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5月26日 · 秦始皇統一六國把各國城牆修築連接是為萬里長城的前身為了讓小四S班於出發前認識秦始皇老師先請同學蒐集相關史料及文學作品熊貓博士和豬Pat卻為此爭辯起來——秦始皇是暴君」,抑或千古一帝」? 統一文字 廢封建行郡縣. 秦朝以前,天子把土地分封給諸侯統治,是為「封建制度」。 到了春秋戰國,諸侯國互相攻伐、兼併,全靠秦始皇統一六國,才令天下太平! 吞併六國後,他廢除諸侯國,推行郡縣制,即把國家分成不同「郡」,由「郡守」管治;郡下設不同「縣」,由「縣令」看守,官員須定期向上匯報管治情况,以防造反,對後世影響很大。 統一之初,各國文化差天共地,秦始皇統一了文字、度量衡 (計量長度、容量、重量的單位)、貨幣、車軌等。

  2. 2021年5月4日 · 蘇洵分別闡述兩種滅亡情况的因果細節。 割讓土地的後果,不但強弱己,更養大秦國慾望。 蘇洵直接抄引《戰國策》說話為類比,指出兩後果之間的惡性循環,以至割讓土地的韓魏楚三國必然滅亡的唯一終局,同時論證了亡三國非全因軍事力量。 至於間接情况的齊燕趙,則各有國情: (1)齊國被秦國收買,起初,秦國滅韓時,齊國沉默了,當秦國滅趙魏楚燕的時候,齊國沉默了,最後當國來滅齊時,再也沒有諸侯可以為齊抗了。 (2)燕國太子丹怨恨兒時好友嬴政翻臉不認人,催促荊軻行刺,是先私讎而後國家之急,沒有抗全盤計劃,倒加快了秦國滅燕的步伐。 (3)趙國本是六國中抗軍事表現最亮麗的,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 (另三人是白起、王翦和廉頗)更是秦國眼中釘,後來秦國用了古往今來最省力的計策,散播假新聞,謠傳李牧通敵。

  3. 2023年1月17日 · 「完璧歸趙」發生於公元前283年,是秦昭王在位第二十四年,當時秦國的主要力量正對付楚國,雖然對毗連的趙國虎視眈眈,卻只能蠶食欺壓。 秦昭王向趙國提出以十五座城池換取和氏璧的建議,其實只是存心欺騙,充見他奸詐狡猾。 原文講述楚國人和氏把珍貴的璧玉奉獻給楚厲王,但楚厲王認為那只是普通的石頭,憤而懲罰和氏,下令斬其左腳。 後來楚武王繼位,和氏又前往奉獻璧玉,可是楚武王派工匠檢驗後也認為那只是石頭,斬其右腳以示懲戒。 楚武王逝世,文王繼位,和氏抱玉於楚山下痛哭,哭至淚盡流血。 文王知悉後派人去查問為何他哭得如此悲哀,和氏回答他並非因被斬腳而哭,而是因為珍貴的璞玉被當作石頭,忠貞誠實的人被當成騙子。 於是文王再派工匠雕琢一下,果然從璞玉中得到珍貴的寶玉,取名為「和氏之璧」。

  4. 2017年4月7日 · 文言範文:〈六國論〉修辭分析 善用多種修辭增文氣. 【明報專訊】一、善用比喻. 作者在論證「賂秦而力虧」部分,以「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比喻各國先祖努力經營,才爭得尺寸土地,其艱辛和困苦,躍然於紙上。. 可是,各國子孫不珍惜 ...

  5. 2014年9月24日 · 王嬴政在位十年後,為鞏固政權,驅逐外族,丞相李斯寫《諫逐客書》予王,當中說「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故能就其深」的「就」字該如何理解? 若你已經明白互文見義這技巧,應該可連繫上文的「成」字,而得出「成就」這答案,全句可解作:泰山不排斥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揀擇小溪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廣。 李斯以此告誡嬴政,治理國家必須擁有海納百川的襟懷,方能服眾治天下。 無論治學還是治天下,盼望同學也能擁有寬廣的襟懷,累積學問,積水成淵。 互文見義有時也會出現反義詞,這類以後再談。 文:林溢欣 (YY Lam)、謝廷樞. 圖:資料圖片、網上圖片. 加拿大多倫多明報新聞網.

  6. 2017年3月3日 · 藺相如以死相逼秦王擊缶瓦秦國侍衛想上前阻止被藺相如的眼神和氣勢所嚇不敢輕舉妄動突顯藺相如的勇氣和威武形象。 ?「於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瓦。 由於被迫擊缶瓦,秦王相當不悅,其中「為一擊缶瓦」一句,當中的「一」字更是突顯秦王的勉強和無奈。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廉頗知悉藺相如「先國家之急而後私讎也」的高尚愛國情操後,即時感到悔疚,其中「肉袒負荊」一句,更見廉頗勇於認錯及其內疚之情。 4. 肖像描寫. 通過人物的外貌、表情,突顯人物的心情。 ?「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衝冠。 秦王傲慢地招待藺相如,於是藺相如使計取回和氏璧,「怒發上衝冠」刻劃了藺相如的憤怒。 5. 語言描寫. 借人物說話,表現口才、本領及其個性。

  7. 2019年11月27日 · 一、自己死了也不知. 2011年亞洲電視未有得到官方證實,就誤報前國家主席江澤民的死訊,搞出「大頭佛」。 古時亦有類似事件,《東坡志林》記載,蘇軾當年被貶謫黃州期間,與他同年考中進士的曾鞏在臨川守母喪死了,有人謠傳蘇軾亦在同日死去。 消息傳到宋神宗耳中,向蘇軾的同鄉蒲宗孟求證,傷心得再三嘆息。 宋葉夢得《避暑錄話》載好友范鎮得知傳言後大哭,派人弔唁,幸好范鎮兒子派人前往黃州打探虛實,才得悉蘇軾只是「so sick」,得了瘡患及赤目,杜門謝客。 蘇軾被謫海南時,又被訛傳他得道成仙,乘小舟入海,只剩下衣冠。 二、講到媽媽都信. 《戰國策.策二》記載,孔子的徒弟曾參和母親住在費地 (今山東省費縣),那裏有人與曾參同名。 某天同名者殺了人,消息傳到各家各戶,眾人紛紛到曾參家問個究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