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7日 · 她指出,中國共產黨透過操控加國的傳媒和社交媒體影響加國本地事務。 她舉例說,過去一直有辦六四民運紀念燭光晚會,但約在8年前已被本地華文媒體拒登廣告,宣傳該項活動。 她又表示,中共會在本地招攬一些具有權力的人士,影響本地僑務。

  2. 2019年5月27日 · 青少年的精神健康與使用社交媒體習慣有關2017年英國皇家公共衛生學會調查5個社交平台與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關係其中YouTube被青少年評為對精神健康產生最正面的影響其次是Twitter和facebookSnapchat和Instagram的評分最低被認為是最不利精神健康的社交平台。 皇家公共衛生學會總裁克拉默 (Shirley Cramer)指出,Snapchat和Instagram以分享照片為主,這可能是引致年輕人缺乏信心和焦慮的原因。 以社交媒體追蹤新聞 識讀能力較佳. 2018年香港浸會大學的研究顯示,常透過社交媒體追蹤新聞的青年,在識讀能力上略為優勝於使用傳統媒體的青年。

  3. 2024年3月28日 · 【明報專訊】領導加拿大外國干涉公開聆訊委員會專員法官霍格 (Marie-Josee Hogue)昨 (27日)聽取了多倫多資深民運人士吳溫溫的視像作供。 吳表示自己於1968年從香港來到加拿大先到滿地可之後到多市任安居服務協調員開始民運工作她指出中國共產黨透過操控加國的傳媒和社交媒體影響加國本地事務。 她舉例說,過去一直有辦六四民運紀念燭光晚會,但約在8年前已被本地一些華文媒體拒登廣告宣傳該項活動。 她又表示,中共會在本地招攬一些具有權力的人士,影響本地僑務。 她列舉華社爭取平反人頭稅一事,並以1992年時中共影響其中一派社團領袖,這一派人士倡只需要道歉不用賠償,這與全加華人協進會倡議的平反人頭稅和同時要賠償的立場不同。

  4. 2024年3月28日 · 【明報專訊】領導加拿大外國干涉公開聆訊委員會專員法官霍格 (Marie-Josee Hogue)昨 (27日)聽取了多倫多資深民運人士吳溫溫的視像作供。 吳表示自己於1968年從香港來到加拿大先到滿地可之後到多市任安居服務協調員開始民運工作她指出中國共產黨透過操控加國的傳媒和社交媒體影響加國本地事務。 她舉例說,過去一直有辦六四民運紀念燭光晚會,但約在8年前已被本地一些華文媒體拒登廣告宣傳該項活動。 她又表示,中共會在本地招攬一些具有權力的人士,影響本地僑務。 她列舉華社爭取平反人頭稅一事,並以1992年時中共影響其中一派社團領袖,這一派人士倡只需要道歉不用賠償,這與全加華人協進會倡議的平反人頭稅和同時要賠償的立場不同。

  5. 2019年10月17日 · 修圖風氣流行原因. 媒體影響. 傳媒為資訊流動的載體其中社交媒體對資訊流動具重要影響包括影響大衆審美觀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2018年8月發表文章表示隨着修圖科技的傳播以往僅出現在名人或美容雜誌的完美外觀標準充斥社交網絡。 就媒體對審美觀的影響,瑞士納沙泰爾大學等學者於中美洲國家尼加拉瓜的偏遠村莊,向過去沒有受傳媒影響的村民研究他們的審美觀會否受電視影響,他們於2018年發表的結果發現,看較多電視的男村民傾向喜歡較瘦的女子身形。 朋輩影響. 社教化的途徑之一為朋輩。 青少年重視朋輩關係,互相學習及交流,有時亦在同輩之間傳遞社會規範。 青少年受朋輩壓力影響,有時或會因害怕被同儕排斥而從衆。

  6. 2015年3月26日 · 有依賴者表示感到社交網站上的人際關係給自己造成了負擔」,有時候因為無法抽身而不斷點擊。 3. 影響現實生活及情緒. 台灣大哥大基金會2013年的「青少兒網路使用與價值觀」調查,發現fb重度使用者,相較其他網站使用者,較易逃避責任。 Fb重度使用者在網上分享心情,若得到認同 (獲「like」),在現實生活的言論很易失去分寸和界線。 耶魯大學、加州大學和fb合作研究發現,在fb上發表具正向或負面情緒的貼文,短時間內會衍生更多相同情緒的貼文。 香港青年協會2009年訪問近700名中學生,44%受訪者受情緒困擾時,會把感受分享到fb,42%受訪者稱分享後心情會紓緩。 青協督導主任徐小曼擔心有年輕人把負面情緒放大分享到網上,會影響其他本身已受情緒困擾的人。

  7. 2020年11月19日 · 1. 個人心理. 缺乏自信. 愛炫富或與心理上缺乏自信有關。 美國心理學專家Susan Whitbourne於2015年在雜誌《今日心理學》提出,缺乏自信∕不安 (insecure)的人有4徵狀,包括喜歡踐踏他人的自信、愛展現財富及成就、常作「謙虛式炫耀」 (humblebrag)如在社交媒體「投訴」因工作常去旅行,以及喜歡投訴商品及服務水準不高從而突顯自己具品味等。 Whitbourne指出,這些行為往往與自卑情結 (inferiority complex)和自戀心理有關。 此外,炫富者大多重視他人如何評價自己。 人們往往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心理學家稱之為「社會評價威脅」 (social evaluative threat)。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