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碳達峰、碳中和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00 萬 名用戶曾瀏覽 agoda.com

    中和區酒店特惠,即上Agoda訂房。 我們全天候為你提供協助,出走都唔會注定一人!

    • 香港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高雄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台北市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花蓮縣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搜尋結果

  1. 2023年1月10日 · 碳中和英文為Carbon Neutrality」,碳中和概念指的是面對當前碳排放量持續升高為了減低未來可能發生的氣候危機透過植樹造林轉用可再生能源等方式使在特定時間內累積的減碳量抵銷自身產出的碳排量。 要做到碳中和,除了透過海洋、森林、土壤等自然碳匯(Carbon Sinks)吸附二氧化碳之外,不少企業和組織妄想通過碳補償(Carbon Offsetting),透過投資植樹或保育森林來吸收釋放出來的碳,使得碳的排放量與清除量能夠達到平衡;或是發展碳市場(Carbon Market),透過與其他國家或地區交易、購買配額,換取二氧化碳的排放權。 然而,這些對環境來說是最好的解決方案嗎?

  2. 2021年10月24日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2021年9月22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3. 政府於 2021 年 10 月發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 2050》,定下淨零發電」、「節能綠建」、「綠色運輸全民 減廢四大減碳策略並提出中期目標以助香港於 2050 年前達致碳中和在少於30 年內實現碳中和這個目標 極具挑戰性。

  4. 2021年10月12日 · 深度減策略有四方面,對應香港主要本地排放源,包括發電、運輸及廢棄物,因為這三方面佔我們超過九成的本地排放。 四大政策就是淨零發電,包括淘汰燃煤作日常發電、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試驗使用新能源發電,例如氫能,以及與區域合作加強零能源。 在節能綠建方面,訂立更進取的節能目標及加強規管,善用智能管理。 綠色運輸方面,會繼續落實《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及《香港清新空氣藍圖2035》。 除此之外,這次藍圖提出,預計三年內在本港試行氫燃料電池巴士及重型車輛。 在全民減廢方面,除了落實《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亦預計在2023年落實都市固體廢物收費。 另外,諮詢後亦會加強管制即棄塑膠餐具等,以及發展轉廢為能的設施。 第二方面是落實《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

  5. 2021年10月24日 · 新華社北京10月24日電.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 (2021年9月22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著力解決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莊嚴承諾為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6. 2023年4月6日 ·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 ”“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锚定目标,砥砺奋进。 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 绿色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加强顶层设计—— 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7. 2021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我國向世界作出的庄嚴承諾也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絕不是輕輕鬆鬆就能實現的。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拿出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明確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資源高效利用和綠色低碳發展的基礎之上。 “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全社會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都會產生重要變化。 關注重要現實問題,積極為碳達峰、碳中和貢獻學術智慧,是青年學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 為此,本版特組織幾位青年經濟學者圍繞這一主題展開討論,並邀請專家予以點評,以饗讀者。 與談人:

  8. 其他人也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