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5日 · 上一篇. 政府上調職津入息及資產限額 (18:16) 圖1之1 - (資料圖片) 政府今(5日)公布,調高由今年4月起計在職家庭津貼計劃的入息及資產限額。 1人住戶全額津貼每月入息限額增400元至1.1萬元,升幅約3.8%;3人住戶全額津貼入息限額增1200元至1.98萬元,升幅約約6.5%;6人或以上住戶全額津貼入息限額則增2700元至2.49萬元。 半額津貼方面,1人住戶每月入息限額增600元至1.54萬元;3人住戶入息限額增1700元至2.77萬元;6人或以上住戶入息限額則增3800元至3.48萬元,增幅約4.05%至10.9%不等。 另外,政府亦調高職津資產限額,1人戶資產上限由27.8萬元放寬至28.6萬元,3人住戶則由49萬元增至50.5萬元。 相關字詞﹕ 編輯推介 在職家庭津貼

  2. 2024年3月31日 · 羅淑佩在無綫節目《講清講楚》表示,在入伙年期較長的屋邨,因租金較便宜,租戶生活穩定,有積蓄買車並不奇怪,但若在新屋邨出現比較昂貴的車,甚至掛上「中港牌」,很有可能屬濫用公屋對象,署方將會重點調查這些個案。 她亦表示,會積極考慮抽查正在輪候公屋申請人士,認真調查其資產是否合乎申請資格,如超出限額,則會將該人士從輪候名冊中剔除。 至於舉報濫用公屋的獎勵計劃,羅淑佩表示,望今年內能夠推出計劃,強調將要求舉報時具名、舉報人與有關部門面談,以及署方必須成功發出收樓通知才會給予獎賞,以防市民濫報,計劃將會參考好市民獎,如獎金約3000元。 被問到現時政府財政一般,獎勵計劃能否持續進行,她認為建屋成本十分昂貴,形容如果一個小的獎勵能令署方收回被濫用的公屋,「這筆生意做得過」。

  3. 2024年3月21日 · 【明報專訊】近期傳出私有化的體育用品股李寧(2331)昨開市前公布業績,2023年全年少賺21 ...... (2024年3月21日) 保誠去年虧轉盈 港新業務利潤升2.7倍. 【明報專訊】保誠(2378)公布去年業績,去年扭虧為盈轉賺17.12億美元,而2022年則虧損 ...... (2024年3月21日) 嘉里去年核心少賺22% 末期息持平. 【明報專訊】嘉里建設(0683)公布,2023年核心純利按年跌22%至25.18億元,計及投資 ...... (2024年3月21日) 京東健康全年純利升4.6倍. 【明報專訊】京東健康(6618)公布,截至去年底止全年純利21.42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 ...... (2024年3月21日)

  4. 3 天前 · 8,703,392. 2024-04-16. 期數查詢結果. 年份. 請輸入期數. 至. 最近30期自動對票. 請輸入六合彩票上的六個號碼. 1.

  5. 2024年3月31日 ·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今(31日)於網誌說,現時社會經濟及樓市狀況仍未趨向穩定,不排除往後一段時間推出招標的項目會出現「高買低賣」、影響市建局財務的情況,故已制定策略應對,包括以「跨項目補貼」模式,將個別項目所得的盈餘補貼有機會錄得虧蝕的項目。 他又說,市建局已於1年多前展開向外融資所需的前期準備工作,目前已接觸多間金融機構,形容市場對市建局融資計劃反應十分正面,預計具體工作今年第三季展開。 韋志成表示,市建局於未來5年需要就多個已開展的大型重建項目進行業權收購,同時就新開展項目進行收購,預計涉及開支超過800億元,而現時市建局有大約180億元的現金流,故有一定壓力財政。 他提到,市建局大部分於早年收購的項目帶來一定盈餘,至今累積的總盈餘大約370億元,將保留及用作推行其他重建項目。

  6. 6 天前 · 2024年4月10日星期三. 落實垃圾收費 用行動證明香港仍是亞洲國際都會(文:區詠芷) (09:00) 圖1之1. 近日有言論認為應再三延後甚至擱置垃圾收費計劃。 對此,本人深感遺憾,並擔心相關言論會不必要地引起社會分化,影響國家的碳中和發展方向,忽略肩負亞洲國際都會的應有之義,背棄香港特區政府4任特首的施政方針於不顧。 垃圾收費,在廢物管理學中,從來都是核心的政策措施,是整個減少廢物中的火車頭。 全球多個先進城市,早已經推行按量收取垃圾費的模式。 至於內地,2022年1月國家發改委等4個部委亦提出《關於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全面落實生活垃圾收費制度,以按量收費取代。

  7. 2024年4月6日 · 恒生銀行首席經濟師薛俊昇向本報分析,受外圍經濟影響,未來指數是否維持升勢言之尚早,旅遊業屬目前浮動範疇,在盛事活動等政策支持下,某程度對改善經濟環境有幫助。 扭轉兩月跌勢 仍遜去年同期. 標普全球每月公布香港的PMI數字經季節調整,高於50屬擴張、低於50屬收縮水平。 翻查過去一年數字,去年2月指數曾達53.9,其後7月跌至50以下,12月再回升到51.3的近期高位。 今年1月及2月指數分別為49.9及49.7,年內連續兩個月下跌。 上月回升至50.9(見圖),仍低於去年同期的53.5。 標普全球分析,新增訂單今年以來首次增長,並引述受訪業者稱即使增長幅度不大,卻是9個月以來第二次出現擴張,反映財政狀况好轉。 綜觀不同行業數據,以建造業訂單增長最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