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8日 · 米酵菌酸是種毒素,由椰毒伯克霍爾德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產生,中毒病人可能出現包括腹痛和嘔吐在內病徵,情況嚴重者可引致肝功能異常,甚至死亡。

  2. 2024年4月2日 · 米酵菌酸是很罕見的毒素,在台灣也是第一次看到。 吳秀梅署長提到,這個菌很容易在一些比較有 脂肪酸的食物中繁殖,特別是椰子、粟米 ,在攝氏溫度22-23度的環境中它會迅速繁殖,產生大量的米酵菌酸。

  3. 2024年3月29日 · 米酵菌酸是一種毒素,當米或玉米製品保存不當,由椰毒伯克霍爾德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產生,中毒病人可能出現包括腹痛和嘔吐在內病徵,情況嚴重者可引致肝功能異常,甚至死亡。 椰毒伯克霍爾德氏菌是細菌,會被高溫殺死,但其所產生的米酵菌酸耐熱,沖洗不去,而且即使是極少量的1.5毫克米酵菌酸也可能致命。 若食物出現米酵菌酸,即使加熱食用,也無法避免中毒。 根據新加坡食品局(Singapore Food Agency)、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和中國政府網站等,米酵菌酸由椰毒伯克霍爾德氏菌產生,這種細菌在土壤及植物中無處不在,最佳生長溫度為攝氏37度,而產生椰毒伯克霍爾德氏菌的最理想溫度約為攝氏26度。 寶林茶室案|「米酵菌酸」無有效解毒劑 專家:避免重複加熱飯麵.

  4. 2024年3月27日 · 早前台北榮總醫院毒物科主任楊振昌表示, 「米酵菌酸」是一種毒素,當米或玉米製品保存不當,可能產生Burkholderia gladioli,此細菌可能再洐生出「米酵菌酸」毒素,一旦誤食,「米酵菌酸」會影響人主導能量的粒腺體,「如果身體沒辦法產生能量,就無法呼吸,對治療也沒有反應,就會死亡。 楊振昌表示,台灣沒有發生過「米酵菌酸」中毒前例,看外地文獻,印尼、莫三比克、中國大陸都曾發生「米酵菌酸」中毒案例,「米酵菌酸」中毒可從患者的胃液、血液採檢,來釐清。 其中2020年10月黑龍江省的「酸湯子(一種用水磨玉米粉發酵製成的麵條)中毒」事件,造成食用的1家12口中9人死亡;他表示,「米酵菌酸」沒有解毒劑,對於這類中毒者,只能給予支持療法。

  5. 2024年3月31日 · 台灣「寶林茶室」素食餐廳爆發食物中毒事件引起港台網民關注,當地衛福局指事件是「米酵菌酸」引起,但毒素源頭仍然未明。 台灣有小兒感染科醫生在社

  6. 2024年4月3日 · 台北信義區餐廳「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是台灣境內第一次驗出米酵菌酸,引發民眾對其他米製品會不會也有問題的恐慌。 台灣衛生福利部3日召開專家會議

  7. 2024年3月27日 · 楊振昌表示,「米酵菌酸」是一種毒素,當米或玉米製品保存不當,可能產生Burkholderia gladioli菌,此細菌可能再洐生出「米酵菌酸」毒素,一旦誤食,「米酵菌酸」會影響人主導能量的粒腺體,「如果身體沒辦法產生能量,就無法呼吸,對治療也沒有反應,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