100% 的收集。 「2. 理清」: 對每一件收集的事情進行思考判斷,如何採取行動? 何時採取行動? 下一步行動是什麼? 「3. 整理」: 把分散的行動、任務,組織成專案,確立有價值的目標與成果,並開始聚焦目標。 「4. 檢視」: 回頭檢視整理好的系統,安排好未來一周的行動。 「5. 執行」: 如此一來會建立一個值得信賴的系統,依靠這個系統安心地去執行設定好的任務,更專注在重要任務上。 這篇文章,不會再仔細說明 Notion 的操作功能,想先了解操作細節的朋友,可以參考我的幾篇文章: 基礎入門認識. Notion 把文件、任務、知識庫「無縫重組」的全新專案整理工具.

  2. 2020年3月16日 · 一,用一頁筆記,管理職場所有專案與雜事. 我會建立「一頁筆記( Page )」,就在這一頁筆記中,延伸多個層次,來管理所有職場上的事情。 為什麼所有職場上的事情,都從「一頁筆記」開始延伸管理,而不是一開始根據專案分成多頁筆記呢? 我的想法如下: 雖然職場上的專案、任務非常多, 但既然都是「同一個公司內」的工作,彼此也會有相關。 做為一個工作者來說,要安排的就是公司內「所有工作」的流程與時程, 所以應該統一管理,並且可以排程。 應該有一個自己在職場上的總目標 ,然後才延伸出各種專案、任務。 所以,我先在 Notion 建立一個[ New Page ],然後在這頁筆記中,把這個年度,職場上的 目標願景、關鍵成果 ,用簡單的筆記功能列舉出來。 二,不同類型專案,用不同資料庫管理.

  3. 2015年1月20日 · 「番茄土豆」另外一個吸引人的特色, 是他免費帳號下就能跨平台雲端同步 ,所有時間管理與工作記錄跟著我的帳號走,長期紀錄不會消失,又可以在任何電腦的網頁端使用,也可以透過 Android App、 iOS App ,或是 Google 瀏覽器套件追蹤。 例如在辦公室時,我習慣用「番茄土豆」網站端紀錄工作時間,而晚上回到家裡進入預定地看書閱讀時間時(方法可以參考: 用 Evernote 開始完美讀書計畫:抓重點閱讀心得複習 ),我則用「番茄土豆」 App 在沙發上做記錄。 下面就是「番茄土豆」的各平台工具: 「番茄土豆」網站. 「番茄土豆」 Android App. 「番茄土豆」 iOS App. 「番茄土豆」 Chrome 擴充套件. 三、如何快速建立你的土豆清單?

  4. 2008年12月11日 · 安裝完成後啟動你的TweetDeck, 第一個畫面簡潔明瞭的要你輸入你的Twitter帳號密碼 ,輸入後直接登入。 不過預設的TweetDeck顯示不出中文,這時候 請到整個軟體介面最右上方點選設定圖示按鈕,在設定對話盒中切換到﹝Color/font﹞分頁,並勾選「International font/TwitterKey」 。 這時候你就可以在TweetDeck中正常顯示、使用中文了。 基本上,除了上面這個設定外,TweetDeck都幫你設定得好好的,你可以馬上就開始使用TweetDeck。 TweetDeck的分頁視窗、橫向平台: TweetDeck有不少貼心的小功能,但是我個人最欣賞的就是它 看起來簡單,但實際使用起來會發現真的很「舒適」的介面 。

  5. 2017年9月3日 · 作者: Esor Huang 9月 03, 2017. 閱讀到 TIME 的一篇文章:「 6 Secrets to a Happier Life 」(快樂生活的六個秘密),這篇文章來自於 TIME 2016 年年初出版的一本專刊「 快樂的科學 」。 其實讀完後會發現從頭到尾「只有一個關鍵秘密」,不過無論是 6 個還是 1 個,我最近都對這個「快樂科學的秘密」很有感觸,讓我從自己生活的改變故事聊起。 我以前曾經「 很享受通勤時間 」,那時候我每天搭乘大眾運輸上下班長達三個小時,可能很多人覺得難受,我卻覺得這是最棒的 零碎時間 ,可以讓我專注處理很多事情。

  6. 2017年3月23日 · 而我的加速學習方法有三個步驟與順序:「先體驗、再搜尋、最後才開口問。 一,先體驗:不需要先搞懂. 當我碰到一個新工具、新方法,甚至可能是我之前完全沒有接觸過的軟體或方法類型,例如很久之前我第一次接觸「 心智圖法 」的時候,這時候我習慣使用的方法就是: 先直接用用看再說 。 如果是一個新工具,我喜歡直接下載這個軟體,然後簡單看一下軟體首頁的官方介紹(通常軟體首頁會用一些關鍵字、簡單文句介紹這個工具的重要特色),接著我就立刻開始使用它。 使用時會有一些功能不知道要幹嘛,但不管,都打開來試試看,看看會出現什麼效果,然後思考這個效果會是什麼用途。

  7. 2019年3月21日 · 這兩個問題,或許有同樣一套解決辦法。 我自己在正職工作與家庭生活之外,也很熱衷於培養自己的興趣,例如 寫作 、 跑步 、 料理 、 閱讀 等等。 我對於興趣可以帶來的正向影響,有一些反思,這篇文章提供心得給大家參考。 反思一,我們常常覺得「興趣」是「工作」的平衡 ,工作時間累積許多壓力,所以要利用做有興趣的事情的時間來紓壓。 但如果這樣想的話,很容易工作時更沒有動力,更想要趕快放假去做有興趣的事。 做有興趣的事情時覺得很開心,但回到工作上時覺得更累更想逃避。 反思二,我們或許也常常希望自己的「興趣」可以培養成一個「斜槓」 。 但真正的斜槓其實也就是另外一個專業工作(要不然也無法稱之為斜槓了),既然是工作,那麼一樣需要大量的時間投入,並且要面對工作上一樣的壓力。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