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1月23日 · 浸大英國語言文學系助理教授John Wakefield莊域飛希望終有一天沒有香港人會再問他為何學粵語因為他認為移民就得學習當地語言。 【明報專訊即使土生土長你也未必對粵語中的俗語歇後語有很深認識人稱Ben sir的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高級講師歐陽偉豪上月獲浸會大學學生會邀請幽默捍衛廣東話一題演講為有初中學生未曾聽過我食鹽多過你食米感到奇怪。 以下幾個俗語、歇後語,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玩一玩. 【樹大有枯枝】 就讀中三的邱同學未曾聽聞這些用語,經提示「樹大有枯枝」與群體有關,便想到這可能是指社群之中總有些不合作者。 【太公分豬肉】 來自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的鄔幸儀從「太公分豬肉」想起掃墓後,家人會把乳豬分發食用,同校的梁嘉善即想到這是指「人人有得食」。

  2. 2018年2月28日 · [2018.02.28] 發表 推文. (圖:蔡康琪) (圖a) (圖b) 【明報專訊】「想帶歡樂給觀眾。 」YouTuber笑波子常重複此話,穿插連串「哈哈哈」。 他曾於新加坡讀書一年,返港後同學常借新加坡紙幣,於是便有了花名「坡紙」,後來演變為網名「波子」。 他怕忘記創作初衷,便把初衷藏於名字,「希望大家的短片而開心,所以就叫『笑波子』,即是笑」。 問:讀初中時因為太沉迷打機,所以被母親送往新加坡讀書。 感覺跟在香港讀書有什麼不同? 波:當時讀官立國際學校,遇到印尼人、馬來西亞人、泰國人,就像「聯合國」,印象中全校只有3個香港人。 新加坡學校很重視紀律,那時每天5點起牀,乘車1.5小時才到達學校,準時7點參加升旗禮。

  3. 2024年1月29日 · [2024.01.29] 發表 推文. 呂珊熱愛唱歌演戲,未想過退休。 (攝影:劉永銳) 呂珊未夠6歲便入行當童星拍過不少粵語長片。 呂珊相隔7年再在港開騷,期待與歌迷聚會。 呂珊(左)視母親(右)為精神領袖,知對方經常批評,想她精益求精。 (網上圖片) 呂珊(右)雖拍劇無數,仍有很多角色未演過,盼有機會挑戰不同角色。 (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聲線渾厚低沉帶磁性,擅用細膩情感演繹歌曲是呂珊個人特色,首本名曲《3650夜》深受樂迷愛戴,實力毋庸置疑。 入行超過半世紀的她今年「登六」 (60歲),為免故步自封,特別留意樂壇新一輩的時代曲,自爆學唱姜濤《蒙著嘴說愛你》,表現格格不入,承認唱不出年輕人風格,並緊貼潮流欣賞MIRROR和韓國男團防彈少年團 (BTS)演唱會。

  4. 2017年12月8日 · [2017.12.08] 發表 推文. 《蝦子香》 胡燕青. 【明報專訊】 (1)情人節前夕,孩子們深夜未睡,對著烤箱嘰嘰喳喳,姐弟倆在做小杯子巧克力糖,又炮製了一個軟軟的穆斯蛋糕。 在旁點數著那些精心設計的的禮物,讚口不絕,心情卻開始淪陷。 寂寞像黃昏漲潮,水色模糊且散發著一點點酸澀,一浪高似一浪地湧過來。 沙灘上可以立足而不給弄濕的地方已經所餘無幾了,即使睡到床上,那深褐色的香仍追著的鼻子來咬。 (2)情人節下午,大學裏人聲開始減少。 如果是大學生,為了情人今天也會冒死蹺課。 此刻,一個人坐在辦公室裏聽鍵盤嘀咕不絕,難過死了。 看看手錶,五點半,爸爸他老人家那邊也許還沒做飯。 打電話給他:「要不要去吃餛飩麵? 」他很高興,爽快地答應了。

  5. 2024年4月6日 · 故事從簡慶芬 (林依晨飾)和張怡靜 (許瑋甯飾)一次意外撞衫事件展開,同月同日生但個性迥異的兩人愛上同一男人,展開橫跨12年的恨情仇。 《不夠善良的我們》本月6日在黃Viu煲劇平台播出。 兩女爭一男 火藥味濃. 林依晨與許瑋甯相隔19年再合作,繼《惡作劇之吻》後再飾演情敵,劇中二人先後和賀軍翔戀愛,許瑋甯勁「葡萄」奪成功的林依晨,嘲對方對男人來說是「有總比沒有的好貨色」,加上林依晨婚後求歡遭賀軍翔拒絕,許瑋甯與賀軍翔舊情似乎未了,兩女劇中火藥味十足,當中不乏親熱戲和牀戲,許瑋甯更將頭髮剪短兼有背部全裸戲。 憑《可能不會愛你》膺金鐘獎戲劇節目編劇獎的徐譽庭,用一年創作《不夠善良的我們》,徐譽庭出名嚴格讓各大名導退避三分,最後在資方游說下,她親自執導。

  6. 2016年1月6日 · 」在越南唱粵曲出身的尹光,來到香港要靠唱「低俗」諧趣歌為生,開始時他不甚喜歡,但為了生計,加上草根路線令他廣受歡迎,於是便唱下去。 然而,他對歌詞亦有堅持,其作品被視為粗俗部分的歌詞多是用「踩界」的諧音字,他自己更40多年沒說過粗言穢語。 歌名通俗 曲詞文雅. 尹光認為,歌詞可以通俗,但絕不能粗俗。 「別人找唱歌,一定要親自過 (歌詞)、修改過才會唱。 」他的代表作〈荷里活大酒店〉唱到街知巷聞。 歌詞述說「肥婆學踢波,學到跌落河」的故事,似「無厘頭」,但原版第二句有「兒童不宜」成分,他不喜歡,故大幅修改整首歌。

  7. 2020年6月19日 · 新崛起的粵劇全女班引入光彩奪目的膠片戲服帶給觀眾新的視覺刺激亦令膠片戲服在1930年代至1950年代盛行一時。 部分伶人更把盔頭層數加高、在戲服上加裝小燈泡或重達十多公斤的金屬片,以新奇花招吸引觀眾。 此外,粵劇早在清末民初已吸收了西方表演藝術元素,出現不少改編自外國電影和話劇的時裝劇目,如《賊王子》、《白金龍》等,伶人穿著民初裝、西裝,甚至和服演出,豐富了粵劇服飾的樣式。 粵劇服飾話當年——時尚演變與製作工藝. 簡介︰. 展覽透過館藏戲服精品,介紹粵劇服飾在不同時代的演變及在製作工藝上的特色,藉此向一眾為粵劇服飾發展作出貢獻的前輩致敬. 日期:即日至2020年9月. 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一樓粵劇文物館. 費用:免費入場. 入場安排: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