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8月3日 · 端傳媒指出新加坡在金融系統語言國際化程度與香港相若很多國際媒體都在新加坡駐有辦公室強調今次遷移並不會影響原有編採方針和內容」;又表示認為新聞的未來是去中心化」,不會再以任何城市為主站而是聚集世界各地的新聞人為華語讀者服務吳婧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已在新加坡完成註冊但無直接回應搬遷總部是否與港區國安法相關強調遷移總部不代表我們對香港失去關注」,而是以6周年作為新起點,「邁向更廣闊的世界」。 被問到人手會否有調動,吳婧稱不便透露具體人手,但稱部分原本在香港的員工會轉往新加坡。 相關字詞﹕ 端傳媒 新加坡 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 明報報料熱線﹕ 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2. 2022年6月29日 · 近年一些傳媒機構易手包括星島日報兩次換老闆,《南華早報在2015年被阿里巴巴集團收購同年內地商人買入無綫電視股權都反映了傳媒擁有權的變化及跨地域資金流入。 回歸後傳媒業負面事情居多. 另外兩個類別是新聞人遇到的厄困,與一些重大爭議事件。 較為轟動的包括商台節目主持人鄭經翰於1998年被刀手重創、《明報》總編輯劉進圖在2014年遇襲。 1998年發生陳健康事件,令大家關注傳媒的操守問題,催生了業界聯合制定的從業員專業操守守則。 2011年亞視誤報江澤民死訊,被廣管局罰款30萬元,屬罕有的嚴重事故。 2019年反修例運動期間,大量投訴指向香港電台,之後政府在2021年改動了港台的管理層和運作方針。 餘下3個類別涉及一些重要採訪活動、傳媒新動向和新政策法規。

  3. 2024年3月4日 · 英文版《蘋果》最終於2020年5月25日面世。. 楊表示,起初不是由馮負責英文版,而是由國際版員工協助翻譯。. 及至同年6月,馮向楊透露,稱會返回《蘋果》,並於英文版工作。. 【15:24】 楊清奇憶述,李兆富在黎智英設Twitter帳號初期,為黎管理帳戶 ...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1年8月12日 · 明報的整理指出它們絕大部分是隸屬中央或省市級政府的官媒。 據往績估計,如果它們要吸納香港讀者,可能會創立新品牌,改頭換面才應市。 在香港搞媒體,一是為錢,二是為影響力。 但我們都看到做媒體賺錢很難即使如ViuTV般勢如破竹至今也尚未止蝕老闆如果想透過新聞報道賺錢就更難了。 至於影響力,則難以簡單地轉化成利益,否則不會有那麼多港資金主將媒體賣盤。 做流量稿賺流量 快速吸納讀者. 今時今日還想進軍香港的媒體,必然是超越了上述目的,背後有更宏大的任務。 但當背負任務的玩家傾巢而出,如何才能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 以前很多神秘媒體只要自說自話,不求主導香港輿論,日子仍然可以過得安逸。 如今另類傳媒大戰一觸即發,他們是否還可以獨善其身?

    • 代代尊稱「新聞教父」只此一位:黃應士
    • 堅持無證不信 累積專業權威
    • 將真實完整的報道出來 莫不是最高正義?
    • 人文情懷感染數代傳媒大老大姐

    今天香港新聞界不但報道新聞,而且新聞界本身亦身陷政治漩渦,成為被追蹤報道的對象。如此景况,重新領會新聞教父的教導,實屬有益。 就像電影裏馬龍白蘭度主演的角色一樣,教父不怒而威,其立下的天條無人敢犯。但和電影裏的教父不一樣,新聞教父的威信,來自其道德力量,並不是單單憑着專業知識和經驗可得。新聞是專業,但最頂尖的專業知識,最高只會贏得「專家學者」或「新聞界權威」等被濫用了的稱號。如果隨便形容某人為「新聞教父」,聽者定必忍不住大笑出來。稱黃應士為「新聞教父」,則聽者只能由衷致敬。這是新聞教父道德力量產生的威信。

    新聞教父主掌無綫新聞時笑目含威、一言立信。能達此境界,是因為他堅持無證不信。這說來容易,卻要頂着天大壓力在信息不齊的情况下作出判斷,並獨自承擔後果。1989年北京天安門六四軍隊清場後一天,傳出「李鵬中槍」消息。香港各主流傳媒,包括港台、商台、亞視和主流報章都以頭條形式報道,《明報》1989年6月6日的頭版便引述「本報北京專訊」,以「李鵬中槍」為標題作頭條報道。新聞教父本着無證不信,不報。行內人都知道:如此驚天大新聞居然「獨無」,要面對何等壓力。「I am so proud of it, really」,他事後說。專業權威,就是這樣不斷在關鍵時刻的表現累積而成。 教父的道德力量又如何累積?1980年代在亞視新聞工作的馮德雄在「亞視密碼」回憶:1987年11月23日亞視發生4級大火,包括新聞部均...

    這是人性道德,人文情懷。道德是「對與錯」、「應不應該」的學問。其複雜之處,是涉及價值判斷。香港大學協理副校長徐詠璇多年前曾對新聞教父說:我很敬重記者,他們很有正義感。她憶述教父回答:「做記者不要過多的自我正義感,他們的職責是報道真實!」如果他人如此回答,我會反駁:正義感從來只嫌不足,豈會「過多」?普通人都愈多正義感愈好,何况記者?但這句話既然來自新聞教父,我會反思:將真實完整的報道出來,毋須正義的添加,莫不是最高的正義?正義感如能量化,新聞工作者履行職責時,應輸出多少正義感?五成夠不夠?

    教父未加入無綫新聞之前,任教於尚未升格為大學的浸會學院傳理系,由講師升到系主任。50年後的今天,仍有他的舊學生每周到他家裏煮飯仔和他歡度周末。這是學生對恩師的敬愛,更是反映阿sir黃應士當年如何關愛他的學生。 1970年代初期的香港,是胼手胝足的年代,清貧學生午餐能吃到兩個豬仔包已是滿心香甜。阿sir當時月薪2000元,他每周拿500元帶不同組別同學到尖沙嘴吃飯。「每周一飯」用盡老師的薪水,耗不盡老師滿腔關愛,學生豈敢忘懷?學生喜打籃球,可是沒球衣沒隊形。於是阿sir出資,為學生訂製醒目的隊衣,每次比賽親臨球場做啦啦隊。念新聞要各類採訪設備、黑房、相紙、顯影液等,學院缺資,阿sir又自掏腰包,讓學生有一切所需設備。他說服傳媒老闆,引入實習記者並有糧出、安排學生在校園辦報,學生未畢業,他便四出...

  6. 2021年1月18日 · 這次事件的焦點是美國社交傳媒美國社交傳媒深受美國言論自由文化的浸淫又受非常寬鬆的230條款保護不限制用戶言論不會有法律後果最多受輿論壓力),可能是所有國家的社交傳媒中最傾向保護言論的尤其是不政治審查。 因此對美國社交傳媒一向的非議,不是它們「妨礙言論自由」,而是過於不加控制。 2016年,假新聞橫行幫特朗普獲得選舉勝利,facebook和Twitter的放任態度就受到普遍批評,傳媒老闆還要到國會作證,答應改革。 即使如此,在2020年選舉中,facebook和Twitter都只竭力以減低傳播、增加標籤等方法遏制假新聞,而不是直接刪帖封人,力求保持平衡。 YouTube更放任各類右翼視頻自媒體(如班農的War Room、大紀元的視頻等)。 直到國會山暴動後,三者才採取行動。

  7. 2021年2月4日 · 2021年2月4日星期四. 民意何價? 傳媒代議功能步向式微陳韜文) (09:00) 圖1之1. 回歸之初我和同事蘇鑰機教授曾提出香港傳媒代議功能的概念surrogate democracy function)。 我們認為香港一向只有低度民主但自由度則高加上傳媒發達多元傳媒是以能反映民意為民請命監督政府溝通上下提供公共論述空間對紓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改革和維持社會穩定起着彌補政治制度缺失的作用。 現在回歸已有20多年,傳媒還能發揮它們的代議功能麼? 傳媒獨立性的流失與民間社會的弱化. 能否代議,首先是要看傳媒是否獨立的、多元的和專業的。

  1. 相關搜尋

    端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