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5月12日 · 電視廣播由一家名為Young Lion的公司直接持有26%的股權Young Lion的持股是在2011年1月從邵氏兄弟收購回來的。 當時Young Lion由殼王陳國強及台灣HTC董事長王雪虹及外資股東組成,在2015年4月,黎瑞剛正式加入Young Lion。 但當中電視廣播公開重申陳國強為表決控權人voting controller),但一直以來公眾卻未能從公開資料得悉Young Lion的持股分布,儘管市場早就認為陳國強只是「人頭」,背後話事的必然是與中共有密切關係的黎瑞剛。 電視廣播隱暪「最終話事人」身份. 而證監會的裁決則令外界驚訝電視廣播過去一年多一直以來隱暪「最終話事人」身份,企圖以陳國強當主席來滿足廣播條例持牌人必須為香港永久居民的規定。

  2. 2020年1月17日 · 雖然香港九成的家庭已更換了能接收數碼電視頻道的電視機但根據政府的推算現時仍然有8萬低收入家庭因為財政原因而無法更換電視他們在今年12月後便無法再收看免費電視頻道因此政府透過關愛基金撥款4.5億元全數資助這些家庭換新電視機好讓他們能繼續享有免費娛樂。 【紓困措施2020】關愛基金撥4.5億 助基層家庭換數碼電視. 對政府來說,要以基金補助8萬用戶升級數碼電視,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清空該段頻譜供5G通訊之用,由於這段用作傳送電視的頻譜位處低頻帶,覆蓋廣泛,有助營運商改進網絡質量,一旦拿出來拍賣必可讓庫房進漲數以10億元計。 既然有關換電視的計劃已從關愛基金撥出4.5億元,對比頻譜拍賣的潛在收益,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3. 2023年2月17日 · Now TV的成功預視有線的結局. 再看,香港電訊被電訊盈科收購前後,均力主進入收費電視市場,回歸前推出的互動電視以及在賣盤前與梅鐸合作申請收費電視牌照雖然無功而回。 豈料電盈主席李澤楷成功以香港電訊的光纖網絡,研發出全球最大的IPTV網絡,Now TV的成功亦注定了有線電視的沒落。 電盈成功透過寬頻來綑綁收費電視,但相反有線電視卻不能以新聞台來綑綁其他服務,這也預示了今日的結局。 有線電視服務雖然終結,但公司仍在,轉做免費電視是否一條出路? 很難說。 但若新聞台沒有了24小時直播,就會失去競爭力。 大家走著瞧,看看新世界如何扭轉乾坤吧。 =====. 【ET財智Talk】美國加息及通脹預期左右美元走勢 花旗陳正犖分析日圓、澳元、人民幣走勢及買賣策略. ET財智Talk.

  4. 2018年12月20日 · 香港電視不能攻陷免費電視牌照的堡壘轉戰網上購物平台成立HKTVmall開業3年多HKTVmall決心入屋的成果又是如何? 市民可以如何享受HKTVmall的特別優惠? 香港電視旗下的網上購物.

  5. 2015年9月18日 · 據樂視現時的收費即平均每月82.5元就可以收看號稱逾萬小時的節目當中包括樂視在中國自拍的內容以及綜藝娛樂等節目不過有趣的是樂視在其網上商城上並無對其節目內容作出太多介紹似乎心知肚明其中國化內容未必適合香港用戶口味因此只能以不到2,000元買40吋大平面電視來作飢餓式行銷先打響品牌再引入如英超這樣的內容來吸引用家。 樂視的管理層批評現時傳統收費電視模式落後,是時候去打破這個悶局,對此一論點,薑餅人有認同有不認同,收費電視的月費模式的確是落後,皆因不是任何人都有時間每個月睇清所有內容,之前NOW的按頻道收費也逐漸被組合式收費取代,不知這是進步還是退步。

  6. 2021年5月14日 · 今年首季的網上銷售總額為63億元。 雖然政府這些數字較一年前急升62.6%,但從按月的數字來看,則似乎已經見頂了。 香港電視市場份額逾兩成. 若對比香港電視在同期的交易總額數字就更能印證香港網購高增長乏力的論述香港電視今年首三個月的交易總額分別為5.64億元4.56億元及5.25億元但最大的問題是今年首三個月的交易總額除了一月因為去年同期疫情尚未爆發而錄得66.9%的按年增長外二月及三月均按年下跌。 按政府的數字顯示,香港電視的市場佔有率在一月時為23.5%,到三月則為25%。 政府數字顯示香港的網購大餅正在高速增長,而有趣的是,香港電視的交易額僅能保持平穩,市場份額卻未見大跌,可見香港電視的確在香港網購市場建立了一定的市場地位,而對手也未能威脅其地位。

  7. 2017年4月21日 · 近日陷入財困的端傳媒就是一個好例子,端傳媒據報在裁員前有90名員工,主力撰寫大中華區深度報道。 在營運了一年半後,大老闆未能找上新財源接力,換言之首輪資金已燒光,業務本身又未能自給自足,只能炒人維持營運。 但問題回到原點了,為何沒有人願意付費及為何沒有廣告去支持業務繼續下去呢? 據說端開始的時候,曾想過辦一份刊物來吸引讀者,希望以線下及線上方式來推廣,但後來則決定放棄紙本主攻網站。 但有讀過端的文章的讀者都會認同,端的內容其實值得付費閱讀,它提供的並非即時新聞的垃圾資訊,而是有深度,有研究兼有分析的文章,管理層當初為何不為文章設下收費門檻,而要等到財政緊絀後才推出每年300元的會員計劃? 而會員計劃卻沒有為文章設下收費門檻。 這反映管理層們也不認為文章有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