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5月22日 · 今天許多人想做護士可能是因為前景好人工高方便移民但對於曾心怡Sammi來說是一位從9歲開始確診一型糖尿病便要經常出入醫院經常接觸醫護人員因此夢想有一天能成為兒科糖尿病專科護士以自身

  2. 2023年6月22日 · 本港現時糖尿病趨勢,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內分泌及糖尿病科主任(學術事務)馬青雲教授指,糖尿病傳統分類,一般分為一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及懷孕期妊娠糖尿病,三者皆是反映體內血糖過高。 一型與二型的主要分別,前者必須使用胰島素維持健康狀況,部分二型糖尿患者會使用胰島素,惟在病情開始之初,不是必須使用胰島素來控制病情。 以上傳統的分類法,一型患者會較年輕,多以兒童為主,病因是免疫系統出了問題,自我攻擊分泌胰島素的胰島細胞,導致缺乏胰島素造成血糖上升。 這類病人會有因血糖過高而酮酸中毒的危險,因此必須使用胰島素。 二型糖尿病的傳統看法主要是成年人,尤其是肥胖人士,並無免疫系統問題,部分有家族史。

  3. 2019年9月24日 · 糖尿科專科護士孔笑珍補充由於糖尿病是一種長期病患如果把它看成疾病」,只會加添糖友的壓力和無助感。 「不要視糖尿病為一種負累,應把控制糖尿視作應對生活的一部分,正向的態度學習與它共存。 現時不少糖尿科專科診所都會特別剔去這個具標籤性的字眼以糖尿及內分泌中心等名稱取代。 愛與關懷 適時協助支援. 身在一般的醫院或診所,糖友很自覺自己是病人,未必願意打開心扉說出心底話,而糖尿科專科診所的環境布局會更為舒服,糖友可以在舒適、輕鬆的環境,與糖尿科專科護士說出心底話或日常遇到的種種問題,糖尿科專科護士魯潔敏笑言,「有時候與糖友見面時,就如偵探查案般抽絲剝繭,與他們一起找出糖尿未能好好控制的因由,又或鼓勵他們說出內心的不快,以正向態度面對糖尿病。

  4. 2019年7月15日 · 爛腳糖尿腳亦衍生皮膚問題包括指甲變形及感染香港腳腳疣乾燥及腳繭缺乏適當護理或會惡化成腳部潰瘍王指出要有效控制病情病人護足意識亦非常重要如修剪指甲的正確方法包括不要剪太短邊緣要剪成圓形或有角度買有鞋帶或魔術貼的鞋以鞏固腳部減少摩擦如需洗傷口應到醫院尋求專業協助避免自行清洗防止左右腳交叉感染等。 知多啲. 75萬港人受糖尿病影響 計計自已是否屬高危一族. 中大研究指每6名糖尿病患者有1人出現腎功能急劇下降. BBC:幼兒食物隱藏高糖陷阱 攝取過量增兒童糖尿病風險. 公立醫院 糖尿病. 本港每10人就有1人患糖尿病,更有不少患者因病情嚴重併發糖尿腳,約15至20%病人一生中會出現至少一次腳部潰瘍,如療理不當或延誤,隨時要截肢引致行動不便,甚至奪命。

  5. 2024年3月18日 ·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黃卓力醫生解釋,「糖尿腎」亦即糖尿型慢性腎病,其形成原因是血糖長期高企,持續破壞腎臟內的腎小球,使其出現纖維化,繼而失去其應有功能,導致腎功能逐步下降;與此同時,高血糖亦會促使腎管發炎而導致纖維化,同樣會導致腎衰竭的出現。 患病年期長 血糖控制差 糖尿腎風險越高. 因此,黃醫生提醒,糖尿病患者患病年期越長,血糖控制又不理想的話,即糖化血紅素長期高於7%,甚至超過10%,患上「糖尿腎」的風險就會越高。 如果患者已出現糖尿上眼、神經病變,或同時患有高血壓、膽固醇、肥胖症,患「糖尿腎」的機會也會相應提高。 因此,糖尿病患者每一至兩年便應進行一次詳細檢查,包括血液及小便檢驗,透過評估腎功能及腎小球過濾率來輔助醫生及早發現是否患有「糖尿腎」。 不同口服藥減糖尿腎風險.

  6. 2024年3月12日 · 內分泌及糖尿病專科醫生周振中在節目中表示,「糖尿腳是糖尿病其中一種併發症令感覺上的神經線出現問題主要會發生在腳板腳趾等較硬部位。 由於感覺變差、供血出問題,弄損、有輕微損傷或受感染時,患者未必察覺得到,結果產生腐爛組織,甚至出現敗血症,或細菌從腳部傳至身體致死。 在治療方面,周醫生表示,要做好傷口護理、服用抗生素和避免壓力以清除壞組織,令好組織慢慢長回來;如傷口太闊、太深或神經線血管已變得很差,如未有控制好有機會要截肢或致命。 周醫生認為,該男子的情況屬「糖尿腳」,目測是由慢性疾病導致,造成下肢長期水腫,靜脈倒流亦出現問題,或是淋巴系統堵塞,繼而引致感染、潰爛而形成腐肉。 他又指,背後有很多不同的可能成因,糖尿病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不過「典型糖尿腳」主要影響腳趾和腳板。

  7. 2023年8月29日 · 香港糖尿科護士協會主席魯潔敏姑娘提醒糖尿病患者長期三高失控會誘發動脈粥樣硬化的血管病變及腳部神經病變導致足部肌肉萎縮壓力分佈不均。 當足部變形,加上鞋子不合適及腳沒有感覺,會造成不被為意的傷口,增加細菌感染的機會。 糖尿病患者必須定期接受糖尿病併發症檢測,了解個人健康危險因素及是否有血管病變及神經病變。 患者亦需要每天進行自我足部護理和檢查,及早發現問題及治療,避免延遲治療而導致爛腳風險。 魯潔敏亦提醒患者,每日清潔及檢查雙腳,留意腳趾外觀有否變形、腳部是否有傷口、雞眼及厚繭等問題,亦要適當使用潤膚液及不要赤腳走路。 此外,不要隨便使用雞眼藥水或有藥性膠布,或會侵蝕周圍的皮膚而引致潰瘍。 穿鞋前,需檢查鞋內有否雜物,避免因腳部感覺遲鈍而引起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