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30日 ·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台北信義區百貨素食餐廳寶林茶室爆發大規模食物中毒事件累積2死5重症死者體內有唐菖蒲伯克氏菌產生的米酵菌酸農業部農糧署29日表示米酵菌酸僅為Bongkrekic Acid的譯名其名稱與並無直接相關台大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表示應改名為椰黍菌酸較為精確。 農業部農試所指出,唐菖蒲伯克氏菌有許多病原型,會分泌Bongkrekic Acid的僅為椰毒亞型,台灣環境現存的唐菖蒲伯克氏菌並不會分泌Bongkrekic Acid,也不會傳染人,至於椰毒亞型都是透過食物傳播,並沒有感染植物的案例,台灣農產品安全無虞。

  2. 2024年4月3日 · 2024/04/03 15:07.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已釀2死定調為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惹禍不過究竟是哪個食材或環節有問題至今尚無解答然而此毒素與無關衛福部今3日召開專家會議會後由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對外說明他指出會中專家一致認為應該為此毒素正名Bongkrekic Acid」音譯,稱為「邦克列酸」。 王必勝說,Bongkrekic Acid與「米」無關,翻譯不到位且「米」字容易讓人望文生義,產生誤解或不必要的恐慌,因此專家一致決議應正名,專家也認為,應避免使用其他食物名稱,最終決定是以多數細菌的命名方式直接音譯。

  3. 2024年3月28日 · 洪東榮表示米酵菌酸中毒首例發生在印尼在新加坡的食品管理項目也有明確說明包括木耳椰肉發酵時必須保持清潔或加檸檬汁防止細菌污染而寶林茶室為馬來西亞蔬食餐廳他懷疑業者使用發酵過的木耳他也說說要釐清這次食物中毒案的禍源查食物標本可以快速準確找到答案要解剖死者從血液或器官採檢化驗出來相對機率低。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2024/03/28 21:59 2024/03/28 21:55 2024/03/28 21:08 2024/03/28 20:19 2024/03/28 16:49 2024/03/28 12:10. 上一則. 今晚至明晨北部降雨機率增 週五舒適溫暖宜出遊. 生活今日熱門.

  4. 2024年4月3日 ·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已釀2死定調為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惹禍不過究竟是哪個食材或環節有問題至今尚無解答然而此毒素與無關衛福部今3日召開專家會議會後由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對外說明他指出會中專家一致認為應該為此毒素正名並以其英文名Bongkrekic Acid」直譯,稱為「邦克列酸」。 王必勝說,唐菖蒲伯克氏菌四種病原型中,目前知道椰毒亞型會分泌毒素Bongkrekic Acid,而該毒素與「米」無關,翻譯不到位且「米」字容易讓人望文生義,產生誤解或不必要的恐慌,因此專家一致決議應正名,專家也認為,應避免使用其他食物名稱,最終決定是以多數細菌的命名方式從英文直譯。

  5. 2024年3月30日 · 2024/03/30 19:11.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台北市寶林茶室中毒案釀2死5重症經查死者身上含有米酵菌酸毒素是由唐菖蒲柏克氏菌產生農業部農業試驗所今30日重申國內並無該病原型危害到農作物的紀錄呼籲各界安心選購國產食材農試所表示經查米酵菌酸僅為Bongkrekic Acid的中文譯名,其名稱與米並無直接相關。 而在唐菖蒲伯克氏菌的4種病原型中,只有「唐菖蒲柏克氏菌椰毒病原型」容易在富含脂肪酸的食物中繁殖,特別是發酵椰子和發酵玉米產品,目前台灣未曾有其危害農作物的紀錄。 農試所指出,該病原型菌株屬於食物傳播性病原菌,國外案例包含:中國、印尼和非洲的莫三比克等國,都曾被報導該病原菌的食物中毒事件,多發生於發酵椰子與發酵玉米產品。

  6. 2024年3月29日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毒物科主任洪東榮指出米酵菌酸非常毒1到1.5mg就能致命而且沒有解毒劑醫界對它幾乎束手無策對於目前收治醫院肝腎衰竭的患者治療方法會洗腎換血換肝他則建議也許可以用N-acetylcysteineNAC解毒劑搶救洪東榮坦言米酵菌酸的毒性非常強民眾只要攝取1到1.5mg就足以抑制人體粒線體的運轉造成身體大當機影響腦肝臟及腎臟等器官粒線體一旦損傷身體很多組織及重要器官就無法運行因為一旦細胞死亡後就很難再生與修復目前也無解毒劑可以讓粒線體恢復運行醫界對它幾乎束手無策

  7. 2024年3月28日 · 有專家認為禍首是米酵菌酸毒素但也有專家認為應釐清食物保存過程調查要保留人為蓄意破壞可能。 食藥署前晚採檢高麗菜、豆芽菜、粿條、鴻喜菇、香蘭葉、醬油六項食材,預計兩週後結果出爐。 公衛專家何美鄉直言現在衛生局最需要釐清的是店家食物保存的SOP且調查時應保留人為蓄意破壞可能。 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坦言,此案收治個案的醫院皆未培養出細菌,病人狀況嚴重,相當罕見。 推測禍首可能是「米酵菌酸」毒素,文獻曾提及中國二 一 到二 二 年間發生一百三十幾件,死亡率約三成,無解毒劑、無有效療法;也有人認為可能是仙人掌桿菌引起,但他說,看起來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