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紀事. 1894-1897年. 香港某委員會考慮將最高法院及政府各辦公室遷移至當時正在進行的中區填海計劃位置的各項建議。. 倫敦政府委派了首屈一指的英國建築師偉柏及貝爾繪製設計圖。. 1898年. 偉柏及貝爾繪製了初步的設計圖,後經若干改動,成為新大樓的設計 ...

    • 圖片集

      前終審法院大樓 — 歷史簡介 前終審法院大樓 — ...

    • 導賞活動

      法庭聆訊雖然是向公眾人士開放,但一般來說,終審法院大樓 ...

    • 終審法院大樓

      終審法院座落 於中環炮台里1號的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 前 ...

    • 無障礙網頁守則聲明

      我們承諾盡力確保本網站符合萬維網聯盟(W3C)《無障礙網頁 ...

  2. 2024年5月4日 · [4] 歷史 [ 編輯] 1997年 香港主權移交 之前香港的司法終審權屬於 英國 樞密院司法委員會 [5] 。 為體現 一國兩制 之下香港的 獨立司法權 及 終審權 [6] ,香港於1997年7月1日成立了自己的終審法庭。 根據《 基本法 》,香港保留原有法律,繼續實行 普通法 制度。

  3. 歷史. 1997年 香港主權移交 之前香港的司法終審權屬於 英國 樞密院司法委員會 [5] 。 為體現 一國兩制 之下香港的 獨立司法權 及 終審權 [6] ,香港於1997年7月1日成立了自己的終審法庭。 根據《 基本法 》,香港保留原有法律,繼續實行 普通法 制度。 香港 法院 判案時可以引用其他普通法地區(如 英格蘭 、 澳洲 、 紐西蘭 、 加拿大 )的案例 [7] ,亦可聘用其他普通法地區的司法人員 [6] 。 1999年1月29日,香港終審法院就 香港居留權爭議 作出的裁決, 香港特區政府 對判詞表達不滿並向 中國國務院 報告請求澄清立法原意,進而導致 全國人大常委會 第一次 解釋香港基本法 。

    • 香港終審法院條例
    • 歷史
    • 終審法院大樓建築特色
    • 內部設施
    • 外部連結

    興建及設計

    香港最高法院在1844年設於威靈頓街及雲咸街交界的大樓內,後於1848年遷往中環皇后大道7號一座兩層高的大樓內。隨着海旁填海計劃在1904年完成,告士打道一帶的新填海區完成,香港總督威廉·羅便臣成立的一個委員會建議興建新的法院及郵政總局大樓,並擬舉辦公開競賽,邀請建築師競逐設計,但建議未獲政府接納,改為委託具經驗的建築師負責如此重要建築物的設計工作,最後委託英聯邦採辦處的顧問建築師亞士東·偉柏及英格里斯·貝爾(英语:Ingress Bell)設計:10-13。 1898年2月28日,立法局決議興建大樓。大樓的設計經過多次修改,如把大樓正面從向東面的香港木球會(現遮打花園),改為向西面的皇后像廣場,而工務局亦修訂設計,加設地下室以設置供暖系統,整體設計在1899年完成:13-14。 大樓於1899年底開始動工興建,但甫開工即遇到困難,工人須移除原海岸線的堤岸,而打樁工程亦進度緩慢,工人最終在1903年4月完成以1447棵杉木為建材的樁柱工程,同年11月12日由港督卜力主持奠基禮。其後工程因缺乏石匠與合適花崗岩,延至1911年才得以完成:13-14。 1912年1月15日,最高法院由...

    改為議會用途

    大樓外部在1980年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並於1984年被列為法定古蹟:5。行政局在1983年通過把舊高等法院改為立法局大樓,改建工程耗資3600萬元,舊高等法院圖書館改建為會議廳,並加建了即時傳譯設施與公眾席,其他設施包括港督套房、議員辦公室等,供立法局進行會議及辦公之用:92。立法局大樓於1985年10月30日由總督尤德主持揭幕及召開首次會議,尤德在會上發表了1985-86年度施政報告。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原立法局大樓隨著臨時立法會的遷入而改稱為立法會大樓。由於立法會大樓面積有限,不僅無法滿足將來政制發展而增加議席的需要,只能用來舉行會議,當時的議員辦事處、立法會秘書處、研究部及圖書館等辦公設施分散在不同地點,構成相當的行政不便。政府在1998年曾提出擴建方案,建議在立法會大樓旁的遮打花園興建一座四層建築物新翼,總建築面積達1,1000平方米,成本約7.26億元。當年建議把議員辦公室、多間會議室及會見室、圖書館、立法會秘書處行政辦事處,及附屬設施遷入新翼,而立法會大樓騰出的空間,將改為即時傳譯室﹑攝影師室及技術人員設施,同時修改會議廰議席布局,把總座位增至99個。不過...

    復修為終審法院

    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曾於2002年公開建議將終審法院搬遷至立法會大樓,過去亦有人建議將大樓改建為博物館。曾蔭權在2009年4月宣布,政府決定在立法會遷往添馬艦新址後,把立法會大樓移交司法機構,作為終審法院的新址。 立法會搬遷後,立法會秘書處在2011年11月21日將大樓移交給司法機構:5,終審法院大樓改建工程將於2013年次季展開,屆時終審法院大樓的法庭總面積將較以往增加2.3倍,增設1個達230平方米的法庭、1個作為聆訊許可申請及訟費評定案件、達95平方米的法庭,8間法官辦公室、法官休息室、供予終審法院法官及司法機構職員使用的圖書館、兩間律師更衣室、4間律師專用會見室、律師休息室、傳媒工作室、司法機構政務處發展部辦公室、被告人拘留間及懲教署職員辦公室等,此外亦會增加設備育嬰設施、無障礙通道及兩間展覽廊等公眾設施。大樓將會採用多種節約能源裝置,包括二氧化碳感應器、清新空氣供應監控系統、自動化需量控制器監控冷卻水循環系統、海水冷卻式製冷機及機房通風系統、電子鎮流器T5型節能光管,以用戶感應器及日光感應器電腦控制照明、發光二極管出口指示牌及升降機機廂照明。 2013年2月,司法...

    終審法院大樓採用新古典主義的建築風格,仿效古羅馬及希臘的建築設計,由愛奧尼亞式圓柱及多立克式圓柱所支撐,組成地下及一樓四周的柱廊。大樓設計象徵秩序與公平,所有門窗分布於支柱之間,對稱有致。為了適應香港氣候,建築特設寬闊陽台,足以阻止陽光直接透進室內,提供散熱功能。:29:3-4 大樓頂部揉合中西的建築特色,中央穹頂在建築物的外觀佔了主要位置,穹頂由雙層鋼架和桁架內部結構支撐,建於花崗石製方形基座上,四端建有尖塔裝飾。大樓最高點的穹頂頂塔上,嵌上青銅製都鐸皇冠雕塑,是英王愛德華七世於1902年採用的御冠:30:4。大樓的南北兩側建有兩座中式金字屋頂,以中式兩層瓦片鋪設,以防止在雨季滲漏,整個屋頂以雕琢華美的中國傳統柚木托架及鋼製T字型支架承托:33。建築物採用本地的花崗岩建成。

    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在1912年啟用時,大樓三層均作為法院及辦公用途,地下設有田土廳及司法常務官辦公室、服務櫃位、2間囚室、接收囚犯室、警員等候室、執達主任室;一樓為大法庭、第二法庭及第三法庭、圖書館、法官辦公室、證人室、陪審員室、律師更衣室;二樓為首席檢察官及檢察官辦公室:17。地下設有室內高架橋,連接囚犯接收室與一樓的法庭,被稱為嘆息橋:5。 大樓設有5個供不同使用者進出的入口:向皇后像廣場的中央入口為囚犯專用;向昃臣道的兩個入口則為司法常務官、文員和法官專用。隨着設施不敷應用,最高法院內部不斷加建,在1950年代於兩端的法庭內加建樓層,以增設法庭及附屬房間。拱頂下大法庭曾於1960年代建議加建樓層,但因擔心基樁柱負荷過重而未被採納,最終經過多次改建後,一樓及二樓增設至7個法庭。而大法庭與面向皇后像廣場的房間,1970年代改建為圖書館:6。

    立法局及立法會

    為應付議會的使用需求,大樓在1984年進行內部改建,把原為大法庭的圖書館改為會議廳,而面向皇后像廣場的房間改為會議廳前廳,會議廳北南兩端加建夾層,上層作為公眾席及記者席,下層則為傳譯室:39-40。一樓北面的第二法庭及附屬房間改建為會議室B及會議室C;南面的第三法庭及房間則改建為記者採訪室及會議室A,其後會議室A再遷到二樓南面的閣樓,原址改為記者招待會室。一樓東面的法官辦公室,改為主席辦公室及職員辦公室。二樓北面閣樓的法庭與房間合併為宴會廳,而南面閣樓原改建為職員辦公室,其後再改建為會議室A,司法人員辦公室改建為議員辦公室;面對皇后像廣場的貯物室則改建為電台廣播室:6。 1. 主席辦公室 2. 記者招待會室 3. 議員辦公室 4. 宴會廳

    終審法院

    隨着立法會大樓改為終審法院,建築物將恢復作為司法用途。內部已完成改建,終審法院的犯人及辯方區域現設於大樓地下的東南部分,並加設獨立升降機及樓梯連接二樓。公眾入口現設於大樓西南面,並增設保安控制區域及大堂,在現有樓梯天井(英语:Impluvium)增設升降機,而東北及西北入口則供法官及職員使用,亦加裝兩部升降機。地下的前高等法院犯人接收區,現改為圖書館,其中犯人入口、2間囚室、拱門及嘆息橋現被復修,立法會秘書處辦公室現改為終審法院登記處,亦已加建夾層作為貯存文件用,地下亦會設有育嬰室、傷殘人士洗手間及機房等設施:61。 一樓的立法會會議廳現改為終審法院的終審法庭(一號法庭),內部已重新設計及裝修,可供5名法官同時審理案件,原來的會議廳公眾席已拆卸,重現最高法院時代的拱門,法庭東面改為法官辦公室及休息室。立法會會議室B及會議室C將改為二號法庭、辦公室及會議室;南面的立法會記者採訪室及會議室A,則改為法庭大堂、記者室、2間更衣室及2間會議室。會議廳前廳改為展廳,展示香港法律相關文物,並加建旋轉梯連接前廳的夾層。二樓則改為辦公室及會議室:62。 1. 終審法院終審法庭 2. 前立法會大樓...

    終審法院大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終審法院
    虛擬文物探索:舊最高法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政府古物古蹟辦事處
    香港電台經典重溫頻道「立法局大樓開幕儀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大葛樓、舊最高法院大樓、前立法會大樓
    • 新古典主義
    • 為仿古羅馬及希臘的建築設計
  4. 首頁. 資訊頁. 終審法院舊最高法院大樓終審法院有逾百年歷史兩層高花崗石大樓採新古典主義的建築風格大樓上佇立著的那一尊右手持天秤左手持劍蒙著眼的正義女神雕像四周是巨型石柱以及精緻的雕欄而中央的圓拱頂上則繪有皇家紋章以及寬恕之神真理之神的圖像。 大樓在落成之初,是香港的最高法院,昔日所有的重要聆訊都是在這裡進行。 大樓在1985至2011年間主要供立法機關使用。

  5. 其他人也問了

  6. 法庭日誌. 列表檢視. 終審法院的工作. 已決案件. 已決的上訴許可和非正審申請. 即將聆訊的案件. 更多... 關於終審法院. 終審法院簡述. 法官及司法人員名錄. 案件如何到達終審法院. 更多... 參觀終審法院. 出席法院聆訊. 導賞活動. 展覽廊. 更多... 文件. 終審法院的司法管轄權及組成方式. 常規及程序. 更多...

  7. 終審法院大樓於1900年動工興建於1912年落成。 最初,此大樓作為香港最高法院之用,只設有3個法庭,由一名首席按察司和一名最高法院法官所主理,逐漸接替中央裁判司署的工作。 後來由1941年12月開始,於日佔期間,建築被日軍徵用,暫成為其香港憲兵隊總部,加建了拘問室等設施。 後來於1970年代,最高法院再加設了隔間,額外增加了四個法庭。 惟1945年香港重光以後,此大樓不足夠容納及應付大量增加的法官人數,於是於1975年,政府決定另於金鐘覓地重新興建一座新的最高法院。 於1978年,最高法院曾因地鐵工程而被逼關閉。 當時附近興建遮打站,令大樓出現裂痕,結構受損,須立刻進行緊急復修工程。 及此,於1978至1983年,最高法院曾遷至現在的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

  1. 其他人也搜尋了