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大約 331,000 個搜尋結果

  1. 師尊云:修道修心,辦道盡心. “學道學佛以心為本”其說法和“萬法唯心”的說法,意思是否相同?. 其實“以心為本”和“萬法唯心”含義完全相同。. “以心為本”是修道的統一觀點,而“萬法唯心”只是唯識的觀點。. “以心為本”的觀點,並不排除思想 ...

  2. 又作癌症病人之主保,. 求祢垂視今天藉著主的聖名向祢呼求的人,. 藉著聖彌格爾的代禱,. 求祢安慰受苦者,堅定疑惑者,. 以祢恩寵寶庫滿足他們精神上的需求,. 請記憶那些向祢求助者,. 特別是我們所牽掛的 (病人姓名),. 請祢恢復 (病人姓名)及一切 ...

  3. 2015年11月30日 · 責任與承擔:活佛師尊說故事. 一、責任來自於自覺與發心。. 愿力,非指派,亦非賦予,實乃仁心之發動。. 二、承擔乃責任之踐履。. 有承擔,乃能義無反顧,勇往直前。. 有承擔,縱或吃盡苦頭,亦甘之如飴,不覺委屈。. 三、如何展現白陽弟子之 ...

  4. 107年9月啓慧班:講師陳淑美. 題目:白陽修士應有的修持. 壹、前言:. 天道應運,非時不降,非人不傳,我們很幸運能求道、學道、行道。. 那身為白陽修士,什麼是修?. 修者改造,去除心中的業因,恢復心性中的光明圓滿,真正達到知書達禮,有學問、有 ...

  5. 2015年10月8日 · (一)一貫弟子以入世的精神,做出世的事業,有身在 家而心出家的理念。 一貫弟子是以在家修是妻為朋,子為伴的修道家庭,故人類生命的傳承不至於人口斷層。

  6. 2018年10月21日 · 啞巴女兒,這種殘酷的打擊使他們倆精神頹萎,空虛徬徨,痛苦萬分,外貌蒼老。他們領悟到學問、財富並不能給他們帶來快樂;三位女兒的生理缺陷,令他們感到恐懼、焦慮和無助。 常言:「青年談求學,中年談命運,老年談宗教。

  7. 2017年12月24日 · 大施太子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就是進行。 ★ 波蘭著名鋼琴家帕德列夫斯基 ,有一次接受雜誌訪問,談及他的成功之道。 他說:「我認為不斷練習,才能夠精益求精,熟能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