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今初. 第二如何取心要之理分二:這是科判依己如何修心之次第分二之二,宗大師將為行者闡釋如何攝取心要之理,在這個科目之下又分成二部分。 一、於道總建立發決定解:丁一、於道總建立發決定解: 第一部分是對於建立成佛之道的總體內涵生起堅定的信解。 二、正於道取心要之理:丁二、正於道取心要之理: 第二部分是在成佛之道正確攝取心要的道理。 初中分二:針對道總建立發決定解這部分再細分為二部分。 一、三道中總攝一切至言之理:戊一、三道中總攝一切至言之理。 第一部分闡釋三道完整涵攝佛法的道理。 三,關於三之名,稍後本論有特別闡述。 二、顯示由三門如次引導之因相: 戊二、顯示由三門如次引導之因相: 第二部分明白開示依次以三道引導凡夫成佛的原因。 今初:接下來闡釋三道中總攝一切至言之理。

  2. ① 所有眾生皆當成,故應遮止怯弱; ② 三世諸最初與自己相同而能成佛,故應遮止怯弱。 一、所有眾生皆當成,故應遮止怯弱 破除道理者,應作是念策舉其心:薄伽梵定量士夫,是諦語者、是實語者,不虛妄語、不顛倒語。

  3. 2023年3月13日 · 這個論是把十方三世一切語的宗要,沒有一點遺漏地,經過性、相二宗這兩位開派祖師傳承下來,能夠使我們凡夫走到圓滿成佛,從下、中、上三漸次走上去,這個圓滿的、如理如量、次第無誤的教授,就是這個菩提道次第。

  4. 2020年9月14日 · 答:「雖自性,厭背後有,然能隨順後有身語意妙行,是故當知是集諦攝。 回答:雖然那些善法的自性是出於厭患後有,不會導向生死輪迴;但是身語意三門之妙行善業還是屬於有漏業,還是會引生後有,可以說是隨順集諦,因此仍舊歸集諦所攝。

  5. 《入行論》這一頌從五個方面解釋佈施:佈施的物品是身體、受用、三世善根,佈施的對境是一切有情,佈施的必要是成辦自他二利,佈施的意樂是心無慳吝,佈施的作業是引發捨心。 如是若於一切所有破我所愛,數數修習施他之心,是名菩薩。 如是,若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破除了我愛執,一遍又一遍地修習奉獻他人善心的人,是名副其實的菩薩。 反之,不串習施他的善心,則是有名無實的菩薩。 《六波羅蜜多經》說:“若不利他,自受世樂,非菩薩行。

  6. 2018年6月10日 · 法華經重點 46-3 宣化上人 講述. 【爾時忉利諸天先為彼佛於菩提樹下敷師子座高一由旬】:. 在這個時候,三十三天的天主,早早的就為這位佛,在菩提樹下,. 敷設這麼一個師子之座。. 這師子座,高有一由旬;這個「由旬」,. 就拿它當「小由旬 ...

  7. 本論雖說是分為三,然而這三並不是互不相關、彼此獨立的修行方法。. 在上士道修行次第中,實際上已含攝容納了其餘二道的內容,並沒有任何缺少。. 也就是說,下士道和中士道其實是上士道的支分 (一部分內容) (如樹幹和樹枝 – 樹枝就如同支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